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发展生态旅游
尽管现在民间已经自发的有组织在进行小范围的环境教育活动,但由于客观条件等方面的限制,环境教育意识仍有待提升,环境解说系统仍有待完善,环境教育形式仍趋于单一,环境教育内容仍有待挖掘。环境教育的发展需要一个过程,我国环境教育资源丰富,环境教育空间充分,环境教育也愈发受重视。可借鉴国内外先进的发展经验,探索环境教育的理论体系及实践模式。国内现在也在努力做环境教育方面的尝试,如浙江仙居建立的博物馆体系,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关于”环境的教育——理解仙居公园环境及与人的关系,了解相关自然人文知识与技能;“通过”环境的教育——有目的地探索与调查,帮助公众获得个人体验并从中有所感悟;“为了”环境的教育——对自然的价值产生正面的态度,并采取积极的行动。国内自然学校、主题解说径的建立以及公园线上体验平台等都是好的发展方向。一、生态旅游在路上
生态旅游规模小型化_生态旅游产业化
(一)最初的生态旅游概念
1983年,墨西哥学者H. Ceballos- Lascurain首先创造性地提出“生态旅游”一词,该词于1986年在墨西哥召开的世界环境大会被作为学术用语正式确定下来,之后在世界范围内广泛讨论并流行开来。生态旅游是前往相对没有扰或污染的自然区域,专门为了学习、赞美、欣赏这些地方的景色和野生动植物和存在的文化表现(现在和过去)的旅游。
(二)国内生态旅游发展阶段
1.从概念引进到理解
改革开放后经济发展迅速,在平衡保护与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生态旅游。国内正式引入“生态旅游”一词是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在这之后的20多年时间里,生态旅游在国内引起学者的广泛关注。在此期间,举办了各种形式的生态旅游专题研讨会或。通常认为,1993年9月在召开的“届东亚地区公园和保护区会议”通过了《东亚保护区行动纲要》的文件, 标志着生态旅游的概念在次以文件形式得到确认。国内学者王献溥(1993,1995)、卢云亭(1996)、郭来喜(1997)、张广瑞(1999)等都相继提出了各自对生态旅游的理解及生态旅游的概念。国内在引进、理解和吸收国外相关概念的基础上,也在积极探讨生态旅游的内涵与本质,并在客观上形成并积累了一套与生态旅游密切相关的概念体系。
2.从概念理解到实践活动
生态旅游是实现自然保护、旅游业发展及区域振兴等多重目标的一种手段。从概念引进到理解,在此基础之上,我国生态旅游在近期也得到理性发展。其中,政策对生态旅游对整个国土面积来讲都应该做生态保护。我国已经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保护地地体系,包括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地质公园、水利风景区、海洋特别保护区、沙漠公园共八种。各类保护地的数量及面积均已形成一定规模,总面积约占陆地国土面积的18%,超出世界13%的平均水平。这些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地作为生态旅游目的地,提供优质的生态旅游资源,为开展生态旅游提供了基础条件。目前国内生态旅游地数量庞大,但质量仍有待提升,未来我们的生态保护区应该从数量走向质量。发展的规范和推动尤为突出。
2010年,确定规范——《生态旅游区建设与运营规范(GB/T26362-(1)地方性。地方性是体现其特色的关键,主要表现在地方性的原材料、地方性的设计、地方性的文化内涵、地方性的艺术风格及地方性的包装。2010)》。
2016年,“十三五”规划提出:支持发展生态旅游;并且发布《全国生态旅游发展规划(2016-2015年)》。
(3)低标准化
国内目前并没有形成完整的生态旅游标准体系。其中环境教育的方面的内容和效果应有严格的标准体系来制约和衡量。环境教育是保证生态旅游成为尊重自然而负有的旅游形式,但目前国内对环境教育的低标准化导致生态旅游缺乏教育元素,体验度较低。
二、在存在真正的生态旅游吗
在社区参与方面,自然保护区曾有过一些惨痛教训。自然保护区建立之前,当地居民一直在那里生产生活,建了自然保护区之后,划地为牢,不相往来,造成当地人生活水平下降。在很多欠发达地区开展生态旅游势必会对该地区或其附近的居民产生影响。一般来说,住在这样地区的居民往往生活水平较低,且不具备获得经济收入的有效手段,所以开展生态旅游恰好可以解决这样的问题。社区参与所要达到的目标是实现可持续生计,指的是通过社区通过参与生态旅游的发展提升当地的生计水平。社区参与方式多样,应对当地生计资本,包括自然资本、人力资本、资本、物质资本、金融资本等方面进行评估,选择适宜性的社区参与方式。
什么是生态旅游规划?
