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生思想品德活动怎么填?
写作思路:把本人在思想品德方面的事迹写下来,包括所获得的荣誉。
高中思想品德实践活动流程 高中思想品德实践活动流程怎么写
该生自入学以为,一直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各方面表现优秀。有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和工作责任心,坚持实事求事的原则。
思想端正,能吃苦耐劳,有崇高的理想和伟大的目标,注重个人道德修养,养成良好的生活作风,乐于助人,关心国家大事。
在校期间,一直勤奋学习,刻苦钻研,通过系统地学习掌握较为扎实的基础知识。由于有良好的学习作风和明确的学习目标,曾获得"优秀团员"、"三好学生"等荣誉,得到了老师及同学们的肯定,树立了良好的学习榜样。
在课余时间,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增强身体素质,也热爱劳动,积极参加校开展的各项文体活动,参加社会实践,继承和发扬了艰苦奋斗的精神,也参加了校文学社和书法协会,丰富了课余生活,在各方面都得到了相应的提高。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坚信通过不断地学习和努力,使成为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学生,以优异的成绩迎接挑战,为社会主义建设贡献毕生的力量。
中学思想政治品德教研工作计划
一、工作思路
本学期我区中学政治学科教研工作的基本思路是遵循教育教学规律,积极引导思想政治(品德)教师学习、研究、实践初中思想品德和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贯彻落实学科教学建议,深入开展课题研究活动,切实抓好青年教师队伍建设,以优化高考、中考复习教学效益为抓手,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积极实施素质教育,为提高青少年的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科学文化素质,培养健全人格而努力。
二、重点工作
1、认真抓好毕业班工作,确保教学质量不断提升
(1)组织高三教师研究20xx年政治学科高考大纲和江苏省考试说明,明确高考导向与试题改革的特点, 重点开设试题评析与热点专题的研究课,切实提高高三复习课课堂教学的效率;对20xx—20xx年度国内外重大时事进行归类整理,结合教材,形成时政专题及热点问题的解题思路;积极做好高考信息的收集、整理、传递工作;帮助各校老师选好用好各种复习资料;在教研室的统一安排下,加强对各校高三教学工作的调研与指导;并对部分学校政治学科进行个别调研,帮助查找存在问题,并提出有效对策;组织好两次模考的组织、阅卷、分数统计和分析工作,制定后阶段复习教学策略。
(2)组织初三年级教师认真学习常州市学科教学建议以及20xx年中考政治科考试说明与要求,指导教师有效开展复习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2、深化思想政治(品德)课程改革
(1)召开思想政治(品德)教师课程改革研讨会,组织课改理论学习和实践研究,总结课改经验,反思课改中存在的问题;组织高一、高二教师研究新教材,开公开课,探讨高一、高二教学与高三教学的联系,从整体上规划高中三年的教学工作;组织初一、初二年级教师开展“活动课”的研究,探讨活动课教学的原则和评价体系的建立问题。
(2)抓教学常规学习,促青年教师成长。
组织引导教师深入学习和研讨《常州市中小学课堂教学建议(常规)》,加强对新教师的培养指导工作,研究常态课、常规课,促进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优化。
(3)认真开展课题研究,提高课题研究水平。
初中:《初中思想品德课优化体验性活动教学的策略研究》已被确定为常州市教科研课题,本学期重点研究体验性活动教学的评价策略及完善体验性活动教学设计的资源库建设。
高中:在全区高中教师中推介徐惠仁名教师工作室“高中政治实施主体发展性教学的行动策略”课题研究的成果,组织学习和实施《武进区普通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教学改革指导意见》,本学期着重研究和实施“正确把握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这一专题,通过教学目标与内容的研究和设计,做到理清线索、把握结构,研究细节、认准要求(知识点、知识要素、能级要求),抓住主干、突出重点,联系生活、恰当拓展,以加强各项教学活动的针对性。
(4)加强课程资源建设。继续做好武进区思想政治(品德)课程资源网建设;引导各校政治学科教研组建设思想政治(品德)教学资源库。
三、主要活动
二月份
1、召开高三政治备课组长会议,分析期末试卷,介绍全区政治学科期末考试总体情况,交流教学进度,探讨试卷讲评及专题复习课有效教学方法。
2、根据区教育局教研室统一安排,对高三教学工作进行调研,了解高三政治学科教学情况,探讨提高复习教学有效性的方式方法。
3、召开初中课题组会议,部署本学期课题研究工作,重点研究思品课体验性活动教学评价实施策略,完善初中各年级新教材资源库。
三月份
1.召开青年骨干教师重点指导对象座谈会,研究专业发展目标,确定学习研究内容,商量具体活动安排。
2.召开高二备课组长会议,汇总上学期期末调研情况,学习学业水平测试有关精神,交流复习应考事宜。
3.做好高三一模考试阅卷及分析评价工作。
四月份
1、组织全体高三老师参加大市高三政治复习教学研讨会,学习《考试说明》,研讨热点专题。
2、协助教研协作片开展初三复习教学研讨活动,传达市中考命题工作会议精神。
3、对高中部分学校政治学科进行个别调研,帮助查找存在问题,并提出有效对策,提高教学质量。
五月份
1、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阅卷组织、分析工作。
2、召开高三政治教师会议,交流高考有关信息与资料,组织高三教师二模试卷分析,交流复习教学经验,讨论下阶段复习教学计划
3、召开高中政治教学改革研讨活动。
4、对部分学校九年级思想品德复习教学情况进行调研。
六、七月份
1、做好中考政治阅卷和组织工作。
2、初中体验性活动教学课题组学期总结会议,交流研究进展情况,探讨问题,汇总有关台帐资料,提高课题研究水平。
3、做好高二期末统一阅卷组织工作和试卷分析工作。本文由为您整理,感谢本文作者。:!
