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故应急救援的相关法律法规
事故应急救援的相关法律法规主要有:
突发事件管理法条 突发事件管理规定
1.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规定突发事件应对的基本原则、应急组织的职责、应急资源的保障、相应的处置措施和监督管理等方面。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规定安全生产的基本要求和原则,企业应急救援组织的设立和职责、事故的报告和调查等方面。
3. 《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交通违法行为和交通事故的管理、救援和赔偿等方面。
4. 《火灾防治条例》:规定火灾预防、消防设施、火灾事故的应急处置等方面,明确了火灾事故的应急救援责任和义务。
5. 《医学救护条例》:规定了医学应急救援的工作原则、组织编制、职责分工、应急响应等方面。
6.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汛抗旱法》:规定了防汛抗旱的组织机构、职责和管理制度,对降雨预报和水利工程管理等方面做了详细规定。
在事故应急救援工作中,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综合运用以上法律法规的规定,及时采取适当措施,确保事故现场和人员得到有效的救援和保护。同时还需要注重应急救援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专业化,相关的培训和演练工作也十分重要。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有关法律法规有那些?
涉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法律法规; 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等
法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
部门规章——《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等 规范性文件——《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全国自然灾害卫生应急预案》、《地震灾后卫生防病应急技术指南》等等很多,一下不能全部例出来,你可以买一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书,基本都有涵盖的。
-
您好!
我目前查到以下这些,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1、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
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交通应急规定
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
4、国境口岸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出入境检验检疫应急处理规定
处置突发事件常识
1.怎样处理应急突发事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第十八条 应急预案应当根据本法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针对突发事件的性质、特点和可能造成的社会危害。
具体规定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工作的组织指挥体系与职责和突发事件的预防与预警机制、处置程序、应急保障措施以及事后恢复与重建措施等内容。第十九条 城乡规划应当符合预防、处置突发事件的需要,统筹安排应对突发事件所必需的设备和基础设施建设,合理确定应急避难场所。
第二十条 县级人民 *** 应当对本行政区域内容易引发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和公共卫生事件的危险源、危险区域进行调查、登记、风险评估,定期进行检查、监控,并责令有关单位采取安全防范措施。省级和设区的市级人民 *** 应当对本行政区域内容易引发特别重大、重大突发事件的危险源、危险区域进行调查、登记、风险评估,组织进行检查、监控,并责令有关单位采取安全防范措施。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 *** 按照本法规定登记的危险源、危险区域,应当按照国家规定及时向社会公布。第二十一条 县级人民 *** 及其有关部门、乡级人民 *** 、街道办事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应当及时调解处理可能引发社会安全事件的矛盾纠纷。
第二十二条 所有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定期检查本单位各项安全防范措施的落实情况,及时消除事故隐患;掌握并及时处理本单位存在的可能引发社会安全事件的问题,防止矛盾激化和事态扩大;对本单位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和采取安全防范措施的情况,应当按照规定及时向所在地人民 *** 或者人民 *** 有关部门报告。第二十三条 矿山、建筑施工单位和易燃易爆物品、危险化学品、放射性物品等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运、使用单位,应当制定具体应急预案,并对生产经营场所、有危险物品的建筑物、构筑物及周边环境开展隐患排查,及时采取措施消除隐患,防止发生突发事件。
第二十四条 公共交通工具、公共场所和其他人员密集场所的经营单位或者管理单位应 应急处置与救援 第四十八条 突发事件发生后,履行统一领导职责或者组织处置突发事件的人民 *** 应当针对其性质、特点和危害程度。立即组织有关部门,调动应急救援队伍和社会力量,依照本章的规定和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采取应急处置措施。
第四十九条 自然灾害、事故灾难或者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后,履行统一领导职责的人民 *** 可以采取下列一项或者多项应急处置措施:(1)组织营救和救治受害人员,疏散、撤离并妥善安置受到威胁的人员以及采取其他救助措施;(2)迅速控制危险源,标明危险区域,封锁危险场所,划定警戒区,实行交通管制以及其他控制措施;(3)立即抢修被损坏的交通、通信、供水、排水、供电、供气、供热等公共设施,向受到危害的人员提供避难场所和生活必需品,实施医疗救护和卫生防疫以及其他保障措施;(4)禁止或者限制使用有关设备、设施,关闭或者限制使用有关场所,中止人员密集的活动或者可能导致危害扩大的生产经营活动以及采取其他保护措施;(5)启用本级人民 *** 设置的财政预备费和储备的应急救援物资,必要时调用其他急需物资、设备、设施、工具;(6)组织公民参加应急救援和处置工作,要求具有特定专长的人员提供服务;事后恢复与重建 第五十八条 突发事件的威胁和危害得到控制或者消除后,履行统一领导职责或者组织处置突发事件的人民 *** 应当停止执行依照本法规定采取的应急处置措施。同时采取或者继续实施必要措施,防止发生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的次生、衍生事件或者重新引发社会安全事件。
