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三大守恒定律是什么?
三个守恒式是电荷守恒, 物料守恒 ,质子守恒。
守恒规律化学(什么守恒定律化学)
物料守衡:C(Na+)=2C(S2-)+2C(HS-)+2C(H2S)
电荷守衡:C(Na+)+C(H+)=2C(S2-)+S(HS-)+C(OH-)
质子守衡:C(H+)=C(OH-)-C(HS-)-2C(H2S)
扩展资料:
例一:在NaHCO3中,如果HCO3-没有电离和水解,那么Na+和HCO3-浓度相等。
现在HCO3-会水解成为H2CO3,电离为CO32-(都是1:1反应,也就是消耗一个HCO3-,就产生一个H2CO3或者CO32-),那么守恒式中把Na+浓度和HCO3-及其产物的浓度和画等号(或直接看作钠与碳的守恒):
即c(Na+) == c(HCO3-) + c(CO32-) + c(H2CO3)
例二:在0.1mol/L的H2S溶液中存在如下电离过程:(均为可逆反应)
H2S=(H+) +(HS-)
(HS-)=(H+)+(S2-)
H2O=(H+)+(OH-)
可得物料守恒式c(S2-)+c(HS-)+c(H2S)==0.1mol/L, (在这里物料守恒就是S元素守恒--描述出有S元素的离子和分子即可)
化学三大守恒定律
化学三大守恒定律,一般是指
1、电荷守恒
溶液呈电中性,阳离子所带的正电荷总数与阴离子所带的负电荷总数电量相对。
例:NaHSO3溶液,
c(Na+)+c(H+)=c(OH-)+c(HSO3-)+2c(CO3 2-)
2、物料守恒
NaHCO3溶液,c(Na+)=c(HCO-)+c(CO3 2-)+c(H2CO3)
3、质子守恒
Na2CO3溶液
c(OH-)=c(H+)+c(HCO3-)+2c(H2CO3)
NaHCO3溶液
c(H+)=c(OH-)+c(CO3 2-)-c(H2CO3)
化学中三大守恒定律即电荷守恒;物料守恒;质子守恒都怎么解释呀
电荷守恒;反应过程中得失电子守恒
物料守恒;参加反应的反应物与生成物总量不变,反映在反应方程式中原子个数相同
质子守恒:反应改变的是物质,元素不会发生变化
化学质量守恒定律 是什么
化学质量守恒定律
六个不变:
宏观:①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②元素的总类。
微观:③原子的种类不变;④原子的数目不变;⑤原子的质量不变:6带电荷数
两个一定改变:
宏观:物质种类改变。
微观:分子的种类改变。
两个可能改变:
分子个数、物质的存在状态。
质量守恒定律即,在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总和。
微观解释: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均不变。
六个不变:
宏观:
1.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不变
2.元素的种类不变
3.各元素的总质量不变
微观:
4.原子的种类不变;
5.原子的数目不变;
6.原子的质量不变。
两个一定改变:
宏观:物质种类改变。
微观:物质的粒子构成方式一定改变。
两个可能改变:
宏观:元素的化合价可能改变
微观:分子总数可能改变。
在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这个规律就叫做质量守恒定律
请好评
~如果你认可我的回答,请及时点击【采纳为满意回答】按钮~
~手机提问者在客户端右上角评价点【满意】即可。
~你的采纳是我前进的动力~~
化学质量守恒定律
化学质量守恒定律
六个不变:
宏观:①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②元素的总类。
微观:③原子的种类不变;④原子的数目不变;⑤原子的质量不变:6带电荷数
两个一定改变:
宏观:物质种类改变。
微观:分子的种类改变。
两个可能改变:
分子个数、物质的存在状态。
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
(1)“化学反应”是前提。
(2)“参加反应”是基础。概念中明确指出是“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不参加反应的物质质量不能计算在内。
(3)“质量总和”是核心。无论是参加反应的物质,还是反应后生成的物质,计算时不能漏掉任何一项。
(4)“质量守恒”是目的。定律只适用于“质量”守恒,不包括体积守恒、分子数守恒
守恒的原因
(1)原子种类没有改变;(2)原子数目没有增减;(3)原子质量没有变化。
质量守恒定律的宏观、微观解释
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参加反应的原子重新组合形成新物质的过程。即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原子的数目、原子的质量没有改变,因此,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守恒。
在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这个规律就叫做质量守恒定律(law of conservation of mass)。它是自然界普遍存在的基本定律之一。
在任何与周围隔绝的体系中,不论发生何种变化或过程,其总质量始终保持不变。或者说,任何变化包括化学反应和核反应都不能消除物质,只是改变了物资的原有形态或结构,所以该定律又称物质不灭定律。
在化学反应前后,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反应前后所有物质的质量是一样的
化学的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为两个方面:化学反应前后组成物质的化学元素种类保持不变,质量保持不变。