如何打造高中思想政治教育高效课堂
所谓“高效课堂”就是一切以学生为中心、以快乐为根本,用尽可能少的时间获取最大教学效率的教学活动,我们现在提倡的“高效课堂”研讨,其目的是做到两个减轻,两个提高,即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一、思想政治课课堂的误区
1.在教学目标上,割裂知识与技能、目标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所要达到的预期目标与标准。前苏联教学论专家巴班斯基曾指出:教学最优化的第一步就是用综合的观点选择和决定教学的任务。可见,教学目标的设计在教学中的重要位置。思想品德新课程倡导知识与技能、目标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教学目标,然而现实的情况不容乐观。课堂教学过于倚重认知目标或能力目标,有些老师过多强调情感目的的落实,而弱化知识、能力的落实,这种做法其实割裂了三维教学目标。
2.在活动设计上,注重热闹与新奇,缺乏教学实效。
新课程实施以来,思想政治课堂发生了重大变化,其中利弊共存。现在的政治课堂注重学生生活经验的社会实践的联系,通过学生自主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活动,提高知识技能,完善知识结构。这种变化有利于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焕发思想政治教育课的生命活力,但同样存在问题。如脱离教学目标,为活动而活动,活动内容与形式不能有效整合。尽管课堂气氛活跃,但缺乏科学性和合理性,尽管学生忙得不亦乐乎,但收效甚微。
3.在教学方法上,形式单一,成人化倾向严重。
教师在教学方法设计上形式单一,缺乏变化。不可否认,讲授式教学方法有其合理性和优越性,但一味采取这种方法,就会使学生乏味生厌,影响教学效果。课改后,教师们十分注重启发学生参与教学,但有部分老师走了极端,出现“满堂问”的现象。归纳教学可有效促进学生对已有知识进行概括、综合,实现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有利于学生主动构建知识体系,更好地达到教学目标。但不少老师采用演绎教学,先呈现结论,后进行解释,颠倒了先后顺序,呈现成人化倾向。
二、克服误区,找到打造高效课堂之途径
思想政治课是进行公民思想道德教育的最好材料,既能指导学生的思想,又能引导学生的行为,是与学生的现实生活和未来发展紧紧联系在一起的。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学生原有的认知水平与新的理论知识体系发生激烈碰撞,从而在问题中解决问题、矛盾中处理矛盾,检验自己的行为或他人的做法是否得当,如何作出新的调整,以得到社会的认可。具体的做法是:
1.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用心营造“低压力,高挑战”的课堂氛围。
老师积极投入才可以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老师授课时一定要调节好情绪,无精打采的课堂只能让学生萎靡不振。老师的讲课成了催眠曲,课堂效率自然无从谈起,成绩也就很难提高。相反那些上课富有激情的老师,学生的成绩普遍较好,原因就在于他们善于用情绪感染学生。
对学生来说,“低压力,高挑战”的课堂氛围让他们精神放松,知道老师永远都会为他们提供帮助,有安全感和受尊重感,更愿意提问和回答问题,不会感觉来自老师和其他同学的压力。老师要不断地给学生设置问题,不断地给学生传递期望,引领学生攻克疑难问题。
2.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尤其要善于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现代教育教学手段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一次革命。在课堂教学中.政治教师要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课件的声像把抽象概念、原理具体化、形象化,从而使课堂教学既生动活泼又充满现代化的气息,实现教学手段的多样化、教学方法的艺术化。如在《维护国家统一》的教学中,我们可以播放伊拉克战争的片段,使学生对国家主权、领土、政权有深刻的理解。同时利用多媒体把相应的资料显示在大屏幕上,增加课堂的容量,收到良好的效果。现代化教学手段有很多优点,其显著的特点是:一是有效地增加每一节课的容量,把原来五十分钟的内容压缩在四十分钟之内讲授;二是减轻教师板书的工作量,从而有精力讲深讲透所举例子,提高讲课效率;三是直观性强,容易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四是有利于对整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复习。在课堂结束前几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小结本堂课的主要内容,归纳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借助投影仪,同步地将内容在瞬间跃然“幕”上,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印象,更容易提高课堂效率。