第五十九条 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结束后,履行统一领导职责的人民 *** 应当立即组织对突发事件造成的损失进行评估。组织受影响地区尽快恢复生产、生活、工作和社会秩序,制定恢复重建计划,并向上一级人民 *** 报告。
受突发事件影响地区的人民 *** 应当及时组织和协调公安、交通、铁路、民航、邮电、建设等有关部门恢复社会治安秩序,尽快修复被损坏的交通、通信、供水、排水、供电、供气、供热等公共设施。第六十条 受突发事件影响地区的人民 *** 开展恢复重建工作需要上一级人民 *** 支持的,可以向上一级人民 *** 提出请求。
上一级人民 *** 应当根据受影响地区遭受的损失和实际情况,提供资金、物资支持和技术指导,组织其他地区提供资金、物资和人力支援。第六十一条 国务院根据受突发事件影响地区遭受损失的情况,制定扶持该地区有关行业发展的优惠政策。
受突发事件影响地区的人民 *** 应当根据本地区遭受损失的情况,制定救助、补偿、抚慰、抚恤、安置等善后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妥善解决因处置突发事件引发的矛盾和纠纷。公民参加应急救援工作或者协助维护社会秩序期间,其在本单位的工资待遇和福利不变;表现突出、成绩显著的,由县级以上人民 *** 给予表彰或者奖励。
县级以上人民 *** 对在应急救援工作中伤亡的人员依法给予抚恤。扩展资料:突发公共事件主要分成4类 1、自然灾害——主要包括水旱灾害、气象灾害、地震灾害、地质灾害、海洋灾害、生物灾害和森林草原火灾等;2、事故灾难—。
2. *** 如何处置突发事件
第二章 预防与应急准备 第十七条 国家建立健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体系。
国务院制定国家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组织制定国家突发事件专项应急预案;国务院有关部门根据各自的职责和国务院相关应急预案,制定国家突发事件部门应急预案。 地方各级人民 *** 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 *** 有关部门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规章、上级人民 *** 及其有关部门的应急预案以及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应急预案制定机关应当根据实际需要和情势变化,适时修订应急预案。应急预案的制定、修订程序由国务院规定。
第十八条 应急预案应当根据本法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针对突发事件的性质、特点和可能造成的社会危害,具体规定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工作的组织指挥体系与职责和突发事件的预防与预警机制、处置程序、应急保障措施以及事后恢复与重建措施等内容。 第十九条 城乡规划应当符合预防、处置突发事件的需要,统筹安排应对突发事件所必需的设备和基础设施建设,合理确定应急避难场所。
第二十条 县级人民 *** 应当对本行政区域内容易引发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和公共卫生事件的危险源、危险区域进行调查、登记、风险评估,定期进行检查、监控,并责令有关单位采取安全防范措施。 省级和设区的市级人民 *** 应当对本行政区域内容易引发特别重大、重大突发事件的危险源、危险区域进行调查、登记、风险评估,组织进行检查、监控,并责令有关单位采取安全防范措施。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 *** 按照本法规定登记的危险源、危险区域,应当按照国家规定及时向社会公布。 第二十一条 县级人民 *** 及其有关部门、乡级人民 *** 、街道办事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应当及时调解处理可能引发社会安全事件的矛盾纠纷。
第二十二条 所有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定期检查本单位各项安全防范措施的落实情况,及时消除事故隐患;掌握并及时处理本单位存在的可能引发社会安全事件的问题,防止矛盾激化和事态扩大;对本单位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和采取安全防范措施的情况,应当按照规定及时向所在地人民 *** 或者人民 *** 有关部门报告。 第二十三条 矿山、建筑施工单位和易燃易爆物品、危险化学品、放射性物品等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运、使用单位,应当制定具体应急预案,并对生产经营场所、有危险物品的建筑物、构筑物及周边环境开展隐患排查,及时采取措施消除隐患,防止发生突发事件。
第二十四条 公共交通工具、公共场所和其他人员密集场所的经营单位或者管理单位应当制定具体应急预案,为交通工具和有关场所配备报警装置和必要的应急救援设备、设施,注明其使用方法,并显著标明安全撤离的通道、路线,保证安全通道、出口的畅通。 有关单位应当定期检测、维护其报警装置和应急救援设备、设施,使其处于良好状态,确保正常使用。
第二十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 *** 应当建立健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培训制度,对人民 *** 及其有关部门负有处置突发事件职责的工作人员定期进行培训。 第二十六条 县级以上人民 *** 应当整合应急资源,建立或者确定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
人民 *** 有关部门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立专业应急救援队伍。 县级以上人民 *** 及其有关部门可以建立由成年志愿者组成的应急救援队伍。
单位应当建立由本单位职工组成的专职或者 *** 应急救援队伍。 县级以上人民 *** 应当加强专业应急救援队伍与非专业应急救援队伍的合作,联合培训、联合演练,提高合成应急、协同应急的能力。
第二十七条 国务院有关部门、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 *** 及其有关部门、有关单位应当为专业应急救援人员购买人身意外伤害保险,配备必要的防护装备和器材,减少应急救援人员的人身风险。 第二十八条 中国人民 ***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和民兵组织应当有计划地组织开展应急救援的专门训练。