(1)在发展主流形态上,将以“民宿”为主体的乡村休闲度假作为农家生态旅游的重应发展怎样的生态旅游要替代形式。生态旅游规划是旅游规划发展的高级阶段,对生态旅游开发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生态旅游规划是涉及生态旅游者的旅游活动与其环境问相互关系的规划,是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根据旅游规划理论与生态学、环境学、生态学等的观点,将旅游者的旅游活动和环境特性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对未来生态旅游发展状况的构想与安排,进行生态旅游活动在空间环境上的合理布局,寻求生态旅游业对环境保护和人类的贡献,保持生态旅游业永续、健康的发展与经营。
3、重视生物多样性,有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管理,将生物多样性纳入监测内容。区设有生物多样性保护专职人员及咨询专家。与一般旅游规划相比,其区别主要是:强调适宜的利润和回报,但最强调维护环境资源的价值;它不去满足旅游者的所有要求,而是有选择地满足;它不仅考虑当前旅游活动的规模、效益,而且还为未来的旅游发展指明方向,留出空间;它是涉及旅游者的旅游活动与环境间相互关系的规划,因此将旅游活动、当地居民的生产活动与旅游环境融为了一体。
生态旅游者的生态旅游的概况
(1)1998年,旅游第四部分归纳了我国生态旅游发展现状和问题;局开展“华夏城乡游”旅游年主题活动,“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做农家活、看农家景”成为农村一景,休闲农业旅游成为我国旅游业发展的方向之一。休闲农业主要有科技观光体验、休闲度假、生态旅游、垂钓第三部分主要介绍国外生态旅游发展的概况,分析其发展过程中取得的经验与教训;餐饮等几种类型。科技观光体验通过先进的现代科技的宣传、、推广,向人们展示现代农业的风采,体现现代农业的乐趣。休闲度假型为游人提供休憩、游乐、就餐、住宿等服务,满足游客回归自然、享受宁静安逸生活的消费需求,让游人尽享生态自然之美、农家风情之乐。生态旅游型以绿色、生态、自然的农业产业带和农业资源为载体,为游客提供观光赏景、采摘、游玩等项目,使人们领略到生态农业的大自然情趣。垂钓餐饮型是一种功能较为单一的休闲农业,凭借其富有地域特色和独到的资源优势,为人们提供垂钓、捕捞、加工等服务,让游客品尝原汁原味的农家菜,体验淳厚的农家风景。生态旅游三种类型,主要是哪几 种?
在第五部分,基于前面的分析,结合实际提出了推进我国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若干建议。,以“农家乐”和聚集村为主的休闲旅游。这主要集中在城市(三)社区参与郊区,以提供食宿、游乐、采摘、购物为主。第二,以自然景观、特色风貌和人文环境为主的生态旅游。主要集中在景区周边,提供农家饭菜、宿营房屋、农事体验多样性等服务。第三,依托田园景观,以健康养生为主的休闲旅游。主要集中在气候宜人、资源独特、农业生产集中连片的区域,提供食宿、康养、保健等服务。
黄沙古渡旅游景点介绍
(4)在发展模式上,强调主题性的发展。文化异是产生旅游吸引力的源泉,是保持竞争力的关键。主题文化之所以成为旅游发展的潮流,也就在于它的本质是特色文化。文化的雅与俗、新与旧、中与西,与主题文化的吸引力和产品的价格毫无关系,关键在于文化的独特性、惟一性和对口性。黄沙古渡原生态旅游景区是AAAA级旅游景区、湿地公园、生态休闲旅游胜地、明清宁夏八景之一。
在这里,您可以亲临康熙大帝渡黄河的古渡口、昭君出塞和亲留在大漠的月牙湖,景区内的大漠风光、黄河古韵、自然湿地、黄沙拥长河的塞外奇景,是原生态自助游的好去处,古老的羊皮筏子,原始的沙漠之舟骆驼,现代的黄河龙舟,的沙海冲浪,是宁夏玩的地方,原生藏獒展示基地、宁夏民俗文化博物馆、宁夏沙漠野生动物救助中心落户于此。
博物馆
馆内藏品资源丰富,特色鲜明,主要藏品有西北地区以及黄河流域劳动生产、生活当中常见的各种工具、农具、器具物品,如各种木器、家具、运输工具、工匠制作工具、生活用具和剪纸、年画、皮影、小人书等,其中代表性的为石器馆和灯具馆。
以上内容参我们根据目前生态旅游所依托的资源基础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系统,关键在于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在我国,一些学者、旅游业从业者、游客对生态旅游的本质认识不够充分。生态旅游概念模糊;生态旅游市场出现各种乱象,如各类景区,目的地随意冠名“生态旅游景区”;以及市面上众多“伪生态”旅游产品。国内外学者对生态旅游类型的研究,以生态旅游资源类型为主要依据,将生态旅游景区分为13个基本类型。考:
制定了哪些发展农家生态旅游的相关政策?
