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丽游戏ing

有效课堂质量标准 课堂教学质量标准

艾丽游戏ing 1

有效教学评价标准包括

钟炜

有效课堂质量标准 课堂教学质量标准有效课堂质量标准 课堂教学质量标准


1、有效教学的评价标准

1.1、有效教学的定义.

有效教学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教学的有效性包括如下三重意蕴:

有效果:只对教学活动结果与预期教学目标的吻合程度的评价.

有效率:教学活动是一种精神性生产活动。教学活动表述为:教学效率=教学产出(效果)/教学投入,或教学效率=有效教学时间/实际教学时间;

有效益:指教学活动的收益、教学活动价值的实现。即只教学目标与特定的社会和个人的教育需求是否吻合及吻合程度的评价。

1.2、有效教学的两个纬度.

对于有效教学,国内研究分为基础性和发展性两个纬度.

基础性:是否把握教学内容的定位;是否注重个别差异;教师的表述是否清晰,包括言语概念式表述、案例领悟式表述和图式结构式表述;是否有效地使用教育资源。

发展性:是否能灵活运用、选择和编制教学计划;是否能调动学生积极参入到课堂教学中;课堂教学能否体现互动和开放的要求;是否具有科学思维和创造性。

1.3、有效教学的评价标.

指标体系是 评价的内容规定,标准是对指标体系的程度规定.

确定有效教学评价标准应关注四个主要变量.

教学主体具有复合性.是通过教师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各自的角色与作用体现出来的。

教学内容具有发展性.能够引领和促进学生的发展,主要体现在教学内容要有挑战性和开放性。

教学过程具有和谐性.主要表现在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上,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智慧的生成。

教学环境具有支持性.主要表现为课堂教学必须创设一种安全、相容的心理环境,能够为学生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

有效教学的五条评价标准.

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是有效教学的前提。教学首先要营造一种民主、和谐、自由、安全的教学氛围。民主就是要以学生为主体,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和谐就是师生、生生间要有一种良好的互动关系;自由就是让学生有选择权,能够舒展天性;安全就是要允许学生犯错误,鼓励成功。

用教学目标引领学生发展,是有效教学的依据。教学目标要三维整合,要有挑战性,要有生成性,要问题化。

学生主动参与,是有效教学的关键。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与求知欲,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时空,让每个人都具有平等的参与机会,设计的问题要有挑战性、开放性

高效课堂的四个标准

导语:高效课堂,是高效型课或高效性课堂的简称,顾名思义是指教育教学效率或效果能够有相当高的目标达成的课堂,具体而言是指在有效课堂的基础上、完成教学任务和达成教学目标的效率较高、效果较好并且取得教育教学的较高影响力和社会效益的课堂。但是,课堂高效的问题,研究及论述颇多。呢么,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以下关于高效课堂的四个标准,欢迎大家的参考!

高效课堂的四个标准

问题一:让学生怎样获得?

这是教学方法的问题。目前的教学方法很多,但归纳起来主要是“先学后教”和“先教后练”。

“先学后教”就是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只要学生自己看书能解决的就要让学生看书,教师不急于讲,学生不会的可通过小组合作来解决。学生实在不会的教师再加以点拨,教师一定要退到最后一步。先让学生说,学生回答错了不要紧,教师可以纠正,但一定要给学生这个机会。

“先教后练”是一开始就由教师讲,讲概念、讲例题,讲完之后让学生练习、巩固。采用这种教学方式的教师有一个基本假设:今天是新授课,学生对这一部分知识是一无所知的,所以我要从最基本的概念开始讲起。难道学生真的是一无所知吗?教师让学生自己看书了吗,如果教师没有给学生自学的机会怎么就知道学生自己看不懂?比如,有一位教师在讲数学例题时,只是自己在黑板上讲例题,讲完了就出几道题让学生练,上完了课学生也没有翻开书。我问这位教师为什么不让学生看书?他说书上的例题每一步都很清楚,连答案都有,学生看会了就不认真听讲了,有的学生很浮躁,看一遍就不想看了,深入不下去。什么是“会”?学生看明白了不一定会,能够写出来、能够给别人讲明白才是“会”。教师先让学生在限定的时间内自己看书,看完后合上书,把例题的每一步都写出来,并且讲给同桌听,说明每一步为什么这么做,根据是什么。如果每个学生能够给别人讲明白,就是真会了。课堂上不要怕学生看书,不要怕学生浮躁、不认真,而应跟上检查措施。“三分教学、七分管理”,任何先进的教学方法如果没有管理做保证就落不到实处。

衡量一堂课效率的高低,不但要看学生是否当堂掌握了,还要看学生是怎样掌握的,是教师灌输给他的还是通过他自学掌握的,这有本质的不同。

问题二:这节课让学生获得什么,获得多少?