由“某化合物完全燃烧,需要4.8克氧气,同时只生成CO24.4克和水2.7克”可知生成CO2和水,CO2中C、H2O中H应该来自于化合物,所以某化合物中必含有C、H元素,CO24.4克和水2.7克含氧元素的质量为5.6g,多于反应提供的4.8克氧气,多出的氧元素必然来自于某化合物。这样分析可知该化合物中有C,H,O三种元素。
“某矿石6克在空气中充分灼烧,生成4克FE2O3和6.4克SO2”含铁、硫元素,应该好理解,含不含氧元素可能是你困惑的地方,利用化学反应前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保持不变求解,4克Fe2O3和6.4克SO2含Fe、S的总质量为6g,可以确定某矿山中不含氧元素。
氯酸钾受热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氯酸钾的质量等于氯化钾和氧气的质量总和,所以剩余固体氯化钾的质量比氯酸钾的质量轻
镁在空气中燃烧,是镁和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镁.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氧化镁的质量必然大于镁带的质量
1,因为质量守恒,所以氧气和硫进行化合反应生成的so2中一定含有氧气
不对。是含有氧元素
2,物质在空气中加热发生反应后,生成物的总质量必等于反应物的总质量
对,质量守恒原则
3,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后,生成物的质量比细铁丝的质量大,因此这个反映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不对。依然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质量增大是因为fe和空气中的o2反应了,生成了feo,多了o,所以质量就增大了。
只要用火柴,蜡烛,烧杯和石灰水做一个实验就可以证明有C,H元素。
实验步骤:1.点燃石蜡,火焰上方罩一干冷烧杯
2.将烧杯迅速倒转过来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
实验现象:1.烧杯内壁有水珠生成
2.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结论:1.石蜡中含氢元素
2.石蜡中含有碳元素
提纯的烃是不含的,只有碳.氢有机物,但石蜡其实是一种混合物,是润滑油中经过溶剂脱出的物质再用白土或者氢去掉其实的大部分杂志剩下的物质的混合体,成分复杂,估计氧元素肯定会有,在指标中不能详列,被归类为杂质。
任何与周围隔绝
体系
论发
何种变化或
程其总质量始终保持
变或者说
化变化
能改变物质
组能创造物质
能消灭物质
所该定律
称物质
灭定律
1)质量守恒定律简解
自界
基本定律
任何与周围隔绝
物质系统(孤立系统)
论发
何种变化或
程其总质量保持
变18世纪
化家拉瓦锡
实验
推翻
燃素说
定律始
公认
20世纪初
发现高速运
物体
质量随其运
速度
变化
发现实物
场互相转化
应按质能关系考虑场
质量
质量概念
发展使质量守恒原理
新发展
质量守恒
能量守恒两条定律通
质能关系合并
条守恒定律
即质量
能量守恒定律
质量守恒定律
19世纪末作
检验
候精密测量技术已经高度发达
结表明
任何化
反应
质量都
发变化(哪怕
微)
例糖溶解
水则溶液
质量
严格
等于糖
质量
水质量
实验证明
物体
质量具
变性
论何
割或溶解
质量始终
变任何化
反应
质量
保持
变燃烧前炭
质量与燃烧
空气
消耗
氧质量
准确
等于燃烧
所物质
质量
(2)
质量守恒定律发现简史
1756
俄化
家罗蒙诺索夫
锡放
密闭
容器
煅烧
锡发
变化
白色
氧化锡
容器
容器
物质
总质量
煅烧前
并没
发变化
经反复
实验
都同
结于
认化
变化
物质
质量
守恒
发现
没引起科
家注意
直1777
拉瓦锡做
同实验
同结论
定律才获
公认
要确切证明或否定
结论
都需要极精确
实验结
拉瓦锡
代工具
技术(
于0.2%
质量变化
觉察
)能满足严格
要求
基本
问题
所断
改进实验技术
求解决
1908
德化
家朗道耳特(Landolt)及1912
英化
家曼莱(Manley)做
精确度极高
实验
所用
容器
反应物质量
1000
g左右
反应前
质量
差于0.000
1g
质量
变化
于千万
差别
实验误差范围
内科
家致承认
定律
(3)
质量守恒定律
发展
自斯坦(Einstein)提
狭义相
论质能关系公式(E=mc2)
说明物质
转变
辐射能
辐射能
转变
物质
结论
质量守恒定律
化应用
何影响呢?实验结
证明1
000
g硝化甘油爆炸
放能量
8.0×10^6
J根据质能关系公式计算
产些能量
质量
8.9×10^-8
g与原
1000
g相比
差别
能用现
实验技术所能测定
实用观点
看说
化反应
质量守恒定律
完全
确20世纪
发现原
核裂变所产
能量远远超
剧烈
化反应
1000
g235U裂变
结放
能量
8.23×10^16
J与产
些辐射能相等
质量
0.914
g原
1000
g相比
质量变化已达
千于
质量守恒定律
新认识
20世纪
前科
家承认两
独立
基本定律:质量守恒定律
能量守恒定律
现科
家则
两定律合
称质能守恒定律
1756
俄M.V.罗蒙诺索夫首先测定化
反应
物质
重量关系
锡放
密闭容器
燃烧
反应前
重量没
变化
由结论:
参加反应
全部物质
重量
等于全部反应产物
重量
1774
A.-L.拉瓦锡重复类似
实验
并同
结论
由于罗蒙诺索夫
拉瓦锡
代所用
平够精密
所少科
家用更精确
证明
定律
例19世纪
叶比利
析化
家J.-S.斯塔用银
碘制备碘化银
所碘化银
质量与碘
银总质量
相差0.002%
19世纪末
H.H.兰
尔特用
精密
平再
证明
定律
确性
20世纪
A.
