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需要出一个关于信息技术的黑板报 (小学的),写些什么内容好?
电脑的普及
区教研活动讲座稿:如何正确的使用电脑
21世纪是电脑的世纪,是呀,生活好了,电脑就普及了,随便走进一家,都看得到它,就连以前连电视都买不起的农村,都有人家买电脑了。但一种事物的诞生,带来了好处肯定也有弊端。对于电脑,我总想说些什么。
它就像有一种无法抗拒的力量,把我们牢牢拉住,一直都放不开手(应该是我们放不开手)。
电脑有很多好处,就像老师家长说的:用来查资料,能了解很多东西。但电脑上也有很多坏处,有什么不健康的东西这些就不说了。只要家里有了电脑,马上就会变成了全家的宠儿,也是锁链。
电脑应该是现在的孩子最喜欢的,确切的说是喜欢它的游戏,许多人都沉迷于游戏之中,一天都泡在虚拟世界里自我陶醉。还有那聊天,虽说把人们的距离缩短了,但却把邻里邻居串门的热闹也省略了。电脑像一个枷锁一样,把孩子锁在家中,成天不出门。我到是看透一切,能够控制住自己,不拼命的升级,不疯狂的聊天。但每天下午到楼下打球时,都看不到以前的玩伴,楼下空荡荡的,陪我打篮球人都很难找到一个,唉,都被电脑“绑架”了。只听到楼上游戏的声音、QQ的“嘀嘀”声在响。所以说现在的近视眼怎么这么多嘛,大部分还不是电脑害的。身体不要了,眼睛也不要了。电脑的魔力太大了,不知道有多少人不能摆脱它。
总之现在电脑已经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电脑的知识.....
电脑的益处和坏处哇~
如何正确的使用电脑.....
区教研活动讲座稿:如何上好信息技术公开课
中小学公开课是一种面向学生和其他教师或领导参与听课的一种授课形式。它是教师展示教学水平,交流教学经验的一种形式。随着教学改革的飞速发展,公开课的地位显得越来越重要,教育主管部门对学校教育工作的督查,学校促进教学竞争、促使教师的优化发展,教研组开展教研活动等都把公开课当作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可以说,公开课是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个桥头堡,是教研活动的一个切入点,也是教师展示自己的一个舞台。笔者作为一名基层的信息技术专职教研员,总结了几点信息技术公开课中的常见问题及对策,希望能给需要上公开课的信息技术教师带来一些启发。
第一个问题:采用传统的讲授式教学,学生“依葫芦画瓢”。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让学生模仿自己的操作完成教学任务。这种教学方法跟传统的成人计算机培训班一样,教师把操作演示一遍,然后学生练习的同时教师巡回指导,然后继续第二个知识点,如此循环。殊不知,教学活动是一种教与学双边活动,包括了教师的教授和学生的学习,这种以灌输知识为目的的单纯讲授式的教学方法必须废止。 应对策略:对于较容易掌握的内容,采用“先学后教”的方法。用这种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 第二个问题:探究过度,学生没有自学支撑的平台。 有些教师未能完全理解“先学后教”的意义,认为只要把知识先让学生练,然后自己再总结。也就是教师上课直接布置一个任务(往往比较难),让学生探究。这种情况下许多学生根本不知道教师创设任务的意思,无从下手,东张西望,白白浪费宝贵的课堂时间。 应对策略:教师备课中要针对学生有可能不能完成的探究任务,给与提示帮助,事前准备好学生自学内容的操作提示。(可以是学习网站,也可是纸张的操作小提示等)这样才不至于让学生摸不着头脑。 第三个问题: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发现问题,沉不住气。 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肯定有少数同学的操作不符合教师的预期,甚至是错误的操作。我们有些教师马上打断所有同学的练习,开始纠正,或者在同学们练习的过程中,不停的讲解。说了半天,其实很多操作中没有发生问题的同学根本不知道他在说什么,或者可以说他的讲解反而影响了这部分同学的时间。 应对策略:如果发现个别同学操作有问题,可以个别纠正。如果发现绝大部分同学有问题,无法继续练习,可以让同学们暂停,先要说明同学错误的操作,然后再讲解如何正确的操作。 第四个问题:课件制作太充分,不符合实际。 