当然,在运用现代化技术时,我们要避免只注重课堂的热闹、气氛的热烈、授课手段的花哨,忽视教学形式必须为教学内容服务这一宗旨,要将二者很好地统一起来,使课堂教学多姿多彩。同时也可以把一些时事以声像的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这样一方面能把抽象的理论知识以通俗易懂的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另一方面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3.科学地组织和安排课堂进程。
科学课堂教学是实现学生前概念转变的主要载体,在课堂教学各环节中,需以学生前概念向科学概念转变为核心,有序组织活动内容,分步推动学生概念的转变。已有教学经验表明,有效的认知冲突能更有效地实现概念的转变。结合心理学研究所认为的概念转变主要过程:学生描述各自的理解和认识;重新建构理解和认识;应用新的理解与认识;将新的理解和认识与以前的理解做比较。
在教学过程中良好的组织和管理是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保障。要合理安排授课环节及时间分配,制定好课堂的自然流程。比如,政治课堂讲和练的时间分配比例,学生课堂活动的时间和量度等。同时还要学会轻松地驾驭课堂,不能让易激动的学生陷入狂热,也不能让不喜欢说话的学生感到压抑和自卑,要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气氛之中详略得当地完成授课任务。
在政治教学中,思想政治教师必须以新课标为指南,认真钻研教材,认真体会生活中的每个细节与所学知识的链接,这样在备课时才能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才能更好地备学生、备方法,选择灵活多样、切合实际的教学手段,达到增强政治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提高课堂效率”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教的境界永无止境。只有考虑到教学方方面面的因素,与时俱进,才能不断提高政治课堂教学效率。
中小学德育工作流程及内容
中小学德育工作流程及内容有德育的基本要求,和品质教育。
为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及有关规定制定本规程。德育即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道德和心理品质教育,是中小学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和学校工作起着导向、动力、保证作用。中小学德育工作必须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
中小学德育工作要坚持从本地区实际和青少年儿童的实际出发,遵循中小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和社会发展的要求,整体规划中小学德育体系。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基本任务是,培养学生成为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具有社会公德、文明行为习惯、遵纪守法的公民。
德育简介:
德育是指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和行为规范,使其成为有道德、有责任、有担当的公民。德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保障。德育教育应该贯穿于学生的整个学习生涯,从小学到高中,从课堂到校园,从家庭到社会,全方位地进行。
德育教育应该注重实践,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和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道德的力量和价值。德育教育应该注重个性化,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需求,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和方法。德育教育应该注重创新,不断探索新的教育模式和方法,适应时代的发展和学生的需求。
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的模块结构有哪些?
