艾丽游戏ing

三角函数数值对应表_三角函数数值对应表大全

艾丽游戏ing 1

三角函数值对照表

三角函数是基本初等函数之一,是以角度(数学上最常用弧度制)为自变量,角度对应任意角终边与单位圆交点坐标或其比值为因变量的函数。常见的三角函数包括正弦函数、余弦函数和正切函数等。

三角函数数值对应表_三角函数数值对应表大全三角函数数值对应表_三角函数数值对应表大全


常用三角函数值对照表

三角函数公式

一、倍角公式

1.sin2A=2sinA*cosA

2.cos2A=cosA^2-sinA^2=1-2sinA^2=2cosA^2-1

3.tan2A=(2tanA)/(1-tanA^2)(注:sinA^2是sinA的平方)

二、降幂公式

1.sin^2(α)=(1-cos(2α))/2

2.2cos^2(α)=(1+cos(2α))/2

3.tan^2(α)=(1-cos(2α))/(1+cos(2α))

三、推导公式

1.1tanα+cotα=2/sin2α

2.tanα-cotα=-2cot2α

3.1+cos2α=2cos^2α

4.4-cos2α=2sin^2α

5.1+sinα=(sinα/2+cosα/2)^2=2sina(1-sin2a)+(1-2sin2a)sina

四、两角和差

1.1cos(α+β)=cosα·cosβ-sinα·sinβ

2.cos(α-β)=cosα·cosβ+sinα·sinβ

3.sin(α±β)=sinα·cosβ±cosα·sinβ

4.4tan(α+β)=(tanα+tanβ)/(1-tanα·tanβ)

5.tan(α-β)=(tanα-tanβ)/(1+tanα·tanβ)

常见三角函数值表是什么?

常见三角函数值指的是常见角度数的三角函数值,表格如下:

扩展资料:

三角函数表发展到今天,经历了许多变迁。

最初,三角函数的概念是探索天文现象发现的,三角函数的周期性变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从数学的角度,解释天文现象的周期性变化。

三角函数表的最早形态,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的著作《天文学大成》中记录的“弦表”。

托勒密在制作这张弦表时使用的是半径为60单位的圆的圆心角,并且记录了弦长,因此,正弦函数值的变化也是在圆半径不变的基础上,随着弦长的变化而变化。也就是说,这张弦表也可以视为最早的正弦表。

至此,三角函数值多为弦值,直到中亚细亚天文学家阿尔·巴坦尼通过将一根杆直立在地上/墙上通过阴影测量太阳仰角的时候,得出了余切值与正切值。杆立在地上时,阳光在地上投射的影子长度即余切值;杆水平插在墙上时,阳光投射杆在墙面上的影子长度即正切值。

后来,14世纪英国三角学者布拉瓦丁正式将切值引入到了三角计算中去。直到天文学家哥白尼的学生利提克斯认为当时天文观测的精度需要越来越高,对精确三角函数值的计算也越来越迫切,便开始着手于包括正弦、正切和正割的三角函数表的制作。直到1956年由他的学生完成并公诸于世。

现在,随着计算机的出现,三角函数值的计算也愈加精密、愈加方便,三角函数表便慢慢消失在我们的视野中了。

参考资料来源:

完整初中三角函数值表

(1)特殊角三角函数值sin0=0sin30=0.5sin45=0.7071 二分之根号2sin60=0.8660 二分之根号3sin90=1cos0=1cos30=0.866025404 二分之根号3cos45=0.707106781 二分之根号2cos60=0.5cos90=0tan0=0tan30=0.577350269 三分之根号3tan45=1tan60=1.732050808 根号3tan90=无cot0=无cot30=1.732050808 根号3cot45=1cot60=0.577350269 三分之根号3cot90=0(2)0°~90°的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值,查三角函数表。(见下)(3)锐角三角函数值的变化情况(i)锐角三角函数值都是正值(ii)当角度在0°~90°间变化时,正弦值随着角度的增大(或减小)而增大(或减小)余弦值随着角度的增大(或减小)而减小(或增大)正切值随着角度的增大(或减小)而增大(或减小)余切值随着角度的增大(或减小)而减小(或增大)(iii)当角度在0°≤α≤90°间变化时,0≤sinα≤1, 1≥cosα≥0,当角度在0°<α<90°间变化时,tanα>0, cotα>0.“锐角三角函数”属于三角学,是《数学课程标准》中“空间与图形”领域的重要内容。从《数学课程标准》看,中学数学把三角学内容分成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放在义务教育第三学段,第二部分放在高中阶段。在义务教育第三学段,主要研究锐角三角函数和解直角三角形的内容,本套教科书安排了一章的内容,就是本章“锐角三角函数”。在高中阶段的三角内容是三角学的主体部分,包括解斜三角形、三角函数、反三角函数和简单的三角方程。无论是从内容上看,还是从思考问题的方法上看,前一部分都是后一部分的重要基础,掌握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和解直角三角形的方法,是学习三角函数和解斜三角形的重要准备。附:三角函数值表sin0=0,