这是明确教学目标的问题,教师在备课时就要考虑。虽然同一年级同一学科全国各地用的教材不一样,但课程标准是全国统一的,因此,教师应准确把握课程标准。当然,教师依据课程标准确定教学目标并不是机械照搬,而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变通,根据每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来确定目标。另外,国家课程标准是最低标准,是基本的门槛,不同学校和教师可根据学生的情况适当高于这一标准。如上海格致中学提出“国家课标校本化”,就是要求教师根据学校的实际把课程标准具体化,变成学校的标准、各班的标准、教师的个人标准,这样才能把课标落到实处。

另外,教师不仅要清楚让学生获得什么,还要明确获得多少,学到什么程度,只有这样教学才具有可操作性和可检测性。如学习英语单词,就不能笼统地说要学会本课的10个英语单词。什么叫“学会”,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有的单词要“四会”(听说读写),有的单词要“三会”(听说读),教师必须明确地告诉学生,哪几个要达到“四会”要求,哪几个要达到“三会”要求,在下课前要根据这个目标来检测学生。

问题三:是否每个学生都达成了教学目标?

一节课的效率高不高主要看达标率。如果目标合理而适度,学生就应当堂达标且要人人达标,只有少部分学生达标的课不能算是好课。有些教师在“达标测试”环节往往流于形式,主要表现在:①只检查好学生。教师随便提问几个好学生,这几个学生会了教师就以为全班学生都达标了。这种检查有很大的随意性和偶然性。在一节课上,教师要尽量检查到每类学生,关注到每一个学生。单靠教师的提问很难做到这一点,可通过合作小组相互检查的做法来实现。②虽然全部检查,但对落后学生没有补救措施。有些教师在下课前也搞全班检测,做对的举手,但对没有举手的同学教师没有问错在什么地方,课后谁来给他补课,何时汇报结果。没有具体的补救措施,这些学生就会逐步变成落后生。

虽然对于需要拓展和拔高的问题以及能力的训练和价值观的问题,不可能做到堂堂清、人人清,但对于每堂课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核心概念,应要求每个学生都要掌握。这既是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也是落实教育公平的基本措施。我们一定要把课堂教学提高到促进教育公平的高度来看待。

要做到“堂堂清、人人清”,首先要做到“步步清”。如古文教学,第一步要求每个学生都要熟读,这包括字音字义、断句、熟练程度等。不要只检查几个好学生,而是分组让每个学生都要读,同学相互检查、相互帮助,向老师汇报,大家都过关了就是“步步清”了。然后是翻译课文,要求每个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合上书、不看课本注释、不看参考资料、不能相互讨论,能够独立翻译出来,这才是真会了。只有把课堂教学的每一步都夯实了,每个学生都检查到了,才能做到堂堂清。这样做看似耽误时间,其实是节省了重复劳动的时间和课后大量作业的时间。不然仅靠下课前的几分钟搞一个达标测试,已经不会的学生也没有时间清了,只能放到课后,又加重了学生的课后负担。

“堂堂清”的方法很多。如有的学校让学生当堂练习,教师逐一批改。这样做,教师的工作量比较大,也不能全部看完。另一种办法就是通过合作学习,让学生2人一小组、6人一大组,先由小组的两个人相互检查,大组长复查,教师巡回检查。这样一个少不了,能够覆盖到全体学生,班额大点也不怕。2人小组不能解决的6人大组解决,大组不能解决的由教师来解决。个别不会的由本组同学帮助补课并向教师汇报。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作用,教师才能省心省力,也才能培养和锻炼学生的能力。魏书生说的“只有懒老师才能培养出勤学生”就是这个道理。此时,教师在下课前能自豪地说:“这节课所学的基本知识我班内的'每个学生都掌握了”,这就是一堂好课,一堂高效率的课。

问题四:让学生用多长时间获得?