第二十九条 县级人民 *** 及其有关部门、乡级人民 *** 、街道办事处应当组织开展应急知识的宣传普及活动和必要的应急演练。 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企业事业单位应当根据所在地人民 *** 的要求,结合各自的实际情况,开展有关突发事件应急知识的宣传普及活动和必要的应急演练。
新闻媒体应当无偿开展突发事件预防与应急、自救与互救知识的公益宣传。 第三十条 各级各类学校应当把应急知识教育纳入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应急知识教育,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救与互救能力。
教育主管部门应当对学校开展应急知识教育进行指导和监督。 第三十一条 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 *** 应当采取财政措施,保障突发事件应对工作所需经费。
第三十二条 国家建立健全应急物资储备保障制度,完善重要应急物资的监管、生产、储备、调拨和紧急配送体系。 设区的市级以上人民 *** 和突发事件易发、多发地区的县级人民 *** 应当建立应急救援物资、生活必需品和应急处置装备的储备制度。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 *** 应当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与有关企业签订协议,保障应急救援物资、生活必需品和应急处置装备的生产、供给。 第三十三条 国家建立健全应急通信保障体系,完善。
我国有哪些关于群体性突发事件的法律法规啊?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六十九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于2007年8月30日通过,现予公布,自2007年11月1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胡锦涛
2007年8月30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
(2007年8月30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
目录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预防与应急准备
第三章监测与预警
第四章应急处置与救援
第五章事后恢复与重建
第六章法律责任
第七章附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也有部分行为的规定,比如打砸抢烧。
应急管理法律法规有哪些
法律分析:应急管理的法律法规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等。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 第一条 为了预防和减少突发事件的发生,控制、减轻和消除突发事件引起的严重社会危害,规范突发事件应对活动,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环境安全和社会秩序,制定本法。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 第一条 为了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危害,保障公众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制定本条例。
《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 第一条 为了迅速控制、扑灭重大动物疫情,保障养殖业生产安全,保护公众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制定本条例。
应急法律法规
法律分析:目前,国家关于规范企业应急管理且现行有效的法律法规、重要文件共计有8个,分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 (国发〔2010〕23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基层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07〕52号)、《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安全监管总局等部门关于加强企业应急管理工作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7〕13号)、国务院《关于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国发〔2006〕24号)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 国家的应急管理是按照应急预案和应急管理体制、机制、法制“一案三制”的思路进行建设。. 国家应急预案有15个,分别是一个总体应急预案和14个专项应急预案。.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第一条 为了预防和减少突发事件的发生,控制、减轻和消除突发事件引起的严重社会危害,规范突发事件应对活动,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环境安全和社会秩序,制定本法。第二条 突发事件的预防与应急准备、监测与预警、应急处置与救援、事后恢复与重建等应对活动,适用本法。第三本 法所称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按照社会危害程度、影响范围等因素,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分为特别重大、重大、较大和一般四级。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突发事件的分级标准由国务院或者国务院确定的部门制定。第四条 国家建立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管理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第五条 突发事件应对工作实行预防为主、预防与应急相结合的原则。国家建立重大突发事件风险评估体系,对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进行综合性评估,减少重大突发事件的发生,最大限度地减轻重大突发事件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