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大运河和京杭大运河的区别是什么?
1、年代的区别:隋朝大运河始建于隋朝大业元年(公元605),隋炀帝执政时期,京杭大运河始建于元朝至元十八年(公元1281),元忽必烈执政时期。两条大运河前后始建相差600多年。
隋朝京杭大运河名词解释_隋唐京杭大运河的意义
2、路线的区别:隋朝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东南河道线路至杭州,东北河道线路至北京,其地理方位成弓形。京杭大运河以大都(北京)为中心,在隋朝大运河路线的基础上截弯取直,弃弓走弦,其地理方位是弦形。
3、长度的区别:隋朝大运河全长约2700公里。京杭大运河全长1794公里。京杭大运河比隋朝大运河缩短约900多公里。
隋朝大运河的作用
隋朝大运河首先是加强了中国南北的沟通。在古代,水运通常是比陆路靠马、牛车运输方式便宜的。坐船过河甚至跨海,既快捷又能辎重,往往比走旱路要便宜。大运河把南北用水道连起来,组成水网,把几大自然水系(长江、淮河、黄河、海河、钱塘江)变成一个大水系。
其次还促进沿河城市的繁荣。唐、北宋的频繁开凿、疏浚、整修使大运河在较长的时期保持畅通,经过唐宋的长期发展,大运河沿线的城镇借助大运河的便利条件,发展的更加兴旺。大运河促进了沿线城市扬州、杭州、西安、洛阳、开封的发展。
以上内容参考
1、不同的建设背景
京杭大运河:京杭大运河始建于春秋战国时期。在春秋战国时期,运河基本上被用于军事行动以征服其他国家。例如,王府吴下令挖汉沟的直接目的是将军队运送到齐齐北伐。卫辉在公元前360年开放的海湾基本上是为了征服其他国家而进行的军事行动。
隋代大运河:开挖南北垂直人工河,促进文化交流。利用天然水源,修建人工运河,灌溉农田和进行运输,开挖了大运河,以促进其自身政治权力,军事行动和经济的巩固和发展。发展是最直接的目标。
2、不同的地理位置
京杭大运河:大运河从南部的余杭(今杭州)开始,至北部的Zhu郡(今北京),穿过浙江,江苏,山东,河北,天津和北京四个省,并贯穿穿过海河,黄河,淮河和长江。钱塘江的五个主要水系总长约1797公里。
隋代大运河:隋唐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至Zhu郡(今北京),南至余杭(今杭州)。后裔通过浙东运河延伸到了快鸡(今绍兴)和宁波。
3、不同的构造含义
京杭大运河:运河已成为一条真正的南北交通路线。商业流量繁荣。运河两岸涌现了数十座商业城镇,它们对古代经济的贡献是不可估量的。
隋代大运河:它加强了中国北方和南方之间的交流。大运河连接南北水道,形成一个水网,将几种自然水系统(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和钱塘江)变成一个大型水系。大运河促进了沿江城市的繁荣,促进了沿线扬州,杭州,西安,洛阳和开封的发展。
隋朝大运河为什么叫京杭大运河
大运河开掘于春秋时期,完成于隋朝,繁荣于唐宋,取直于元代,疏通于明清。漫长的岁月里,经历三次较大的兴修过程。最后一次的兴修完成才称作京杭大运河。
从先秦到南北朝,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开凿了大量运河,其分布地区几乎遍及大半个中国。西到关中,南达广东,北到华北大平原,都有人工运河。这些人工运河与天然河流连接起来可以由河道通达中国的大部分地区。例如从现在北京不远的通县起,可乘船顺潞水由泉州渠到沟河口入海,经过一段短短的海程,进入泒河,经过平虏渠,入漳水,经过利漕渠和白沟而入黄河,进入汴渠上游,沿蒗荡渠而下,由颍水入汝水,由汝水的支流舞水入泚水,入淯水,入汉水,入杨口渠,入长江,入洞庭湖,入湘水,入漓水,入西江,沿西江可达番禺城;或由江陵溯长江达巴蜀,以通西南。这四通八达的水道为后世开隋唐大运河奠定了基础。
什么是京杭大运河?