有许多教师,因为要开始公开课,在课件制作上花费了大量的时间,他们认为课件用的技术难度越高、动画越多,越能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兴趣,作用越大,公开课的效果就越好。而实际情况却是课件做得很花哨、喧宾夺主,对课堂教学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 应对策略:课件制作要体现实效性与针对性,能恰当、很好地解决教学过程中的问题,不能一味地追求技术或“花哨”。上课要不要课件,要根据教学内容来定,有些操作性步骤的内容只要能运行课堂软件直接教学演示清楚就可以了,这样更切合“真实”,而且更乐于让学生接受。 最后要提醒一点:课堂要有一点“新意”。 通常开设公开课的课堂内容要有一些不在书本上的新鲜的东西。在介绍有关知识和方法的同时,提出一些与学生的日常学习与生活关系比较密切的任务,在引导学生应用计算机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适时、适量地带出相应的内容。这里提到的是一些与学生日常学习与生活关系比较密切的任务,于是在对教学内容安排上尽量用一些学生感兴趣的例子。要精心设计“任务”,紧密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习,创设一种情境,让学生动起来。 总之,信息技术是一门新课程,它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对信息社会的适应能力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于信息信息内容与信息技术2.0相关的讲座有哪些
我所知道的是,河北邯郸市曲周县实验中学信息技术学科组长李红霞就《解读信息技术2.0》给广大教师做一专题讲座。 信息技术2.0就是教育信息化2.0,是指以教育信息化全面推动教育现代化,开启智能时代教育。 通过对比信息技术2.0和信息技术1.0的不同之处,使我们明白信息技术2.0的重点强调的是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教育信息化2.0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印发的《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于2018年4月13日正式提出,是教育信息化的升级。要实现从专用资源向大资源转变;从提升学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向提升信息技术素养转变;从应用融合发展,向创新融合发展转变。
小学信息技术老师怎样讲课激发学生的积极
、比赛 性强、胜比赛能激发习兴趣由于信息技术课每星期节孩进入微机室兴奋激再加自控能力差经喊叫扰乱课堂纪律影响教效针种情况我按照座位每班级四组并且教室前面画张表格用★形式呈现每组表现情况 二、激励 语言种暗示种暗示影响课积极性用激励性语言增加比:作品全班第二评价习效种鼓励同课堂制造种具竞争性语言气氛让课程展形竞争凭着胜习起更兴趣掌握课所教技能、技巧更快;记更加牢平教实践所体现效十明显 三、奖励 光五角星口表扬觉没拿实惠没习力候需要我给点实让孩尝甜候我给表现特别班级放段搞笑Flash画让孩笑声放松尝甜孩笑我再告诉些画效用电脑做现打基础比做更说孩习起更加主些孩甚至立志要做电脑画设计师 四、展示 每孩都渴望别关注肯定我妨给点机让课堂充展示自例教我刚要给讲某知识点面平表现男说我都我想批评谦虚看自信表情我改变初想说:面我请位同讲台给家演示做事实证明做完全确操作熟练所做完全班同约同爆发热烈掌声使家始平看起太乖男另眼相看都觉实太棒节课表现特别始终挑战更难题目 五、简化 教内容定难度候直接告诉本节课内容难孩失信甚至放弃挑战候我妨难题故意说简单些例查找文件课我故意设置几难度题目列黑板并告诉同节课内容少要做几道题同剩间给自利用 六、激 于较难题目激失种道比较难操作题目都难住看同愁眉苦脸、寻求帮助表情我故意用语言:某某班同全都做看道题目班同说太难听句班级马反驳我班才比差于家致努力终于做题目针孩服输理适使用激确能起良效 信息技术课崭新素质教育课程并且必门易易用实用型课程作信息技术教师我要勤于思考针童理材施教充调起习积极性使本门课程真基础教育注入机与
[信息技术学科区域教研体系的探索与思考]小学信息技术教研活动记录
