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湾中的衣阿华战列舰实力如何?
1945年9月2日,在东京湾停泊的美国"衣阿华"级战列舰"密苏里"号上,日本作为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一个宣布投降的签字仪式在它的前甲板上举行。当签字结束后,第二次世界大战宣告结束。然而,"密苏里"号和其他3艘姐妹舰并没有就此成为历史的纪念品。直至40多年后的海湾,当时这一世界上惟一还在使用的战列舰的主炮又发出了震天般的巨响,406毫米炮弹飞向伊军的岸防阵地。
衣阿华级战列舰开炮视频_衣阿华级战列舰炮塔尺寸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衣阿华"级战列舰主要参加太平洋海区的作战活动,主要为战列舰护航和支援两栖作战。战后,除"密苏里"号留作训练舰外,其余3艘舰在船厂封存备用。朝鲜爆发后,4艘"衣阿华"级舰再次服役。其中,"威斯康星"号于1952年3月被朝鲜军炮火击中破损,随即退出战场回国修理。结束后,4艘舰又一次全部封存,长期停靠于港湾。
"衣阿华"级战列舰是美国二战后期舰艇制造技术和水平的代表。由于历史的原因,它辉煌的战绩与二战时期的一些名舰相比并不多。但由于它见证了二战结束的后时刻,同时也延续和连接了美国军舰发展的历史,所以其仍然是一级的战舰。
作为"大炮巨舰"时代的产物,"衣阿华"级战列舰在现代海战的概念中显然是落伍了。它出勤率极低,而维护费用却非常高昂。
那是衣阿华级战列舰后一次服役了,目的是检验现代化改装成果,充分利用406毫米火炮的威力和射程,对岸防和地面目标进行打击。效果还算不错。
还可以,“威斯康星”号发射了海湾中第一枚战斧,“威斯康星”号和密苏里号还用406毫米主炮轰击了伊拉克的炮兵阵地,效果还可以
二战时期美国后一艘服役的战列舰?
密苏里号战列舰,是美国后一艘建造完成,后一艘退役的战列舰,该舰参与第二次世界大战,朝鲜和1991年的波斯湾。1945年9月2日,标志着二战结束的日本无条件投降的签字仪式,在停泊在东京湾的密苏里号主甲板上举行,密苏里号因此而闻名于世。1999年,密苏里号战舰作为博物馆舰,停泊在夏威夷珍珠港福特岛旁,供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参观。
衣阿华 主炮 口径 型号
依阿华级战列舰(英文:Iowa Class Battleship,中文:依阿华级战列舰)是美国海军排水量的一级战列舰。主炮采用了轻量化的MK7型406毫米50倍口径主炮。
主炮详细介绍:
主炮采用了轻量化的MK7型406毫米50倍口径主炮,由于应用了当时的冶金技术,成功地将身管结构从MK2型的7层减少到2层,身管重量也降低了22吨,减至108吨。MK7型主炮内身管长度20.2米,有96条膛线,每25倍口径距离旋转一圈。
该炮可发射MK8型穿甲弹,MK13、14型榴弹,MK19型人员杀伤弹。其中MK8型穿甲弹弹丸重1225公斤,内装18公斤,初速762米/秒,射程(30度仰角)33.558千米,射程42千米,射速2发/分钟,俯仰范围为负2度到正45度。穿甲能力(对垂直均质钢装甲),炮口处为828毫米,18288米处为508毫米,27432米处为381毫米,在14.5海里的距离上可穿透381毫米的垂直装甲。包为6个绢制包,通常装349公斤,火炮内身管寿命为300发。
装备3座三联装主炮塔,每座炮塔旋转部分重1730吨,舰艏方向呈背负式布置两座,舰艉方向布置一座。每座炮塔由77名官兵操纵,炮塔全部结构可以分成六层,分别是炮塔战斗室,旋转盘,动力室,上供弹室,下供弹室,供包室。炮塔旋转时,六层一起转动。炮塔战斗室配备炮塔长和21名舰员。每个炮塔装备有一台基线长13.5米的光学测距仪,还有计算设备和装填机电机,装填机为链式结构,电机功率60马力,超负荷功率108马力,装填炮弹时,火炮仰角为5度。动力室有4名舰员,安装有1台功率为300马力(超负荷时可达到540马力)的电动机,使炮塔旋转速度达到4度/秒,俯仰电机为60马力,俯仰速度为12度/秒。上,下供弹室由旋转储弹盘,输弹机,固定储弹室三部分组成,每层由1名供弹室长和15名舰员负责,旋转储弹盘上可装载76发炮弹,固定储弹室有140发。两层供弹室共有3台输弹机,输弹速度可达3发/分钟,动作有三行程(从上供弹室)和四行程(从下供弹室)两种。供包室共有18名舰员和1名室长,包输送机由100马力电动机和油压设备提供动力,只须一个行程即可提升到炮塔(6个包需分两组,且实战中为了延长火炮寿命,很少用射速和装射击)。
主炮口径为16英寸50倍径;
衣阿华级战列舰的主炮为:MK7型舰炮。
该炮全称:MK7 16英寸 50倍口径舰炮。