斯坦发现
狭义相
论指
物质
质量
能量
比用
公式表示:E=mc2式
E能量;m
质量;c
光速
公式说明物质
转变
辐射能
辐射能
转变
物质
现象并
意味着物质
消灭
物质
静质量转变
另外
种运
形式
所20世纪
定律已经发展
质量守恒定律
能量守恒定律
合称质能守恒定律
CH4+2O2=CO2+2H2O
首先1.6gX反应后生成4.4gR两者的比例是11:9,将X和R的质量同乘以4,既是16:44,而CO2的相对分子质量是44,CH4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6,将这两个假设的物质带入方程式,可得知Y为O2,M是H2O,将整个方程式涉及的物质代入原题即可得出答案。
这应该是出在有机里面的题,由于在下水平有限,也许有错误,敬请参考。
化学三大守恒定律理解是什么?
三大守恒定律的规律如下:
1、电子守恒电子守恒是指在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时,氧化剂得到的电子数定等于还原剂失去的电子数。电子守恒法常用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有关计算及电解过程中电极产物的有关计算等。
利用电子守恒法解题的步骤:首先找出氧化剂、还原剂及其物质的量 以及每摩尔氧化剂、还原剂得失电子的量,然后根据电子守恒列出等式。氧化剂的物质的量每摩尔氧化剂得电子数还原剂的物质的量每摩尔还原剂失电子数即可解得。
2、元素守恒元素守恒, 即化学反应前后各元素的种类不变,各元素原子的个数不变,其物质的量、质量也不变。元素守恒是质量守恒定律的具体体现。元素守恒法是巧妙地选择反应体系中始终保持相等的某粒子。
或以几个连续的化学方程式前后某粒子(如原子、离子)的物质的量保持不变(或某两种粒子的个数比保持不变)作为解题的依据。用这种方法计算只需要找到反应起始和终止时粒子的对应关系,即可通过简单的守恒关系计算出结果。
如金属与硝酸反应,利用氮原子守恒,即硝酸总物质的量等于硝酸盐中硝酸根离子及氮的氧化物的物质的量之和。
3、电荷守恒的意思就是任一电中性的东西比如化合物、混合物、单质、胶体等等,电荷的代数和为零,即正电荷总数与负电荷总数相等。电荷守恒还包括离子反应前后离子所携带的电荷数量总数不变。
化学中的三大守恒:
1、电荷守恒:电解质溶液中,不论存在多少种离子,溶液总是呈电中性,即阴离子所带负电荷总数一定等于阳离子所带正电荷总数,也就是所谓的电荷守恒规律,如NaHC03溶液中存在着如下关系: c (Na+)+c (H+)=c (H03-) +c (0H-)+2c (C032-)。
2、物料守恒。电解质溶液中,由于某些离子能够水解,离子种类增多,但某些关键性原子总是守恒的,如0. 1mo1/LK2S溶液中S2-、HS都能水解,故S元素以S2-、HS-、 H2S 三种形式存在,它们之间有如下守恒关系: c (K+)=2c (S2-)+2c (HS-)+2c(H2S)=0.2mo1/L。
3.质子守恒。在任何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H+、0H始终相等,即溶液中H、原子之比恒为2: 1, 故有: c (H+) +c (HS-) +2c(H2S)=c(0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