十多年来,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信息技术学科校本教研蓬勃发展。但与其他学科相比,信息技术毕竟是一门年轻的学科,其课程基础还相对薄弱,加上专职教师数量不多,并缺乏对教材、教学有深度研究的引领者,导致校本教研过程中还存在不少问题,主要体现在:第一,教师对教研投入缺乏热情,对外力的依赖性较强;第二,有些学校没有建立信息技术科组,很难有效地开展学科业务学习和研究;第三,许多教师缺乏问题意识,遇到教育教学问题,意识不到其研究价值;第四,校本教研活动大多形式单一,局限于听课、评课,对学科建设、教师发展、学生培养的策略关注偏少。
针对上述问题,笔者认为,在信息技术学科开展区域教研,既可以弥补校本教研中专业引领不足的问题,又是对校本教研新模式的尝试与拓展。
区域教研体系的构建
区域教研是基于学校,融学习、工作和研修于一体的校际或更大区域内的教研活动。它与校本教研是一脉相承的。结合中山市没有下辖县的实际情况,本文中的区域教研是指以市教研室、市信息技术学科中心教研组为引领,以镇区信息技术学科中心教研组为主体,直面问题、注重实效、行为跟进、植根于教学实践的校际或镇区际教研活动。经过多年探索,中山市信息技术学科现已逐步构建起以课程改革为抓手,以行动研究为主体,以区域教研为手段,以师生共同成长为目标的区域教研体系。
一个中心思路:搭建平台,和谐发展。
两个基本目标: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升学生信息素养。
三个工作亮点:市编教材建设、信息学竞赛、教师教学竞赛。
五个常规活动:教学视导,教学论文、 教学设计 和案例评比,学生电脑制作活动,专任教师职务培训,精品课程建设。
六个拓展项目:开展“数码先锋号”IT普及计划,举办专委会学术年会活动,建设先进中心教研组和先进科组,培养学科带头人,承办省级教研活动,推进区域教研活动。
区域教研体系的运作
1.建章立制,保障区域教研的正常开展
第一,成立市学科中心教研组和市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专业委员会,狠抓镇区中心教研组长和学校科组长的建设,充分发挥骨干教师在区域教研活动中的带头示范作用。第二,建立一年一度外出学习考察制度,增强区域交流,拓宽教师视野。第三,制定并下发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和课堂教学评价表等,使区域教研活动有章可循。第四,教研活动常规化、制度化。开展每年一次的教师教学竞赛,隔年一次的教师优秀教学论文评选活动等。第五,开展信息技术学科先进中心教研组和先进科组的评选活动。从教研组织是否健全、教研活动是否有保障、教研活动是否扎实、教研效果是否显著4项一级指标,以及区域教研是否有计划性、针对性、实效性等14项二级指标,来引领教研组建设。
2.研训并重,提高教师教研能力
近5年来,中山市面向全体信息技术教师举办了教材教法、网络技术、英特尔未来教育、教育技术能力等形式多样的研修活动,还先后邀请了何克抗、李克东、李艺、祝智庭、徐福荫等全国知名专家来讲学,更新了教师的理念,增长了教师的见识。
培训过程中,我们坚持研训一体化的原则,使来自不同镇区、不同学校的教师成为一个教研共同体,聚焦课堂,聚焦研究,把专业学习与区域教研融为一体。其中,个人的实践反思、同学的同伴互助、名师或专家的专业引领是研修的基本方式。培训还采用互动参与、现场交流研讨、案例教学、示范引领等生动活泼的形式,改变了传统培训讲一讲、听一听、记一记、考一考的做法。
3.以赛促研,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2005年起,中山市每年举办一个学段的信息技术教师教学竞赛,以赛促研,培养和打造专业型、专家型的信息技术教师。这种竞赛突破了以往单纯的课堂教学比赛模式,竞赛内容包括职业道德、教学质量、教研水平、课堂教学、专业素养测试5项,其中课堂教学又包括现场调教、课后说课、面对面答疑等。参赛选手要历经“学校推选―镇区初赛―分片复赛―市信息素养笔试―市决赛现场调教―市决赛课后说课”等多个环节,才能赢得最后的成功。正是因为上述原因,我们通过这一竞赛平台培养出了一批教学基本功过硬、综合素质高的教师。据统计,在2005年~2010年举办的全国和全省信息技术教学比赛中,中山市经教师教学竞赛产生的21名教师代表共获得了2个全国一等奖、1个全国二等奖、18个省一等奖,这充分说明了区域教研平台正逐步发挥威力!