2009年,制定纲要——《全国生态旅游发展纲要(2008-2015)》;确定2009年为“生态旅游年”。(2)1999年,由、、、科学院主办的“生态环境游”启动。该活动以“99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为契机,秉承“人与自然—黄沙古渡民俗博物馆是以抢救、保护、收藏、展示西北地区以及黄河流域具有代表性民间民俗物品为主要内容的综合型博物馆。坐落在黄沙古渡旅游景区内,占地面积12000㎡,其中展厅面积2300㎡,共计26个展厅。馆内共分幸福年代、生产、生活、农具、石器、铜器、灯具、木雕、工匠制造、皮影、年画、剪纸、绣品、泥塑、毛文化等展厅。—迈向21世纪”的世博会主题,确定了自己的主题:“走向自然、认识自然、保护环境”,宣传口号有:
①走向自然,认识自然,保护环境;
②返璞归真,回归自然;
③生态环境游——时尚的选择;④青山秀水探净土,清风明月近自然。
1999年,同有关部门逐步规划开发,建设了一批生态旅游区。目前,我国生态旅游形式已从原生的自然景观发展到半人工生态景观,旅游对象包括原野、冰川、自然保护区、农村田园景观等,生态旅游形式包括游览、观赏、科考、探险、狩猎、垂钓、田园采摘及生态农业主体活动等,呈现出多样化的格局。
(3)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五千年的历史文明传承,培育了勤劳勇敢、淳朴善良的传统美德,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生活方式、饮食习惯和民间习俗。丰富多彩、富有特色的生活已成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构成了极富人文价值的旅游资源。据此,将2004年旅游主题确定为“生活游”,并指出:的生活独具东方特色,无论是民居、饮食、服饰,还是娱乐、节庆和风俗,都体现了五千年来中华民族为自由、与解放而英勇奋斗的光辉历史,体现了中华民族良好的精神风貌和道德情。确定生活游的主题,目的就是让海外旅游者深入的、深入的实际,去体会独具特色的生活,体察和学习劳动群众创造的文化。
(5)2007年3月20日,与签署了关于促进新农村建设与农家生态旅游发展合作协议。
双方决定,成立全国农家生态旅游工作小组与工作机构,共同承担农家生态旅游发展的调查研究、组织推动、工作指导、服务协调、政策研究、规范管理、典型推广等工作。近期将重点在发展现代农业“一村一品”、改善农村基础设施、营造农家生态旅游发展环境等方面开展合作。期望(一)生态保护通过5年努力,使我国农家生态旅游的辐射范围进一步扩大、旅游项目进一步拓展、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整体水平进一步提高,实现农家生态旅游与新农村建设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6)2009年,将全国旅游主题确定为“生态旅游年”,主题口号为“走进绿色旅游、感受生态文明”。并指出:近年来,我国生态旅游快速发展,业已成为一种增进环保、崇尚绿色、倡导人与自然高度和谐的大众化旅游产品类型,深受海内外游客喜爱。举办2009生态旅游年,旨在进一步加大生态旅游产品推广力度、广泛宣传环境友好型旅行旅游理念、大力倡导资源节约型旅游经营方式、切实满足不断升级的旅游消费新风尚,把我国旅游业建设成为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的绿色产业。要求各级旅游部门以“2009生态旅游年”为主线,在产品开发、市场推广、经营管理、消费等关键领域和重要环节,丰富生态内涵、提升生态品质、强化生态关切,做好主题演绎和口号宣传,切实营造出关注、参与、推动生态旅游发展的良好氛围。
这一系列政策,为旅游部门发展新型旅游业指出了新方向;对广大农村来说,是发展农家生态旅游的新机遇。农家生态旅游作为生态旅游发展的规模、最有代表性的形态,对促进我国旅游发展,实现旅游大国向旅游强国的跨越,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如何构建休闲生态文化旅游区策划
