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丽游戏ing

林黛玉薛宝钗的结局_林黛玉和薛宝钗的悲剧命运分析

艾丽游戏ing 1

四大金钗的结局都非常的不好,有的还特别的惨,四大金钗的结局也就暗示了贾府最后的走向,由繁荣盛世转换成衰败。

林黛玉薛宝钗的结局_林黛玉和薛宝钗的悲剧命运分析林黛玉薛宝钗的结局_林黛玉和薛宝钗的悲剧命运分析


结局都不是很尽人意,大部分后半生都很凄苦,只有几个人安度余生。

黛玉,伤心过度,死了

宝玉,娶了宝钗,考了功名,最后出家了

宝钗,嫁给了宝玉,宝玉出家了后,继续留在贾家(其实就跟守活寡差不多)

林黛玉,泪尽,病重,情绝

贾宝玉,完成尘世轮回,被和尚道士带走了,留一遗腹子

薛宝钗,跟李纨一样吧,守着贾宝玉的遗腹子,过一辈子!

林黛玉病逝,贾宝玉出家,薛宝钗孤独终老

楼主,这个问题现在是没有公论的,不过高版的后四十回中黛玉因为掉包计泪尽而亡,宝玉看破红尘后出家,宝钗只能独守空闺

贾宝玉和林黛玉,薛宝钗之间的结局? 1.黛玉应该是被赵姨娘和贾环等人诽谤致羞愤自尽(有沉湖和自尽两说)。2.贾宝玉:在后四十回中丢了通灵宝玉,随之变得疯疯傻傻,病入膏肓。所以贾母想用宝钗和宝玉结婚的方法来帮宝玉冲喜,治治邪气。据续书的说法婚后竟然还把爱黛玉的心都移到宝钗身上,所以后来还留了一个儿子。后来贾家被抄后,突然来了一个和尚,把通灵宝玉送了回来,但是实际目的是为了化宝玉出家。所以最后宝玉中了乡魁后了却尘缘,随一僧一道出家了。皇帝看了上榜的名单,问起宝玉,知道是元妃的弟弟,又得知不知所踪,便叹息一声,后又封他为“文妙真人”(和尚也能叫真人吗?真是续的稀奇古怪)。3.薛宝钗:由贾母做主,用王熙凤设的掉包记嫁给了贾宝玉。可是很久以后才圆房,并且在倒数第二回中,宝玉中了乡试第七名,可是出考场是不见了踪影,最后才知道是随着一僧一道出家了,但是薛宝钗怀上了他的孩子,据续书的说法应该是叫贾桂,但这不叫遗腹子,因为宝玉还没死呢,只是出家罢了

林黛玉,贾宝玉和薛宝钗的悲剧结局

据高鹗所写的结局,宝玉希望与黛玉成婚,贾母等却相中薛宝钗,使用掉包计使贾宝玉在以为新娘是黛玉的情况下与宝钗成亲。黛玉在他新婚的同时含恨死去。宝玉最终出家,宝钗守活寡(有一个孩子)

林黛玉`贾宝玉`薛宝钗的悲剧结局

据高鹗所写的结局,宝玉希望与黛玉成婚,贾母等却相中薛宝钗,使用掉包计使贾宝玉在以为新娘是黛玉的情况下与宝钗成亲。

黛玉在他新婚的同时含恨死去。

宝玉最终出家。

宝钗守活寡(有一个孩子)

不过很多人都认为曹雪芹的原意并非如此(事实上从原著来看也的确如此)。

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之间关系

其实黛、钗相对于宝玉按现代遗传学来说,都属于近亲,黛玉与宝玉是姑表兄妹,宝钗与宝玉是姨表姊弟,是不能结婚的。古代时候这种关系也不准结婚,但红楼梦为达到文学效果,故意采用了这种关系。

简单的说,黛玉与宝玉的爱情属于“木石前盟”,前生已经注定。宝钗与宝玉的爱情存在于传说中的“金玉良缘”,然而最终“玉带林中挂,金钗雪里埋”,“‘美中不足,好事多魔’”,最终结局是黛死钗嫁,但宝钗却未得到宝玉的爱情,宝玉最终出家。

“都道是金玉良姻,俺只念木石前盟。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

林黛玉,薛宝钗 和贾宝玉之间的任务关系

是人物关系吧?

贾宝玉的父亲贾政和林黛玉的母亲贾敏是兄妹关系,贾宝玉和林黛玉是姑舅兄妹,看好他们婚姻的叫木石前盟,黛玉父母双亡,到外祖母也就是宝玉的奶奶贾母家寄居。

贾宝玉的母亲王夫人和薛宝钗的母亲薛姨妈是姐妹,贾宝玉和薛宝钗是两姨兄妹,看好他们婚姻的叫金玉良缘,宝钗进京选妃不成在姨妈家做客。

黛玉、宝钗都想嫁给宝玉,宝玉倾向黛玉,但没有结果,黛玉和宝钗后来都病死了,宝玉应该先穷困潦倒后出家。宝钗嫁没嫁宝玉原著没写,续书中写她嫁给宝玉了,给据原著推测也应该嫁给宝玉了,但不幸福,后病死。

如何评价贾宝玉、林黛玉和薛宝钗之间的爱情?