这是课堂教学的效率问题。课堂效率是与时间挂钩的,离开了时间就无所谓效率高低。高效课堂是向45分钟或40分钟要效率,每节课的教学目标都应是当堂要完成的任务,而不是24小时要完成的任务。有的老师说我这节课的任务还需要课后两个自习或几个小时的家庭作业才能完成,那就不是当堂达标,而是加重了学生的课外负担。目前,在课堂教学效率和时间的问题上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

1.课前无预习,课后无作业。

这是水平和效率最高的教学方式。北京22中的数学特级教师孙维刚,就是用这种方式使一个普通中学的实验班学生全部考入大学。在从初一到高三的6年大循环中,他从来不布置课外作业,所有问题都在课堂上解决。

也许有人会说特级教师水平高,普通教师难以做到。现在,山东省高青县的部分农村初中也在尝试“课后零作业”:课前没有预习任务、课后没有书面作业、没有传统的作业本,做到“把时间还给学生、把能力还给学生、把健康还给学生”。如该县花沟初中明确要求:①各年级一律不准布置任何形式的课下书面作业,不准课下发成套书面试题,课上完不成的作业不准留在课下做,更不准留隐性作业。②推行课堂作业当堂完成制度。教师要做到“定目标、快节奏、大容量、讲练结合,当堂训练”。突出体现“学一点、记一点、会一点、知识当堂消化”的原则。③自习课上,提倡学生进行“自助餐”式学习。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可以选择想要补充学习的科目,或预习新课,或复习旧知,或练习提高,都由学生自定,不受教师干涉。作为一所农村学校,由于花沟初中教师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学生的课业负担明显减轻,而教学质量却大幅攀升。为了增加学生的课间休息时间,他们还把每节课减少为40分钟,课间延长为15分钟,每天的课时数不变,真正体现了“把健康还给学生”。

需要强调的是,课后零作业必须以课堂高效率做保证。高青县的几所初中主要是抓课堂教学效率,对于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做到当堂教当堂会,当堂作业当堂批改,不留尾巴。当然,课前没有预习任务不等于不让学生预习,只是不硬性给学生布置预习的作业,课堂上不检查预习结果。课后不布置作业不等于学生课后不学习,而是不留与课本直接相关的书面作业。如自习课,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自由选择预习或复习的内容,老师不能给学生硬性规定书面作业。这样,学校就可以组织各种课外活动,如时政播报、影视教育、书法绘画、自由阅读等。

2.课前有预习,课后无作业。

有的学校在课前给学生发预习学案,要求学生必须完成书面的预习作业,在上课时教师先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学生已经会了的教师就不再讲,学生不会的教师加以点拨。在课堂上完成必要的练习题,课后不再布置巩固性的作业,但要布置下节课的预习作业。实际上,每节课后仍有作业,只是把巩固性的作业变成了预习作业。有的老师说预习不是作业,预习有多种形式,如果学生自由看书,没有书面的硬性规定,就不是作业;如果老师打印了学案练习题并且让学生必须完成还要检查,就是作业。如果每门课都布置大量的课前预习作业,学生的负担自然就会加重。

3.课前有预习,课后有作业。

目前,大部分学校是课前有预习学案,课后有巩固作业,可以说一堂课前后夹击,学生没有轻松的时间。甚至有的学校搞循环式教学,不分课上课下,课堂无边界,这样的课堂教学效率就大打折扣,学生的负担就会大大加重,除了学习书本知识,基本没有从事其他活动的时间。

在一些同课异构活动中,同样上一节课,有的老师提前让学生用了3-4课时预习课文,并与学生进行反复演练,第二天上课时让学生展示表演,听课的人都为之惊叹,但这样的课并没有效率可言。而有的教师仅仅是课前与学生交流10分钟就开始上课,虽然课堂不热闹,但学生学得很扎实。这就如同赛跑,当发令枪响的时候,运动员都应该站在零点起跑线上,而有的却提前站到了60米处,这就没有可比性了。因此,公开课或同课异构活动应该是当堂完成教学任务,教师不能提前与学生见面或布置预习作业,只有这样才能看出一堂课效率的高低。

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及其评价方法

教学是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和基本形式,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为加强对课堂教学工作的管理以便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思政部参照学校有关课堂教学质量标准,结合思政部课程教学特色,特制定如下标准.