进入21世纪以来,旅游业保持高速发展,在旅游方面稳居,名列世界十大旅游目的地之一。旅游业作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的地位再次被确认,在整个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益显现。随着旅游业的规模扩大,参与旅游活动的人数增多,旅游活动所涉及的范围越来越广,旅游业的发展所造成的各个方面的影响也越来越受到关注。这就是,人们既关注旅游业的发展对地方经济的促进作用,也更加关注它对环境、生态、文化遗产可能造成的破坏。在这样的背景下,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日益显示出其重要性,而生态旅游正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休闲生态文化旅游核心为休闲旅游,“生态”、“文化”可以说的休闲旅游的两个主题。远景设计研究院景区位于银川市兴庆区月牙湖,距银川市52公里,距银川河东机场38公里,距银川火车站66公里,景区规划面积32.3平方公里,整个景区由六大景点构成,分别是功能服务区、黄河湿地公园、望娘亭、观日台、古渡口、月牙湖。旅游规划专家道:休闲旅游与其他旅游方式的区别在于注重旅游时对身心的放松,通常在旅游地有了一定服务设2011年,“十二五”规划提出:全面推动生态旅游。施条件下而逐渐形成,是旅游得以丰富发展的产物。其以旅游资源为依托,以休闲为主要目的,以旅游设施为条件,以特定的文化或生态景观为内容,为游客提供别具一格的独特旅游休闲方式。
我国农家生态旅游今后应重点发展哪些方面?
从20世纪人类生态意识的觉醒和对发展进程的反思,引发全球环境保护运动;从形式多样的环保组织的涌现,蕾切尔·卡森的《寂静的春天》敲响了人类肆意破坏大自然所带来的一系列坏境问题的警钟,到专门化的组织与个人的拥护与参与,以“绿”为代表的生态旅游出现。 1, 定义生态旅游的内涵要求其应满足全民公益性。但是目前生态旅游的发展沿用大众旅游的老路,过渡依赖“门票经济”,关注景区的经济收入,造成商业化现象。可以预见,我国农家生态旅游要走的路还很长。在总结现阶段农家生态旅游发展经验的同时,结合我国农家生态旅游发展特点、问题与趋势,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来发展我国的农家生态旅游。
全文共分五个部分。除导论外,在第二部分对生态旅游的发展阶段、兴起原因进行简略的介绍,剖析了生态旅游的概念、特征和影响;休闲度假旅游是建立在旅游基础上的行为情趣,游客通过身体放松、竞技活动、艺术欣赏、科学好奇心和接触大自然等方式,获得一种愉悦的心理体验和精神满足,产生美好感,实现人们学习知识、增进友谊、促进沟通、保健娱乐、追求猎奇、丰富个性等多方面的需求。同时,休闲度假旅游还强调人与大自然和谐相处,增强人们爱护、保护自然的意识。因此,休闲度假旅游有着与传统的观光旅游不同的意义。到目前为止,我国的旅游形式仍处在以观光为主,兼有其他旅游形式的发展阶段。随着我国旅业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越来越多消费者旅游经验的不断丰富,人们对旅游的认识也在不断提高,未来我国旅游市场的竞争最终将是休闲度假旅游产品的竞争。
(2)在产业组织上,整合农村分散自发的农家生态旅游形式,重点以发展基地型和规模化的农家生态旅游为发展典型。
我国农家生态旅游发展较早的成都和郊区,是走连横合纵的发展道路。农家乐发源地成都,其龙泉驿区通过产业结构的调整,打破一家一户的经营模式,使乡村果树迅速大片成林,众多的农家生态旅游成为既相互竞争,又相互协作的一个松散体。鉴于此,我国农家生态旅游的发展需要突破原有的思维模式,通过一定的方式改变土地分散化和农户个体经营模式,实现农家生态旅游规模化和经营管理的统一化。
(3)在产品特色上,通过整合挖掘农村地方文化,结合现代经营理念,在保证乡土文化本土化、真实性的基础上,实现经营特色的突破。历史文化、民俗文化和农耕文化是农村旅游的核心文化资源,对旅游者有着巨大的吸引力。我国的农家生态旅游不能只停留在观赏、采摘的表象繁荣上,必须走与文化旅游相结合的道路。因此,农家生态旅游开发应在深度挖掘民俗文化、农耕文化、民间技艺等反映农村本土文化上下工夫,这样才能既满足旅游者对文化的需求,同时也提升农村旅游产品的文化品位。
