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在著名的“濠梁之辩”中,获胜方竟不是庄子
《庄子·秋水》中有一篇著名的文章《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讲的是庄子与惠子在濠水桥上因为水中的鱼儿辩论的故事,又称“濠梁之辩”。关于此篇中的名句,相信大多数人都应该很熟悉,那就是著名的“子非鱼,安知鱼之乐?”以及“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濠梁之辩的主人公指的是(濠梁之辩主要内容)
可这两句只是《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中的一部分内容,如果我们通篇细读这篇文章的话,就会产生一个疑问,庄子在这场辩论中真的获胜了吗?一场看似偶然发生的辩论背后又折射出中国古典文化的哪些奥妙呢?
一、“濠梁之辩”最终的获胜方是谁?
我们先来看看《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中的具体内容: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儵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惠子曰:“ 子非鱼 ,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一天庄子同惠子一起在濠水桥上游玩,看到水中畅游的儵鱼,庄子有感而发的说:“ 儵鱼游得从容自在,这是鱼的快乐呀!”这本是一句随口而出的感慨,没想到却引起了惠子的极大兴趣,他的一句问话开启了这场史上著名的“辩论”。
惠子问道:“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呢?”惠子的发问似乎很有道理,的确,你又不是鱼,如何知道鱼是怎么想的呢?可庄子毕竟不是等闲之辈,面对突如其来的发问,他急中生智地反问道:“你又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呢?”这真是漂亮的反击,是啊!我虽然不是鱼,但你也不是我,怎么知道我知不知道鱼的快乐呢?
如果辩论到此为止的话,那么庄子凭借机敏的反应无疑会成为这场辩论的胜者。但是惠子却不肯罢休,他的又一次反问将这场“辩论”推向了高潮,同时也给庄子出了一道大大的难题。惠子反问道:“ 我不是你,本来就不知道你的快乐。而你也不是鱼,那你肯定也不知道鱼的快乐。”此话一出可谓是“石破天惊”,瞬间将问题又抛到了庄子那边。不仅如此,这句话还包含两层意思:
第一层意思是:你说我不是你所以没办法知道你知不知道鱼的快乐,但你也不是鱼,同理可证你也不知道鱼是不是快乐。
第二层意思是:我和你都是人,同为一个物种尚且不知道你的想法,那你和鱼作为两个完全不同的物种,又是怎么知道鱼的想法的呢?
这一问确实令庄子有些为难,于是庄子只好撇开辩论的主题,将注意力转到文字上,进而回答说:“从最初的问题说起,你问我在哪里知道鱼的快乐,既然你已经默认我知道了鱼的快乐,我现在告诉你,我是在桥上知道的。”(“安”字在古时有两个意思,一个是“如何”,一个是“在哪里”,庄子这里耍了一个小聪明)辩论进行到这便戛然而止了,明眼人都能从中判别出最后的结果。在惠子祭出最后的“杀手锏”之后,庄子只能避重就轻地采取近乎“脑筋急转弯”的方式仓促应对,他最后的回答已经跳脱出辩论的范围,而更像是一种诡辩了。
二、庄子的“败绩”为何会出现在自己的著作中?
既然庄子在同惠子的“濠梁之辩”中落败,那么为什么这段故事还会出现在《庄子》这本著作中呢?
我们先来看看《庄子》这部著作的构成《庄子》共有三十三篇为。三个部分。据专家考证,“内篇”七篇确定为庄子本人著;“外篇”十五篇为庄子弟子所著或庄子与其弟子合著;“杂篇”十一篇构成比较复杂,主要为后世研究庄子思想的学者所著。
而《庄子·秋水》一篇正是《庄子》的十五篇外篇之一,这就不禁让人有些疑惑了,从“为尊者讳”的角度来讲,无论《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是由庄子的弟子所著还是庄子与弟子合著,都不太可能将这样一个略显尴尬的败绩写到著作中。而且我们通读《庄子》也没有找到像《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这样“自揭短处”的先例,那么此篇文章存在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
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在庄子生活的时代,人们不认为庄子在“濠梁之辩”中输了,而是将此作为彰显庄子智慧及思想的一个正面事例。
以我们现在的视角来看,似乎庄子在“濠梁之辩”中的表现并没有以充分的逻辑推理作为基础,是站不住脚的。但要知道,在遥远的先秦时代,古人的思想认识及对世界的认知与现在相比有很大不同,尤其是庄子发扬光大的道家思想。
庄子的思想中包含了朴素的辩证法因素,他主张"天道无为",认为一切事物都在变化,而“道”是“先天生地”的,庄子提倡无用,认为大无用就是有用。正因如此,以我们现代人的标准来衡量2000多年前古人的好恶是不客观的,也是不公平的。
三、一场看似普通的辩论背后隐藏着何种深意?