一、教学基本文件评价标准

教学必备教学纲要、教材、教学计划进度表、教案等四种教学基本文件,思政部制定的《教师教学工作日记》也同时必备,缺一不可.

1.教学纲要由教研室统一制定,经部门教学和学术委员会审定、部门主任批准后报教务处备案.教学纲要要符合培养方案要求,形式规范、内容优化、要求明确,紧跟教改步伐,及时修订,严格执行,不得随意变动.

2.教材要符合我校教材质量标准要求,采用国家统一指定出版教材.

3.教师在上课前,根据教学纲要和课表的安排以及过去的教学经验拟定教学进度,填写教学计划进度表,经教研室讨论,教研室主任拟定,分管教学主任审批后执行.

4.编写教案.教师要根据教学纲要、教材、教学计划进度表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是深入具体组织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的过程.教案不仅仅是上课备忘录,其主要作用是教师深入细致地构思课堂组织活动方法与知识传授的途径和方式.教案一般包括下列内容:上次课与本次课程的衔接内容;本次课教学目标及基本要求;讲授的内容纲要;重点、难点;采用的教学方法,实施步骤;各教学步骤的时间分配;教学手段的使用;本次课小结,复习思考题、作业题,下次课预习要点等.原则上教师每次上课都应重新写教案,在开课前应完成1/2以上的教案.教研室要组织集体备课,研究教学方法.

5.多媒体课件.根据课程要求,制作多媒体课件,充分利用现代电子科技手段进行电化教学,提高教学实效性.

二、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1.教学态度:教学准备充分;仪表端庄、教态大方;讲课富有热情,有激情,有感染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教学表达:语言表达简练、准确、生动、流畅、板书工整;教学内容熟练,讲授思路清晰.

3.教学内容:讲授自如,能结合自己的理解、思考和探索等进行讲解;概念原理阐述准确,剖析深刻,直观、易懂;重点突出,化解难点,条理清晰,逻辑性强;注重用理论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或用实际中常见现象来说明、解释理论问题;讲述内容充实,信息量大.

4.教学方法:善于启发和调动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参与,形成教与学互动.

5.教学手段:恰当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效果好.

6.课堂氛围:师生间有交流与沟通,互动效果好,课堂气氛热烈.

7.能力培养:讲授过程中有意识引导学生如何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思考问题,培养“问题”意识;或注重介绍本学科前沿动态或新成果、新思想,开阔视野;或其他有助于培养创新能力的做法.

8.教学效果: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形成并掌握所学知识和技能,通过学习活动对个人及社会的相关问题形成正确的认识.

(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方法 (二)、学生课堂教学研讨会发言稿范文(三篇) (三)、课堂教学造句,用课堂教学造句 (四)、2021年教师课堂教学评价范文(两篇) (五)、2021年优秀教师课堂教学评价评语32条 (六)、2021年对老师课堂教学评价评语(两篇) (七)、2021年数学教师同课异构课堂教学活动总结 (八)、2021年经济学院课堂教学质量月活动总结 (九)、关于高中语文课堂导入教学研究论文 (十)、关于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

三、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实施

1.检查评价点

(1)教师课堂行为规范

(2)教师课堂组织

(3)授课质量

2.检查评价办法

(1)检查评价时间

在每学期教学周,组织专家和同行对本学期开设的课程随机听课或安排集体听课评课.

(2)评价办法

各检查评价点按照评价标准分为a、b、c、d四个等级予以评价,并相应赋分,采取学生评价、同行评价和专家评价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其中学生评价占40%,同行和专家评价各占30%. ;

一堂好课的标准是什么

课堂是教师的主阵地,我们的理念、主张得以呈现都要这一亩三分地里耕耘。课堂教学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作为一门科学,就应该有一定的评价标准,而作为一门艺术,贵在创新,不应该有唯一的评价标准。我们常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但作为一堂好课,它有最基本的衡量标准吗?一堂好课没有绝对的标准,但有一些基本的要求。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叶澜教授提出,她认为一堂好课要达到的基本要求是:

一是有意义。在这节课中,学生的学习是有意义的。初步的意义是他学到了新的知识;再进一步是锻炼了他的能力;再往前发展是在这个过程中有良好的积极的情感体验,使他产生更进一步学习的强烈的要求;再发展一步,在这个过程中他越来越会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这样学习学生会学到新东西,学生上课,“进来以前和出去的时候是不是有了变化”,没有变化就没有意义。一切都很顺,教师讲的东西学生都知道了,那你何必再上这个课呢?所以第一点是有意义的课,也就是说,它是一节扎实的课。

二是有效率。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面上而言,这堂课下来,对全班学生中的多少学生是有效的,包括好的,中间的,困难的,他们有多少效率;二是效率的高低,有的高一些,有的低一些,但如果没有效率或者只是对少数学生有效率,那么这节课都不能算是比较好的课。从这个意义上,这节课应该是充实的课。整个过程中,大家都有事情干,通过你的教学,学生都发生了一些变化,整个课堂是充实的,容量是大的。

三是有生成性。这节课不完全是预设的,而是在课堂中有教师和学生的真实的,情感的,智慧的,思维的,能力的投入,有互动的过程,气氛相当活跃。在这个过程中既有资源的生成,又有过程状态生成,这样的课可称为丰实的课。

四是常态性。我们受公开课的影响太深,当有人听课的时候,容易出的毛病是准备过度。教师课前很辛苦,学生很兴奋,到了课堂上成了准备好的东西来表演。大量的准备,课堂上没有新的东西生成出来,是准备好的东西的再现。当然,课前的准备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但课堂有它独特的价值,这个价值就在于它是公共的空间,这个空间需要有思维的碰撞,相应的讨论,最后在这个过程中师生相互地生成许多新的东西。

五是有待完善的课。课不可能十全十美,十全十美的课作假的可能性很大。只要是真实的就是有缺憾的,有缺憾是真实的一个指标。

公开课要上成是没有一点点问题的课,那么这个预设的目标本身就是错误的。生活中的课本来就是有缺憾的,有待完善的课被称为真实的课。扎实,充实,丰实,平实,真实,说起来好像很容易,真正做到却很难,但正是在这样一个追求的过程中,我们教师的专业水平才能得到提高,他的心胸也变得博大起来。同时他也才能够真正享受到教学作为一个创造过程的全部欢乐和智慧的体验!

北京师范大学林崇德教授提出有效课堂的六个标准是:

一是行为的明确性,即教师的教学行为是否明确;

二是方法的多样性,即教师的教学方法是否灵活多样,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手段是否有效;

三是任务取向性,即教师在课堂上的所有活动是否是围绕教学任务而进行的;

四是富有启发性,即教师的课堂教学对学生能否启而得法;

五是参与性,即在课堂教学中,班上的学生是否都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

六是及时评估教学效果,即教师能否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和课堂中出现的问题,并能据此调整自己的教学节奏和教学行为。

我想,就像生活中不能光有牛奶和面包,还应该要有鲜花和诗歌一样,有效的课堂不能光有知识,也要有智慧和生命。

车尔尼雪夫斯基指出,要使人成为真正有教养的人,必须具备三个品质:渊博的知识,思维的习惯和高尚的情操。知识不丰富就是愚昧;不习惯思维,就是粗鲁和蠢笨;没有高尚的情操就是卑俗。

教育就是培养人有教养的活动,通过教育,使人摆脱混沌,使之成为一个拥有知识、习惯思维、有着高尚情操的人。课堂教学是重要的教育途径。

因此,一堂好课不仅应教授学生以知识,还应着力培养学生的思考习惯,使之形成独立的思考能力,并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真、善、美,分辨美与丑,享受生命的成长。

如果从课堂教学的表象上看,教师可以着力把握好课堂教学“十度”:

一、活动度——学生自主性活动时间占课时50%以上。

二、 参与度——参与活动的学生达100%。

三、兴趣度——学生对课堂活动有浓厚的程度。

四、 生活度——发掘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与学生已有经验的联系。

五、开放度——为学生的探究提供了开放的空间。

六、生成度——学生掌握的知识不是老师灌输的,而是学生探究的结果。

七、掌握度——课堂教学的知识点为学生所掌握。

八、合作度——安排一定时间的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有实效。

九、整合度——体现三维目标整体达成度、知识整合度、方法多样度。

十、亲和度——课堂教学过程中,老师具有亲和力。

笔者认为,一堂好课的标准是学生学有所得,即在情感、方法、知识与能力等各方面都有所收获。

第一,以生为本的课堂。在课堂上,良好、平等的师生关系有利于促进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达到教学效果。所以,教师在课程中,既不能一言堂,也不能随意批评学生,要做到关爱和尊重学生。