隋朝大运河不是京杭大运河。
京杭大运河始建于春秋时期,是服务军事行动的运河。大运河南起余杭(今杭州),北到涿郡(今北京),途经今浙江、江苏、山东、河北四省及天津、北京两市,全长约1797公里。隋朝大运河是开凿南北纵向,促进文化交流的人工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至涿郡(今北京),南至余杭(今杭州)。
大运河的概况:
是中国东部平原上的伟大工程,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伟大的水利建筑,为世界上最长的运河,也是世界上开凿最早、规模最大的运河。
大运河始建于公元前486年,包括隋唐大运河、京杭大运河和浙东大运河三部分,全长2700公里。
跨越地球10多个纬度,地跨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河南、安徽、江苏、浙江8个省、直辖市,纵贯在中国华北大平原上,通达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是中国古代南北交通的大动脉,至2020年大运河历史延续已2500余年。
什么是京杭大运河?
京杭大运河北起北京,南至杭州,经北京、天津及河北、山东、江苏、浙江四省,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1794公里。
京杭大运河始凿于公元前五世纪春秋末期,后经隋(七世纪)、元(十三世纪)两次大规模扩展。1949年以前只有其中一小段勉强维持季节通航,现江苏北段的400多公里河道千吨级驳船可畅驶长江、淮河。1981年4月,我国新开辟的古运河无锡至扬州、无锡至杭州的旅游线路,引起了国外旅游者的极大兴趣。
公元604年,隋炀帝离开首都长安,到洛阳巡游。第二年,他下令着手两大工程:迁都洛阳和开凿大运河。成千上万的劳工花了六年的时间,将原有的运河连接起来,完成了全长1764公里的京杭大运河。这条古老的运河流经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江苏、浙江六个省市,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河流。
京杭大运河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水利工程,也是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京杭大运河有什么历史?京杭大运河历史介绍
京杭大运河介绍
京杭大运河的开凿与演变大致分为3期:
①第1期运河
运河的萌芽时期
春秋吴王夫差十年(公元前486)在扬州开凿邗沟,以通江淮。
至战国时代又先后开凿了大沟(从今河南省原阳县北引黄河南下,注入今郑州市以东的圃田泽)和鸿沟,从而把江、淮、河、济四水沟通起来。
②第2期运河
主要指隋代的运河系统
以东部洛阳为中心,于大业元年(605)开凿通济渠,直接沟通黄河与淮河的交通。并改造邗沟和江南运河。
三年又开凿永济渠,北通涿郡。连同公元584年开凿的广通渠,形成多枝形运河系统。
到隋炀帝(杨广)时:
据说炀帝为了到扬州看扬州市市花——琼花,也为了南粮北运,开凿京淮段至长江以南的运河,全长2000多公里。
到元朝时:
元定都大都(今北京),必须开凿运河把粮食从南方运到北方。为此先后开凿了三段河道,把原来以洛阳为中心的隋代横向运河,修筑成以大都为中心,南下直达杭州的纵向大运河。
京杭大运河按地理位置分为七段:
北京到通州区称通惠河,长82公里;通州区到天津称北运河,长186公里;天津到临清称南运河,长400公里;临清到台儿庄称鲁运河,长约500公里;台儿庄到淮阴称中运河,长186公里;淮阴到瓜洲称里运河,长约180公里;镇江到杭州称江南运河,长约330公里。扬州是里运河的名邑,隋炀帝时在城内开凿运河,从此扬州便成为南北交通枢纽,藉漕运之利,富甲江南,为中国最繁荣的地区之一。
隋朝时分为四段:
(1)永济渠 (2)通济渠 (3)邗沟 (4)江南河
③第3期运河
主要指元、明、清阶段
元代开凿的重点段一是山东境内泗水至卫河段,一是大都至通州段。
公元十八年(1281)开济州河,从任城(济宁市)至须城(东平县)安山,长75公里;公元二十六年(1289)开会通河,从安山西南开渠,由寿张西北至临清,长125公里;
公元二十九年(1292)开通惠河,引京西昌平诸水入大都城,东出至通州入白河,长25公里;至元三十年(1293)元代大运河全线通航,漕船可由杭州直达大都,成为今京杭运河的前身。
元朝时全程可分为七段:
(1)通惠河;(2)北运河;(3)南运河;(4)鲁运河;(5)中运河;(6)里运河;(7)江南运河。
明、清两代维持元运河的基础:
明时重新疏浚元末已淤废的山东境内河段,从明中叶到清前期,在山东微山湖的夏镇(今微山县)至清江浦(今淮阴)间,进行了黄运分离的开泇口运河、通济新河、中河等运河工程,并在江淮之间开挖月河,进行了湖漕分离的工程。
以上仅供参考
隋朝大运河的别称是什么?
隋朝年间有隋炀帝杨广大兴土木所修建的运河,现在叫做“京杭大运河”北上可达北京南下可抵达杭州,据说是世界上知名的人工开凿联通的运河之一!
京杭大运河,605年
京杭大运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