一场发生在濠水桥上的辩论就这样在庄子和惠子的你来我往中落下了帷幕,虽然年代久远,但透过厚重的历史,我们依然能从中收获很多启迪和思考。
庄子是道家的代表人物,而惠子是名家的代表人物,名家作为一个以辩论名实为中心的思想学派,以辩论著称,故又称“辩家”。从惠子与庄子的辩论过程我们也可以发现,惠子具有很强的逻辑分析能力和思辨能力,而这些能力和素质在当时往往是不被重视的。
从历史的维度分析,庄子的思想价值主要体现在基于朴素辩证法下的万物有灵论,其构建的思想体系也带有很强的玄学色彩。相比之下,惠子所在的名家则代表着一种更为理性的思维方式,更接近于现代的哲学理论。
从对当时及后世的影响力而言,《庄子》无疑是中国文化的“圣经”,享有极高的历史地位,但这本“文化圣经”却存在很多的不足之处,尤其在“濠梁之辩”中,这种不足体现得尤为明显。从某种意义上说,这场历史上著名的辩论标志着名家思想的覆灭以及中国早期逻辑思想萌芽的中止。
但一切脱离历史背景的判断和结论都是不成立的,庄子思想散发的光辉至今仍熠熠生辉,不是一次辩论的失利所能抹杀和掩盖的。同样,我们面对每一个人、每一件事都要用辩证的思想来审视和观察,因为毕竟尽善尽美在理论上是不存在的。
濠梁之辩体现庄子什么思想
体现庄子对于知识论的见解。在庄子的世界里,物我是浑然为一的,所以他才会知鱼之乐。
但是也表现了庄子的诡辩风格,他犯驳惠子的时候,抓住了一个"安"字,就是说惠子已经认可他是有知鱼之处的。
“濠梁之辩”记载于《庄子﹒秋水》篇中。讲述的是是指春秋战国时期的两名思想家庄子和惠子的一次辩论。这次辩论以河中的鱼是否快乐以及双方怎么知道鱼是否快乐为主题。
惠子相梁·《庄子》故事两则
惠子相梁
【题 解】
本则故事出自《庄子·秋水》。标题为编者所加,取的是开篇的第一句话。课文简单叙述了惠子在梁国当相国,却因怕来访的庄子夺走自己的相位而对庄子加以追捕。庄子知道后非但不躲,反而坦然相迎,用巧妙的譬喻表达了自己的志向。故事虽简短,但读来饶有趣味又让人深受启发。
本则故事言简意丰,富有辛辣的讥讽意味,人物性格对比也很鲜明。
面对惠子三天三夜的追捕,庄子冲淡从容地相迎,以精妙的比喻,讽刺了惠子醉心于功名富贵而忘记了朋友之间情谊的嘴脸,表达了自己清高的志向。
全文不但妙在庄子巧妙地将鹓秥与众不同的表现来比喻自己,更妙的是最后以“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这句反问,画龙点睛地把惠子比作得到“梁国”这只“腐鼠”的“鸱”,嘲弄了惠子以小人之心猜忌自己之无心的嘴脸。虽然故事最后没有写惠子的表情及语言,但其难堪的神情、尴尬的表现,我们已经能想象得到了。
庄子惠子游于濠梁
【题 解】
本文选自《秋水》,亦称《濠梁之辩》,因为全文着重在一个“辩”字上。尽管篇幅短小,却属妙文之列。
本文讲两位辩论高手,同游于濠水的一座桥梁之上,俯看儵鱼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因而引起联想,展开一场人能否知鱼之乐的辩论。
【注释翻译】
鉴赏分析
本文话题虽小,但意旨甚大,全文妙趣横生,使人读后感到趣味盎然。
全文除了第一句用叙述的语气略作必要的交代外,通篇采用对话形式。两人一句接着一句,采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方法,顶针式地把这场辩论深化。庄周肯定“人能知鱼之乐”,惠施则否定“人能知鱼之乐”。且不说辩论双方谁是谁非,光是两人在辩论中所反映出来的敏捷的思路,就使人应接不暇;睿智的谈锋,令人拍案叫绝;丰富的奇想,更能启人遐思。
尽管“人乐鱼亦乐”的看法纯属庄子在主观精神世界的自我满足,庄子的辩论又属诡辩,却令人对此想法不觉得反感,反而突出了庄子渴望自由,意欲打破物我界限,以追求超然物外的快乐境界的愿望。
整则故事的高度艺术性至今仍感动着许许多多人。
濠梁之辩指的是哪两个人的故事
濠梁之辩是指庄子和惠子的故事,“濠梁之辩”记载于《庄子秋水》篇中,讲述的是指春秋战国时期的两名思想家庄子和惠子的一次辩论,这次辩论以河中的鱼是否快乐以及双方怎么知道鱼是否快乐为主题。
惠施是名家的代表人物,在当时与孔子、老子、墨子齐名。庄子是战国时期宋国人,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庄子和惠施既是朋友又是辩论的对手。《庄子》一书里多次提及两人的辩论。“濠梁之辩”是其中的一次,其文字记录出自《庄子·秋水》。
国学知识竞赛题大全含答案
篇一
1、濠梁之辩的主人公是:( A )
A、庄子与慧施 B、庄子与公孙龙 C、公孙龙与慧施 D、孔子与颜回
2、“桑之未落,其叶若沃。”出自: ( D )
A、《王风· 黍离》 B、《小雅 ·鹿鸣》 C、《小雅·采薇》 D、《卫风 ·氓》
