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丽游戏ing

孙悟空到底是不是女娲补天石变化出来的?

艾丽游戏ing 1

孙悟空到底是不是女娲娘补天石变化出来的?

齐天大圣孙悟空是我喻户晓的神话人物,大家都知道孙悟空法术神通广大,大闹天宫被压五百年,后来保唐僧西天取经成功后修得正果,但对他从何而来却不甚了了,只知道是从石头里蹦出来的。有的读者看隔壁红楼梦中贾宝玉乃是女娲补天用的补天石遗留下来的,因此也猜测孙悟空也是源于女娲补天所用的补天石。这个猜测看似可以说的通,但事实并非如此,在中其实也已经告诉我们答案。

孙悟空到底是不是女娲补天石变化出来的?孙悟空到底是不是女娲补天石变化出来的?


一、两者方位的距太大

首先,是女娲补天的方位在西北边昆仑山。女娲所补的天是因为共工怒触不周山而导致的,而不周山是我国神话中的山,它的位置根据《山海经·大荒西经》所记载的:“西北海之外,大荒之隅,有山而不合,名曰不周。” 明确告诉我们不周山是在西北方向。

此外,西游记中也有提及,在孙悟空对战银角之时,书中对紫金红葫芦的来历有个介绍,原书中写道:“我这葫芦是混沌初分,天开地辟,有一位太上老祖,解化女娲之名,炼石补天,普救阎浮世界。补到乾宫触地,见一座昆仑山脚下,有一缕仙藤,上结着这个紫金红葫芦,却便是老君留下到如今者。”从中我们可以看到,紫金红葫芦出自昆仑山,而昆仑山是在女娲补天的范围,而昆仑山也在西北。

其次,我们再看看孙悟空花果山之地,西游记书中也明确写道,花果山所在地势东胜神洲。所以,女娲补天在西,孙悟空出生在东,二者地界距太大。

二、二者在时间上也对不上

西游记对产出孙悟空的仙石写道:“盖自开辟以来,每受天真地秀,日精月华,感之既久,遂有灵通之意。内育仙胞。一日迸裂,产一石卵,似圆球样大。因见风,化作一个石猴。 ”所以可以看出,这块仙石是从开天辟地之初就产生了。而女娲补天是在共工怒触不周山之后的事情,明显是在这块仙石出现之后,所以孕育孙悟空的仙石不可能是女娲补天的补天石。

那孕育孙悟空的仙石是从何而来呢,从上文中可以看出,这就是开天辟地后,自行孕育而生的石头,只因此块仙石“上有九窍八孔,按九宫八卦 ”,长期受天地灵气,日久天长便孕育出了仙胞,也就是自行修炼成精了。

女娲补天多出来的那块石头究竟是孙悟空还是贾宝玉

《西游记》里说到补天神石内孕仙胞,一日崩裂,因见风,化作一个石猴,也就是以后的孙悟空;《蜀山奇侠》里说到补天神石被上官警我(上官警我入了魔界成为了魔尊继承人)的元神污染了,不慎失落人间化作一个男孩,也就是后来的石生,石生沐浴了血瀑布,成为了血魔!!贾宝玉是《红楼梦》里的男主角,红楼梦并非神话而是一部古装言情!!只是飞来峰上的那块风动石记载了《红楼梦》的故事而已。

既不是孙悟空 ,也不是贾宝玉,而是飞来峰上的那颗石头。

西游记封神演义为何都只说女娲补天,抹煞女娲造人之功呢?

女娲造人的故事,在东汉就有出现,在唐宋之后更是广为流传。可是,在明朝的两大神仙《西游记》与《封神演义》中,都只是提及女娲补天之功,对于女娲造人之功,只字未提,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我们看看《西游记》中是如何描绘人类(生命)出现的。

在开卷第一回中,原著提到天地每隔十二万九千六百年就会毁灭重生一次。这天地生灭一次,叫做一元。所谓一元复始,就是天地重新开始。

一元又可以分成十二会。每会一万零八百年。如果我们把这天地生灭一次当成一天,这十二会就等于十二个时辰。

第一会结束,即子时过去,天方才有根。

第二会结束,即丑时过去,此时大地初步形成。

第三会结束,即寅时过去,此时天清地爽,阴阳交合,人类以及各种生灵出现。

原文道:“再五千四百岁,正当寅会,生人生兽生禽,正谓天地人,三才定位。故曰人生于寅。”

原来,在《西游记》的设定中,这人类以及万物,并非某位大神创造,而是随着天地的运行,自然而然产生。

这种说法剥夺了女娲的造人之功,不过却很接近历史真相。

只是,《西游记》毕竟是一部神魔,完全可以说人类是某位大神创造。为何《西游记》偏偏不采纳女娲造人之说呢?

只因在《西游记》中,作者用了大量笔墨,集中凸显一位大神,这位大神就是太上老君!

在《西游记》中,作者不但把开天辟地的大功勋让给了太上老君,就连补天的大功勋也归在了老君名下,甚至就连女娲这个人,都成了太上老君的化身。

银角大王道:“我这葫芦是混沌初分,天开地辟,有一位太上老祖,解化女娲之名,炼石补天。”

如此一来,在《西游记》中太上老君的头衔就酷炫得不得了。

他老人家不但是开天辟地之祖,更是道门之祖,又化胡为佛,成了,还炼石补天,力挽狂澜,简直就厉害的不要不要的。

那么,在《封神演义》中,为何也只提女娲补天,不提女娲造人呢?