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的模块结构如下:
必修一经济社会
必修二政治生活 必修三文化生活
必修四生活与哲学 选修一科学社会主义常识
选修二经济学常识 选修三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
选修四科学思维常识 选修五生活中的法律知识
选修六公民道德与伦理常识
思想政治课,是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所要求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是国家在军队以及国家教育系统中所进行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教育,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教育,爱国主义、国际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使学生了解并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基本内容,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并转化为拥护党、拥护社会主义的实际行动,培养现代社会的公民意识。
谈谈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基本规律
谈谈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基本规律
中学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实际是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帮助和引导受教育者实现内化和外化,使受教育者形成一定社会所期望的思想品德的过程。
摘要: 众所周知,思想政治教育对于中学生而言至关重要。中学生是否具备良好的思想政治头脑则直接影响学生日后的生活、工作以及学习。而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则直接代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本质内涵。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是思想政治教育实体,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居于核心地位。这一过程是实践的、动态的、持续的和发展的。对这一过程的规律的研究有助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应该坚持用实践的、全面的、关联的深刻探究考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规律。通过探究表明,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应该从受教育者入手,找寻能够有效提高其思想政治品德的规律。
关键词:中学生;基本规律;思想政治
中学生的思想政治品德教育已经成为当今社会所重点关注的问题。由于中学生正处于形成正确世界观、价值观以及生活观的重要阶段,因此其是否能够形成正确的思想政治头脑将决定学生日后的发展。而对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进行规律总结能够有效帮助中学生提高思想政治头脑,从而树立正确的思想品德。由于规律的本质不能够被准确把握,因此对中学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基本规律的研究仅存在于表面研究。所以,为了能够准确研究对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就必须从问题入手,从而对中学思想政治教育规律进行归纳与总结。中学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基本规律是教育工作者必须选择能够准确让中学生形成思想政治品德的规律。其中值得注意的是,中学教育者必须要利用有利的教学条件如教材、教学方法以及教学环境来影响中学生的品德养成。
一、中学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基本规律
中学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基本规律是指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因素之间的本质联系及其矛盾运动的必然趋势。一方面,中学思想政治教育受到学生的思想政治程度制约。在中学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中学教育活动能够顺利进行通常取决于受教育者的思想品德情况。一旦受教育者的思想品德情况符合教育标准,那么日常的教学活动就起到帮助学生升华思想政治品德的作用。而一旦受教育者的思想品德情况达不到教育标准那么教育工作者就必须根据学生的基本情况选取能够让学生真正提高自身思想品德的教育方法及内容进行教学,这样才能够发挥出思想政治品德教育的真正作用。
不然,就容易造成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情况脱节,导致学生产生抵触的学习心理。但另一方面,中学思想政治教育又能够显著提高学生思想政治水平。由于中学政治教育具有长远性、超越性,因此在教育的过程中必要要做到能够真正满足学生精神世界需要,从而推动其思想品德朝社会要求的方向不断发展。由此可见,中学教育活动与受教育者的中学思想品德状况相互作用,辩证统一,共同推动中学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地不断发展。
二、中学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具体规律
1.双向互动规律。
即中学教育者的主导作用与受教育者的主体作用辩证统一的规律。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是中学生,而学生的思想政治的发展方向也决定着教师的教学战略布局。为了能够让中学生迎合社会思想品德的发展方向,教师就必须从学生的基本需要入手,争取做到让中学生从思想深处进行思考,从而实现对自我进行教育的教学目标。
2.内化外化规律。
即内化与外化辩证统一规律。从中学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阶段来看,中学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实际是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帮助和引导受教育者实现内化和外化,使受教育者形成一定社会所期望的思想品德的过程。内化就是中学教育者帮助和引导受教育者将一定社会的思想品德要求转化为自己的思想品德认识的过程。外化就是中学教育者帮助和引导受教育者将自己已经形成的思想品德认识转化为自己的思想品德行为,并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行为习惯的过程。
3.协调控制规律。
即协调自觉影响与控制自发影响辩证统一的规律。在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我们能够发现,学生不但受教学环境的影响,同时也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而学生在这些影响的共同作用下便对思想政治产生了大致的轮廓。
学生能够通过环境因素影响区分思想政治的正确性与错误型。由此可见,中学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将学生的自觉影响与外界影响进行统一协调,从而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政治体系。一方面,中学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是一个立体的过程,是各种自觉影响交互作用的过程。
由于中学思想教育具有包容性,因此中学思想教育工作通常受到多方面的影响,如党、学校、团组织等,而这些因素通常在无形中对学生的自觉影响产生作用。但是,由于中学生的个体通常存在差异,因此学生之间的思想深度也存在差异。学生在面对如此多的影响因素时通常会感到不适,有些学生甚至会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产生抵触的情绪。这严重违背了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初衷,由此可见,教育工作者必须因材施教,根据不同学生的思想特点进行对应教育。这样才有利于外界因素对学生思想政治品德起到促进的作用。此外,由于中学思想政治教育所涉及的教育内容十分复杂,因此便具有宽广的包容性。具体体现在中学思想政
治教育不但受社会环境的影响同时也受教师工作者的影响,而这些影响均对中学思想政治教育起到消极或者积极的作用。但是,在此过程中,只要受教育者能够积极的将消极影响进行消除,那么就能够不断地将积极影响强化并将其放大,从而让其自身的思想政治教育与自觉影响发生有利融合,进而让自身的思想政治符合社会的道德方向发展。
综上所述,在研究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只要深刻分析教育工作本身与中学生之间的关系就能够将二者之间的互相影响的规律进行归纳。这样就有助于分析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从而利用这一规律应用于正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进而达到提高学生思想政治水平。
参考文献:
[1]张春香,万娟.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研究综述[J].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04).
[2]韦冬雪.思想政治教育过程规律体系探微[J].学术论坛.2008,(08).
[3]黄永宜,王新刚.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基本规律的再探讨[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