生态旅游为什么产生在现代并发展成为世界的热点旅游形式
2、生态调查生态调查的目的在于收集规划区域的自然、、人口、经济方面的资料和数据,为充分了解规划区域的生态过程、生态潜力与制约因素提供基础。景区生态调查可以通过实地调查、历史调查及公共参与的调查、遥感调查等调查手段来完成。自然环境调查的内容包括地形、地貌、水文、气候、植被、野生动物、土地利用现状等方面。1.生态旅游是在可持续发展观指导下发展起来(2)商业化的新型旅游方式。20世纪60年代以来,在全球性和区域性生态环境问题越来越的背景下,许多开始反思传统的发展观。1972年在瑞典召开的人类环境大会,通过了的《人类环境宣言》,标志着人类开始正视环境问题。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我们的共同末来》报告中提出了可持续的发展观,定义为“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发展”。依据这一定义,旅游的可持续发展观就是指旅游的发展要从经济、、文化和环境等方面的利益相协调的角度出发,确保旅游发展可资利用的资源能用来满足当代人的需要而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发展观念。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可持续发展观的指导下,生态旅游得到了更加全面和深入的理解,世界各国纷纷把生态旅游视为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具体形式和重要途径,并采取相应措施促进生态旅游的健康有序发展。
2.生态旅游是集游客、经济、和环境效益于一体的旅游方式。从游客效益来说,无论是在未开发的自然生态系统中开辟生态旅游区,还是在原有的风景名胜区中改善、提高生态质量建立新的生态平衡,生态旅游都是一种高层次的旅游活动,对游客更具有吸引力。从经济效益上看,生态旅游区不需也不应大规模兴建旅游设施,而是以小型简单,如帐篷、简易房等,只须建立严格的卫生设施,因而投资少,收益大。发展生态旅游还可以带动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欠发达山区综合性旅游的开发和经济发展。从效益上看,开展生态旅游无论从宣传导向、旅游内容、管理手段、环境氛围等方面,都是对旅游者进行生态环境教育的绝好方式,并从旅游这个窗口扩散到,使整个都来关心环境问题,促进精神文明建设。从环境效益上说,生态旅游是一种欣赏、研究自然和保护环境,不允许产生环境负效应的旅游活动。无论是经营者开发建设与经营,还是旅游者的旅行活动都必须遵守环境保护的法律和制度,以限度地减少旅游活动对环境的不良影响。
3.生态旅游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是可持续发展的旅游方式。生态旅游在促进经济发展、构建和谐(1)概念泛化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具体而言,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提高了人们的生态意识,促进生态旅游目的地的环境保护,被环境学家视为支持保护区的潜在手段;二是促进我国旅游景区布局进一步优化和旅游层次的提升,提高了旅游者旅游活动行为的层次;三是提供了多种就业机会,给当地居民带来经济收益,增强生态保护区的经济实力,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四是有利于我国旅游业整体服务水平的改善和行业发展,提高人们的生活品位;五是扩大与外界文化交流的机会,促进社区健康发展,已成为人与自然和谐的重要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