sin15=(√6-√2)/4 ,

sin30=1/2,

sin45=√2/2,

sin60=√3/2,

sin75=(√6+√2)/2 ,

sin90=1,

sin105=√2/2*(√3/2+1/2)

sin120=√3/2

sin135=√2/2

sin150=1/2

sin165=(√6-√2)/4

sin180=0

sin270=-1

sin360=0

完整初中三角函数值表如下图所示:

常见的三角函数包括正弦函数、余弦函数和正切函数。在航海学、测绘学、工程学等其他学科中,还会用到如余切函数、正割函数、余割函数、正矢函数、余矢函数、半正矢函数、半余矢函数等其他的三角函数。不同的三角函数之间的关系可以通过几何直观或者计算得出,称为三角恒等式。

扩展资料:

起源

公元五世纪到十二世纪,印度数学家对三角学作出了较大的贡献。尽管当时三角学仍然还是天文学的一个计算工具,是一个附属品,但是三角学的内容却由于印度数学家的努力而大大的丰富了。

三角学中”正弦”和”余弦”的概念就是由印度数学家首先引进的,他们还造出了比托勒密更精确的正弦表。

我们已知道,托勒密和希帕克造出的弦表是圆的全弦表,它是把圆弧同弧所夹的弦对应起来的。印度数学家不同,他们把半弦(AC)与全弦所对弧的一半(AD)相对应,即将AC与∠AOC对应,这样,他们造出的就不再是”全弦表”,而是”正弦表”了。

印度人称连结弧(AB)的两端的弦(AB)为”吉瓦(jiba)”,是弓弦的意思;称AB的一半(AC) 为”阿尔哈吉瓦”。后来”吉瓦”这个词译成阿拉伯文时被误解为”弯曲”、”凹处”,阿拉伯语是 ”dschaib”。十二世纪,阿拉伯文被转译成拉丁文,这个字被意译成了”sinus”。

“初中数学必背三角函数公式、三角函数值”主要包括正弦、余弦、正切函数的定义式和关系式。

(1)∠A的正弦值=∠A的对边:斜边,记作sinA=a/c。 (2)∠A的余弦值=∠A的邻边:斜边,记作cosA=b/c。

sin30°=1/2 sin45°= √2/2 sin60°=√3/2cos30°=√3/2 cos 45°= √2/2 cos60°=1/2tan30°=√3/3 tan45°=1 tan60°==√3

特殊角度的三角函数值对照表

特殊角度的三角函数值对照表如下:

一、10到360度三角函数值表

二、反三角函数值表

三角函数

1、常见的三角函数包括正弦函数、余弦函数和正切函数。在航海学、测绘学、工程学等其他学科中,还会用到如余切函数、正割函数、余割函数、正矢函数、余矢函数、半正矢函数、半余矢函数等其他的三角函数。

2、不同的三角函数之间的关系可以通过几何直观或者计算得出,称为三角恒等式。三角函数一般用于计算三角形中未知长度的边和未知的角度,在导航、工程学以及物理学方面都有广泛的用途。另外,以三角函数为模版,可以定义一类相似的函数,叫做双曲函数。

3、常见的双曲函数也被称为双曲正弦函数、双曲余弦函数等等。三角函数(也叫做圆函数)是角的函数;它们在研究三角形和建模周期现象和许多其他应用中是很重要的。

4、三角函数通常定义为包含这个角的直角三角形的两个边的比率,也可以等价的定义为单位圆上的各种线段的长度。更现代的定义把它们表达为无穷级数或特定微分方程的解,允许它们扩展到任意正数和负数值,甚至是复数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