3、《登高》是唐代哪位诗人所写: ( D )
A、李白 B、王维 C、岑参 D、杜甫
4、中华民族是最善于发现、发扬“美”的民族,音乐美和文字美都是很深的学问。而音乐和文字两者也是常结合,创造出美丽结晶。下列成语中和音乐有关的是:( A )
A、阳春白雪 B、顽石点头 C、醍醐灌顶 D、风声鹤唳
5、中国文学有“魏晋人物晚唐诗”的说法,魏晋人物的风度一直为后世人企慕。魏晋是士大夫的时代,士大夫们崇尚清谈,清谈便成为一种社会风气,而清谈又立足于三部著作,它们被称为“三玄”,请问“三玄”是指:( A )
A、《老子》《庄子》《周易》 B、《太玄》《离骚》 《庄子》
C、《论语》《周易》《老子》 D、《太玄》《庄子》 《老子》
6、出色的文人总是得到盛誉,我们称杜甫为“诗圣”,李白为“诗仙”,欧阳修为“文圣”,那么请问,下面哪位人物被称为“诗家夫子”:( B )
A、苏轼 B、王昌龄 C、陆游 D、李商隐
7、提倡在教育中积累丰富的知识,熟练运用方法后获得能力的提升,并求得心灵的飞扬,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可以灵活运用、屈伸自如的古代教育学家是:( C )
A、孔子 B、老子 C、庄子 D、孟子
8、关于《诗经》有“四始”之说,《关雎》为《风》始,《文王》为《大雅》始,《清庙》为《颂》始,那么请问,《小雅》之始为下列哪一项:( C )
A、《采薇》 B、《节南山》 C、《鹿鸣》 D、《雨无正》
9、三纲五常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那么它是由谁提出的:( D )
A、孔子 B、孟子 C、朱熹 D、董仲舒
10、下面哪个文学家被称为“太康之英”:( D )
A、左思 B、潘岳 C、阮籍 D、陆机
篇二
1、现代教育十分注重启蒙教育,其实,从古代开始,就已出现了专门为学童编写的书目,当时称为“蒙养书”或“小儿书”。简称为“蒙书”。以下不属于“蒙书”的是:( C )
A、《三字经》 B、《千字文》 C、《诗经》 D、《千家诗》
2、“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是王之涣《登鹳雀楼》中的诗句,请问,鹳雀楼在下面哪个省?( A )
A、山西 B、陕西 C、山东 D、江西
3、我们所谓的“小康”社会,这个“小康”,在下列哪部典籍之中出现过? ( A )
A、《礼记》 B、《周礼》 C、《论语》 D、《孟子》
4、中国古代诗歌流派纷呈,其中有个影响特别大的诗派叫做“江西诗派”,江西诗派有“一祖三宗”之说,请问是哪一祖?( A )
A、杜甫 B、黄庭坚 C、苏轼 D、 贾岛
5、柳永的词作虽然一直很受欢迎,但是却不为士大夫所看重,甚至为他们所不耻,因为在他们看来,柳永的词很是俚俗。苏轼也对柳永持贬斥态度,但是柳永有一首词却受到苏轼的推崇,以为“高处不减唐人”,这首词是( B )
A、《望海潮》 B、《八声甘州》 C、《雨霖铃》 D、《满江红》
6、古龙小说《圆月弯刀》中的青青的那柄魔刀上刻着一句诗“小楼一夜听春雨”,请问这是哪个诗人的哪首诗?( C )
A、陆游《游山西村》 B、 苏轼《新城道中》
C、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D、陆游《书愤》
7、被世人称为“梅妻鹤子”的诗人是哪一位?( A )
A、林逋 B、梅尧臣 C、苏舜钦 D、王安石
8、“和谐”一词最早出现在:( D )
A、《庄子》 B、《论语》 C、《孟子》 D 、《管子》
9、我国最早的蕴涵丰富军事思想的著作是哪一部? ( A )
A、《周易》 B、《孙子兵法》 C、《孙膑兵法》 D、《山海经》
10、我们通常所说的“韩孟诗派”中的孟是指:( A )
A、孟郊 B、孟浩然 C、孟光 D、孟云卿
11、电视剧《三国演义》的片头曲出自明代文学家杨慎的一首词,请问这首词的词牌名是:( D )
A、《满江红》 B、《浣溪沙》 C、《蝶恋花》 D、《临江仙》
12、近代国学大师王国维的一本词话著作名叫:( B )
A、《蕙风词话》 B、《人间词话》 C、《白雨斋词话》 D、《观堂林集》
13、被闻一多称为“诗中的诗,诗中的顶峰”的诗歌作品是:( C )
A、刘希夷《代悲白头翁》 B、杨广《春江花月夜》
C、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D、 李白《蜀道难》
14、我们通常将男女新婚之夜说成“春宵一刻值千金”,其实这句诗是劝人们及时学习的。请问,这句诗出自何人之手?( A )
A、苏轼 B、秦观 C、陆游 D、 杨万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