第二,富有创造性的课堂。只有富有创造性的课堂,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所以,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也要通过多种教学方式,创设丰富多样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增强创新能力。

第三,具备反思精神的课堂。反思能够让教师和学生发现问题,及时改正问题,促进教学发展。所以,教师应在课堂上进行反思,比如在讲解完某个知识点后,可以留有时间让学生反思自己在学习上的不足,教师自己则要反思讲授中的不足,并与学生相互分享。

第四,培养个性的课堂。现在的教学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重视学生的个性培养。所以,教师不应该墨守成规、按部就班,只重视对知识的传授,而是要在教学中体现个性,更要根据学生的个性展开多元化教学,引导学生张扬个性,发展优势。

好课的标准不是绝对的,好课也无法用几条标准考量。但是,教师在备课、上课以及反思时不妨结合以上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结合具体学科教学的特点,结合自身的风格特色,思考、实践。

我个人认为一堂好课不能用标准去衡量,课堂应该是生命的、灵动的、富有个性的,而非什么标准,而是体现一些基本元素,这些包括:和谐、生成、发展、创新、反思、个性等等。

一堂好课的元素之一——和谐:是指师生关系的和谐、生生关系的和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体现以人为本。

一堂好课的元素之二——生成:是指教师在课前根据学生原有基础的认知水平(最近发展区)预设后,通过在课堂教学生成学生自己的东西。

一堂好课的元素之三——发展:一堂好课关注的是学生的成长、发展,发展的思想不仅仅体现在一堂课上,而是体现在一系列课上,一堂课只是其中的一个点。

一堂好课的元素之四——创新:一堂好课不是在于教给学生多少知识,而是在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创新意识、创新精神。

一堂好课的元素之五——反思:一堂好课关注学生对知识真正的理解、关注学生对自己及他人的反思。教学中学生对知识真正理解不是靠“你们懂了吗?”或“你们还有什么问题?”来判断,而是可以通过以下几方面来判断:能否用自己的话去解释、表达所学的知识;能否基于这一知识作出推论和预测,从而解释相关现象,解决有关问题;能否运用这一知识解决变式问题;能否将所学的知识迁移到实际问题中去等等。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还要关注学生学习过程,重视培养学生反思的习惯,即培养反思认识意识,引导学生思考:我怎么想的?为什么这么想?我的解题途径是否最佳?是否还有更好的解题途径?别人还有没有更好的办法?今天学的这些知识之间有何联系等等,逐步引导学生养成反思的意识和习惯。(引用)

一堂好课的元素之六——个性:一堂好课不仅要体现教师的个性,而且还要张扬学生的个性。任何人不可能成为别人,他(她)只能成为他(她)自己!在一堂好课上,教师应该用自己的个性魅力去征服学生,同时要去塑造有个性的学生。

一堂好课的元素还有很多,但不管怎样,我想“好课”是无止境的,是我们永远的追求,而且对于不同时期的老师其元素的内涵也应该是不同的。

我认为一堂好课的标准应该是有趣,生动可以完全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一堂课中能够吸收,并对课堂上讲的知识感兴趣,有进一步深入学习的欲望。而且课堂上老师所讲的内容应该是浅显易懂。这些应该是一堂好课的标准。

我认为一堂好课是在上课时老师能用知识与学生提问,而学生也能回答老师的问题,两者交流甚欢,好的课堂气氛能让学生们学到更多的知识,并且在课后时布置合理的作业,能让学生更好的复习,这样才是一堂好课。

一堂好课的标准是:有意义、有效率、有生成性、平实、真实。

一堂好课的基本表现:

1、必须形成学生的兴趣和持续学习的动力。

2、必须兼顾有差异的学生,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得。

3、必须体现思维的深度。

4、应促使学生知行结合,有所收获。

一堂好课的基本要求:强调多元、崇尚差异、主张开放、重视平等、推崇创造、关注边缘群体,实现和谐课堂,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

评课的原则:

1、实事求是的原则

2、零距离的原则

3、激励性的原则

4、差异性的原则

5、针对性的原则

一堂好课的标准有:教学目标准确、教学的重点、难点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要得到尊重:有良好的互动:师生关系和谐。上课的出发点和归宿目标明确、恰当,是一节好课的首要条件。