在《封神演义》中,人类是怎么来的呢?

原文说:

混沌初分先,太极两仪四象悬。子天丑地人寅出,避除兽患有巢贤。

燧人取火免鲜食,伏羲画卦阴阳前。神农治世尝百草,轩辕礼乐婚姻联。

少昊五帝民物阜,禹王治水洪波蠲。

原来,《封神演义》延续了西游的观点,都认为人类是自然衍生出来的,而不是某位大神创造的!

当然,在封神中女娲至少是上古正神,不再是某人的化身。只是,她的地位也不高。

在《封神演义》开卷第一回中,讲到纣王在女娲生日那天去女娲宫朝拜。可是,寿星佬本人竟然跑到火云宫拜见三皇去了。可见,伏羲、炎帝、黄帝等三皇的地位要远远高于女娲。

并且,原著是这么描述的:且言女娲娘娘降诞,三月十五日往火云宫朝贺伏羲、炎帝、轩辕三圣而回。

女娲娘娘去火云宫是“朝贺”。可见,对于三皇来说,女娲那就是臣子!

在《封神演义》中,女娲娘定位不再是人类之祖,而变成了妖族之祖。谁让大家都认定女娲是一个人首蛇身的妖精模样呢?

女娲有一个招妖幡,可以召唤天下群妖。像九尾狐、九尾雉鸡精、琵琶精等人那就是女娲娘麾下。

总之,两位作者为了写作的需要,在《西游》与《封神》中都对女娲的事迹做出了重大取舍,都保留了补天,而舍弃了造人。

《西游记》为何没有详细写女娲娘娘?

女娲娘娘,这是家喻户晓的上古大神。《女娲补天》的故事,妇孺皆知。

很多神话作者,也都在自己的文学创作中加入了女娲娘娘。

《西游记》也是神话,可奇怪的是,女娲娘娘并没有出现。

我们知道,吴承恩的《西游记》中,神话体系已经非常完善了。

对于上古大神的描写,吴承恩只是简单的带过,吴承恩《西游记》第一回“灵根育孕源流出,心性修持大道生”中写道:“感开辟,三皇治世,五帝定伦,世界之间,遂分为四大部洲:曰东胜神洲,曰西牛贺洲,曰南赡部洲,曰北俱芦洲。”

女娲补天一事,被忽略。

被忽略,不是吴承恩对女娲娘娘有偏见,而是吴承恩笔下的神话体系与上古传说是两码事。

吴承恩《西游记》第三十五回“外道施威欺正性,心猿获宝伏邪魔”中写道:“那魔不知是个见识,只道是句老实言语,就将根本从头说出道:我这葫芦是混沌初分,天开地辟,有一位太上老祖,解化女娲之名,炼石补天,普救阎浮世界;补到乾宫??兀??蛔?ヂ厣浇畔拢?幸宦葡商伲?辖嶙耪飧鲎辖鸷旌???幢闶抢暇?留下到如今者。”

上古神话传说女娲补天,变成了太上老君化身为女娲,以她的名义去补天。

这样的逻辑与我们了解的不同,可这就是吴承恩笔下特有的神话体系。

在他的笔下,三界的是三清,再也没有比他们高的了,其他很多下界的大能者,都是他们三位的化身。

吴承恩的这种神话体系从何时开始的呢?正一道的出现。正一道区别于先秦时的方仙道,奉太上老君为崇信,奠定了几千年的历史。

吴承恩写《西游记》里的神话体系,也就是根据正一道的神话体系而来的。

我们经常拿《封神演义》来说《西游记》,这两本书之间并无太大联系,前者的成书时间晚于后者,写的是后者的神话体系之前的神话故事。

《封神演义》侧重于上古神话传说,《西游记》侧重于神话传说和民间神话传说,这就是两本书在神话体系上的区别。

哪本书里的神话体系正确呢?都正确,侧重点的不同,写出的内容也就没有对错之分了。

哪本书里的神话体系值得参考呢?都不值得,两本书都不是正统神话,而是借神话说事罢了,处处体现了作者对现实的讽刺。

但是,这两本书对我们了解我国神话体系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假如你想了解神话体系,可以将神话分成三部分来看,一是上古神话传说,二是神话,三是民间传说。将上古神话传说和神话传说连在一起,便出现了整个神话体系。

至于民间传说,都可以在上古神话和神话中找到影子,抽丝剥茧之后,民间传说也所剩不多了。

《封神演义》与《西游记》给我们了解我国神话体系提供了思路,真正的神话体系,还需要自己去找寻,至今没有哪一本书将我国神话传说体系讲的很清楚。

不是文学作者不想写,而是神话分支体系太多,太过繁杂,一个人的力量很难达成。

女娲补天遗落三块宝石,分别变成了什么?

一块变成了孙悟空,另外两块分别变成了石矶娘娘和贾宝玉。但是另外两块石头的结局明显没有第一块变成孙悟空的那块石头要好,石矶娘娘和贾宝玉的结局都是比较悲惨的。

第一块在东胜神州花果山吸收天地灵气,变成孙悟空。第二块变成了石矶娘娘,她和孙悟空一样,也是吸收天地灵气,修炼得道。第三会变成贾宝玉,造就了红楼梦中的经典主角。

女娲娘娘留下的三块宝石 ,一块吸收了日月精华 变成了孙悟空 ,一块变成了石矶娘娘,一块变成了红楼梦里面贾宝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