美国海军军备局(Bureau of Ordnance)在设计依阿华级战列舰时时,原本使用装备在南达科他级战列舰上的Mk2 16英寸50倍口径舰炮,但是海军军备局(Bureau of Construction and Repair)决定依阿华级战列舰要装配更轻、更紧凑的全新三联装炮塔。Mk2舰炮过于庞大,无法装进新式炮塔,于是决定发展Mk7舰炮。榴弹的初速为820米/秒,爆炸时可炸出15米宽、6米深的大坑,包为6个绢制包,通常装349公斤,火炮内身管寿命为300发。
Mk7舰炮性能数据:
武器名称:Mark 7 16英寸50倍径舰炮(406 mm × 20.3 m)
装备舰型:依阿华级战列舰(BB-61) 及蒙大拿级战列舰(BB-67)
设计年份:1939年
服役年份:1943年
炮身重量:121.519吨(包含炮闩),108.479吨(不含炮闩)
炮身长度:20.73米(炮闩至炮口)
内膛长度:800吋(20.32 m)
膛线长度:682.9吋(17.35 m)
膛线浅深(96)0.150 吋深(3.81 mm)
膛线缠度:Uniform RH 1 in 25
炮室容积:27,000 立方吋
射速:每分钟两发(注:包可以使用电子式或击发式点火)
射程:38.059公里(使用660磅(300 kg)一般装)
炮口初速:高爆弹820m/s,穿甲弹762 m/s
衣阿华级的主炮轻量化的MK7型406毫米50倍口径主炮
该炮可发射MK8型穿甲弹,MK13、14型榴弹,MK19型人员杀伤弹。其中MK8型穿甲弹弹丸重1225公斤,内装18.55千克,初速762米/秒,射程(30度仰角)33.558千米,射程39千米(二战时期)。其穿甲能力(对垂直均质钢装甲)为:炮口处为828毫米,18288米处为508毫米,27432米处为381毫米.它的榴弹装69.67千克 ,甚至超过了大和号高爆弹61.7千克的装。榴弹的初速为820米/秒,爆炸时可炸出15米宽、6米深的大坑,包为6个绢制包,通常装349公斤,火炮内身管寿命为300发。
以上摘自
“衣阿华”级战列舰
衣阿华级战列舰
“衣阿华”级战列舰是美国海军建成的排水量的一级战列舰,也是美国事实上的后一级战列舰,该级舰的舰体细长,舰体长宽比为8.18:1,而当时其他战列舰的长宽比大多不超过7:1。
“衣阿华”级战列舰装有3座三联装Mk7型406毫米主炮,发射Mk8穿甲弹,可在14.5海里距离穿透381毫米的垂直装甲。
高炮为10座双联装127毫米高平两用炮,对空射程为6海里。此外,该级舰还装备了15座四联装40毫米博福斯机炮和60门20毫米厄利空机炮。
20世纪80年代,“衣阿华”级战列舰进行改造升级,拆除了所有20毫米、40毫米机炮以及4座双联装127毫米高平两用炮,替换为8座四联装“战斧”发射器、4座四联装“鱼叉”反舰发射器、4座“密集阵”近防系统等新武器,并增设直升机起降平台。
英文名称:IowaClassBattleship。
研制:美国。
制造厂商:纽约造船公司。
船名由来:地名命名法。
生产数量:4艘。
生产时间:1940~1944年。
主要用户:美国海军。
1,基本参数
标准排水量:45000吨。
满载排水量:58000吨。
长度:262.5米。
宽度:33米。
吃水深度:11米。
速度:33节。
美国“依阿华”战列舰的基本资料~
依阿华级战列舰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建成的吨位的一级战列舰,也是世界上后一级退出现役的战列舰。
排水量: 标准44,560吨、满载55,710吨(1981年-1989年满载57,256吨)
舰长:270.4米,舰宽:33米,吃水:10米,水线长:262.1。
动力:8台锅炉,4台蒸汽涡轮机,主机设计功率:212,000马力;4轴 双舵
航速:35节;载油8,765吨,续航力:20150海里/14节,15900海里/17节
武备:9门三联装406毫米/50倍口径主炮;10门双联装127毫米/38倍径高平两用炮;40毫米高射炮60-80门,20毫米高射炮50-60门,水上飞机3架,弹射器2具
装甲:水线312毫米(内倾19度);横向287毫米;上甲板37毫米、装甲甲板121-147毫米;炮塔正面495毫米,顶部184毫米,侧面229毫米,背面241毫米,炮座439毫米;司令塔正面445毫米,顶部184毫米。装甲总重18466吨,舰体结构总重10252吨。
舰员:设计编制1851人(其中:军官91人,士兵1760人)
BB61衣阿华号战列舰是实际上后服役的站列见“衣阿华级”的第一艘,该舰由美国海军船厂于1940年开始建造,1943年交付海军使用。随即成为美国太平洋舰队的旗舰,多次参与对日作战。二战结束后转入备役。1951年由于朝鲜的爆发,再一次征召入役,后成为美第二舰队旗舰,1958年再一次除役,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美国为加强海军的打击能力,对该级舰进行了现代化改装,安装了射击指挥系统、发射器。并再一次转入现役。1998年作为展览馆被停泊在普罗维登斯, 罗德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