老师能够通过幽默风趣的语述讲给同学们听,让学生们能够津津有味去听老师的课,老师和学生可以有互动,加强交流合作沟通,才是这堂课的意义。

学生能跟着老师的想法做

各主要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

各主要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 基础科学部为了突出教学工作中心地位,加强教学工作的规范化管理,使教师明确在承担各项教学任务中的职责,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工作中的主导作用,提高教学质量,根据学校教务处下发的关于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以及基础科学部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制定了基础科学学院各主要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

一.课堂教学

.学期授课计划

①任课教师要根据培养方案、教学大纲、预定的教学目的及学分等,制定学期授课计划;

②学期授课计划要在每学期开学一周之内,由教研室主任统一交给教学秘书。学期授课计划要有教学计划学时、学期教学安排,每周教学内容、方式、目的、要求、时数、机动内容等。

.备课

①教师应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认真备课,抓住重点、难点,科学合理的安排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教学程序,写出比较详细的备课笔记;

②每次授课都应有完整的教案或讲课提纲,不得无教案和使用旧教案上课。要注意更新和充实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充分体现创新。

.授课

①任课教师要准时到达课堂授课,不得提前和拖延上、下课时间;

②教师要合理利用课堂时间,恰当安排授课内容,在运用课堂练习或自学、讲座等教学方式时,教师必须积极进行指导,不得放任自流或离开课堂;

③教师因故不能上课时,必须事前办理调、串课手续,不得私自停课、串课及擅自减学时。

.教学研究

各教研室要组织好本教研室所承担每门课程的教研活动,讨论教学方法及课程的难点、重点等内容,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确定教学进度,每次教研要有详细的教研纪录。

二.作业要求

.为帮助学生消化、巩固和深化所学知识,每门课程均应根据其性质特点等安排布置相应作业。作业的内容既要密切联系课堂教学的内容和方法,又要利于加强学生的思维训练,提高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对布置的作业,教师要认真检查和批改。

.作业批改规定如下:

()基础和专业课任课教师

① 一周批改一次作业;

② 按照大纲的要求,批改一定比例的作业量;

③ 每周每人至少辅导答疑一次,明确辅导答疑的时间、地点。

()参加选课教师

① 一章批改一次作业;

② 如有助课教师,作业批改量不低于教学总人数的/;否则作业批改量不低于教学总人数的/;

③ 每周每人至少辅导答疑一次,明确辅导答疑的时间、地点。

.学生的平时作业,应作为学生修读课程成绩考核的依据之一,要在课程学习总成绩中占有一定比例。

.基础科学部每学期都要对作业进行随机抽查,以了解教师批改作业情况,作为考核教师教学态度的内容之一。

三.辅导答疑

.辅导答疑是课堂教学的辅助环节,每周至少要有两小时的辅导和答疑时间。对学生提出的普遍性疑难问题,可进行集体辅导;

.教师辅导时要注意收集学生学习中的倾向性问题,以便改进课堂教学;

.期末考试前要加大辅导答疑的力度,但不要搞压题。

四.成绩考核

.凡教学计划规定的课程都要进行考核,考核分考试和考查两种。考试方法应根据考试目标的要求来选择,可采用闭卷、开卷和口试等;

.命题要以教学大纲为依据,反映本课程的基本要求,试题的覆盖面要尽可能大,题量应与限定时间相适宜。试题表述要简练、明了、准确。要改变单纯凭经验命题的方法,逐步实现考试的科学化和现代化;, 1 2

教师资格考试一堂好课的标准有哪些? 简答题

(一)从理念层面看,衡量一节好课的标准

1、自主学习的程度。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自己确定学习目标,选择学习方法,监控学习过程,评价学习结果的一种能动的、创造性的学习方式。学生自主学习程度如何,主要看一节课中学生学习的自由度、能动度、时间度和创新度。

2、合作学习的效度。合作学习是指有共同的学习目标,采用小组与团队合作的方式进行的学习活动。它以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分组原则建立的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通过系统利用教学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学习。

3、探究学习的深度。探究学习是一种发现学习,具有深刻的问题性、广泛的参与性、丰富的实践性与开放性。它要求在教学过程中,以问题为载体,创设一种科学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搜集、分析、处理信息,独立地发现问题,获得知识技能、形成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探究活动。