4.优化信息学竞赛组织、研究、培养的策略
为积极推广课堂教学、课外活动与竞赛训练三位一体的学生培养模式,我们把程序设计内容纳入市编教材,并将每年一度的全国信息学联赛与市信息学竞赛合二为一,增设市级奖项,吸引广大镇区学生参与,促进区域学校之间的交流研究。同时,增设每年一度的市小学生信息学邀请赛,以挖掘和培养更多的后备苗子。
我们还注重加强信息学教练队伍的团队和梯队建设。截至2011年3月,成立了三届中山市信息学竞赛教练组,充分发挥教练们的主观能动性和辐射作用。如今的中山信息学教练团队已经发展到由第二代担纲的阶段,并带动和培养出了更多优秀的第三代乃至第四代教练。
区域教研的成效
1.教师专业发展成效显著
近年来,我市信息技术学科的教研氛围更浓,教学特色更鲜明。笔者先后在广东省信息技术学科研修班作专题讲座5次,并与部分骨干教师一起多次赴湖南、湖北、陕西、福建、北京等省市讲学。通过培训、培养、教研相结合,一大批骨干教师脱颖而出,成为省市级的知名教师。
2.信息学竞赛品牌优势凸显
课改以来,学生的信息素养得到了全面培养和充分发展。在全国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中,我市有10多件作品获全国一、二等奖。信息学竞赛更是领先于全省乃至全国。中山市连续17年在广东省青少年信息学奥赛中保持市团体前三甲位置,是全省唯一获此殊荣的地级市。中山学子获全国联赛一等奖人数连续7年位居全省第一。
3.学科生态环境不断优化
近年来,我们编写出了供全市20多万名中小学生使用的3~9年级信息技术教材。多项课题先后荣获广东省第七届普通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中山市第四届教育科研成果一等奖。有45位信息技术教师获得过58人次“中山市优秀教师”称号。市教育学会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专业委员会利用社会资源开展学术年会的模式广受赞誉,并成功承办了10次省级教研活动。我们还承担了教育部普通高中新课程远程研修项目视频课程和粤教版普通高中信息技术教材配套光盘的研制工作,主编和撰写了多本省级信息技术教材教辅……中山市信息技术学科的生态环境不断优化。
思考与努力方向
1.基层区域教研效果有待进一步提高
从各种竞赛可以看出,教师的表现与当地开展区域教研的成效高度相关,而且新课程的许多问题确实需要集中大家的智慧。教学“问题”如何经“设计”转化为研究课题?教师的“行动”如何经“反思”内化为素养?实践中,我们深深感悟到专业引领的重要性。为此,要继续重视发挥专家和名师的引领作用,进一步重视教师个体、校本教研和区域教研的联动,积极想办法做大资源共享,创造条件让教师走出去,以亲身感悟、体验来改变和提升自己。
2.教学评价的负面影响有待进一步消除
当前,建立和完善学科评价体系,特别是师生发展性评价体系、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是信息技术学科进一步发展的根本保障。但目前我们对学科评价体系的研究还不足,还存在许多问题,如评价的目标、内容、形式、方法、手段等,特别是如何将评价与升学联系起来还需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可以说,评价已成为课程发展的“瓶颈”,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信息技术教师的士气,制约了区域教研活动的有效开展。
总体而言,构建行之有效的区域教研体系,对教师的专业成长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尤为重要的是,它使信息技术教师们逐渐认识到,积极参与区域教研活动,营造学科活力氛围,不是教育行政部门或教研部门强加给他们的任务,而应是每人的分内之事。
(作者单位:广东中山市教育局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