4、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在教学中时时问自己授给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是否有用,这样的方法和能力是否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等问题。

5、依新课标施教。体现人文性、综合性、开放性和实践性。

(二)从操作层面看,衡量一节好课的标准

1、联系阅读。“联系”即综合或彼此接上关系;“阅读”即从书面材料中提取意义并影响其非智力因素的过程。联系阅读,就是指在教师的导引下,学生从相关书面材料中提取信息、获得意义并影响其非智力因素的活动。

2、主动问答。即学生自主、积极地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

3、自主讨论。

4、自评互判。

5、引人入胜、精导妙引、结尾无穷。

(三)从教学理念上看,衡量一节好课的标准

1、坚持以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为本,尊重、激励、赏识学生。

2、能使特定的学生在原有的基础得到特定的发展。

3、构建民主平等,跨越时空,张扬个性的新型的师生关系。

4、关注学生,注重学生本身的需求,面向全体。

(四)从教师行为上看,衡量一节好课的标准

1、体现自身劳动的第二次创造,有亮点、有灵感。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动机,引导学生主动进行“自找水源”的学习意识。

3、创设生活化情景,给予充分的思维空间。

4、形成相互交流、沟通、启发,形成补充的师生学习共同体。

5、语言清楚、得当、艺术,并具有充满活力,充满自信的体态语言。

6、教学脉络清楚,不拖堂。

7、多媒体和板书配合得当体。

(五)从学生表现上看,衡量一节好课的标准

1、学习活动愉快、轻松、有序、和谐。

2、良好的学习习惯得到培养。

3、学生的心灵得到美的熏陶,感受做真人的道理,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六)从教学内容上看,衡量一节好课的标准

1、要有足够的本学科基本、核心的内容,理论性内容应有联系实际的部分,实践性内容应有理论指导的部分。

2、注意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先进性,概念明确、重点突出。

扩展资料

(一)根据现代教学的理论,课堂教学应是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有效学习的活动过程

1、教学是一种涉及教师与学生双方的活动过程,所以,它一定是动态变化的过程,是一种交往实践行为,是一种涉及两个人以上的实践活动。

2、它是一种学习的活动,本质上是学而不是教。因此,活动的主体是学生,没有学生的学习活动,就没有现代意义的教学。放录音、放录像不是教学,教师讲而学生不听、听不懂也不是教学,只有在教师组织下学生实现了有效学习,才是教学。

3、教学是一种特殊的指向性很强的“教与学”活动。因此,学生随意阅读不是教学,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感兴趣的东西也不是教学,学习者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观察、认识、感悟、发现等等,更不是教学。

4、教师组织活动,包括讲解、讲述、指导、辅导,也包括展示、演示,还包括组织各种参观、操作活动,包括释疑问难、激励评价等等。

(二)新课改下评价课堂教学质量的根本标准,应是学习者能否在课堂教学中进行积极有效的学习

1、精心处理教材,设计独具匠心。一堂好课要显现个人特色的教学设计。在新课程中,教材与教参只是作为教学活动重要的参考资料,教师必须根据教学环境、学生实际,结合自身对教材的透彻理解,加以灵活的处理,设计出独具匠心的教案,才能保证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和生动性。

2、体现课程理念,过程流畅自然。课堂要创设一种利于发挥学生主体性的环境,通过课前精心设计与课堂中教师的恰当引导,构建一个流畅自然的教学过程。这样的课堂教学,能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轻松而又紧凑地参与学习与思考,较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情感、情趣等因素。

3、激发学生情趣,课堂活泼有序。好课必需要看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教师应努力创设课堂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让学生主动参与,个个活跃。使每一个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的快乐,获得心智的发展。

4、展示教师素质,塑造教师形象。教师要做好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而不是教材的代言人、知识的权威。课堂上,教师除了应组织和谐有序的秩序、表述精彩悦耳的语言、展现漂亮美观的板书、呈现敏捷准确的思维外,还必需做到课堂情况的灵活应变、网络媒体的合理使用、知识背景的广泛引用等。

5、设计完美提问,思维延伸课外。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掌握这节课的绝大多数内容,而且还要让学生能学到其他更多的内容。在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个性,使其能够主动地加入课堂教学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