两个女人都很喜欢宝玉,宝玉也喜欢两个女人。但喜欢和喜欢是不同的,他爱宝钗,是爱她的美貌,就像每个男人都喜欢美女一样。他喜欢黛玉,虽然也有美貌的成分在里面,但更多的是两个人人生观,价值观的统一。

贾宝玉和薛宝钗还有袭人和林黛玉

袭人 只是个内定的小妾 只是以后照顾宝玉起居生活而已 不需要什么仪式的 至于到底是黛玉还是宝钗 后80回 完全偏离了曹雪芹的愿意 据佚稿和其他资料推敲得知 80回之后贾府出现重大变故 先是获罪 最终事败,抄没。宝玉遭获离家淹没于狱神庙不归 很久音讯隔绝,黛玉经不起打击,日夜悲啼,终于把衰弱生命中的全部炙热的爱,化为泪水,报答了她平生唯一的知己宝玉,那年事变发生于秋天,次年春尽花落,黛玉就泪尽而亡,宝玉回来已是离家一年后的秋天。绛云轩,潇湘馆早已是 蛛丝儿结满雕梁 人去楼空,红颜已归黄土陇中 天边香丘,唯有冷月埋花魂。 有《葬花吟》三月香巢已垒成梁间燕子太无情;明年花发虽可啄,却不道人去楼空巢也倾 香巢已垒成表明 黛玉和宝玉的婚姻以确定 只是突发变故 至于以后和宝钗之间的金玉姻缘是黛玉死后

贾宝玉 林黛玉 薛宝钗 爱情观

贾:我要找我爱的人

林:我要找爱我的人

薛:我要找爱我我也爱的人

薛宝钗和林黛玉哪个更适合贾宝玉

年轻人总是要找真爱,要死要活。然而老了很多人却醒悟,跟谁过一辈子,不是一辈子

1、贾宝玉出家为僧;林黛玉在宝玉与宝钗的成亲之日吐血而亡;薛宝钗守寡(已怀有宝玉之子);熙凤病逝;贾母病逝;贾政继续为官;平儿继王熙凤病逝之后被贾琏扶正。

史湘云嫁一情投意合夫君,可惜英年早逝;贾探春远嫁边疆;贾元春宫中病逝;贾琏为官。

2、贾迎春嫁人,后被夫家折磨致死;贾惜春出家为尼,(紫鹃随侍);袭人继宝玉出家之后嫁蒋玉菡为妻;香菱被薛蟠扶为正室;妙玉遭劫,后投江而亡;晴雯被王夫人赶出贾府,不久之后病死。

扩展资料

人物形象——主要人物

1、贾宝玉——荣国府衔玉而诞的公子,前世真身为赤霞宫神瑛侍者,现世贾政与王夫人之次子。他作为荣国府的嫡派子孙,出身不凡,聪明灵秀,阖府捧为掌上明珠,对他寄予厚望,他却走上了叛逆之路,痛恨八股文,批判程朱理学,给那些读书做官的人起名“国贼禄蠹”。

他不喜欢“正经书”,却偏爱《牡丹亭》《西厢记》之类的“杂书”。他终日与家里的女孩们厮混,爱她们美丽纯洁,伤悼她们的薄命悲剧。

2、林黛玉——金陵十二钗之冠。林如海与贾敏之女,宝玉的姑表妹,寄居荣国府。她生性孤傲,多愁善感,才思敏捷。她与宝玉真心相爱,是宝玉反抗封建礼教的同盟,是自由恋爱的坚定追求者。她是书中一位富有诗意美和理想色彩的悲剧形象。

她美得让人由衷地心疼和爱怜,更具艺术魅力的是她无与伦比的丰富而优美的精神世界。她博览群书,学识渊博,有多方面的才能,身上还闪耀着追求个性解放、争取婚姻自由的朴素的民主主义思想的光辉。

3、薛宝钗——金陵十二钗之冠(与黛玉并列),来自四大家族之薛家,薛姨妈之女,宝玉的姨表姐。她是一个复杂的矛盾纠葛体。

她大方典雅,举止雍容,既有大家闺秀卓越的气质,沉静淡泊、温柔平和的性格,又有心灵深处隐藏的豪放大度。她对官场黑暗深恶痛绝,但仍规谏宝玉读书做官。

4、王熙凤——来自四大家族之王家,王夫人的内侄女,贾琏之妻,即宝玉表姐及堂嫂。她年轻美丽中透出尊贵,苗条的身段,风骚的体格,不露的威风,貌似可喜,实则可畏。

她精明强干,深得贾母和王夫人的信任,在荣国府中处于要位,是实际的管家奶奶。她为人处事圆滑周到,图财害命的事也干过不少。

5、贾母——来自四大家族之史家,贾府老太太,宝玉祖母。在贾家从重孙媳妇做起,一直到有了重孙媳妇。她凭着自己的精明能干,才坐稳了贾家大家长的位置。

6、晴雯——荣国府的丫鬟。长得风流灵巧,口齿伶俐,针线活犹好。她的反抗性最强,蔑视王夫人为笼络小丫头所施的小恩小惠,嘲讽向主子讨好邀宠的袭人,抄检大观园时当众把王善保家的痛骂一顿。

她的反抗遭到了残酷报复,病重时被撵出贾府。宝玉偷偷地去探望,她深为感动,当夜悲惨地死去。

贾母死了宝玉出家当和尚去了元春芳陨寂寞深宫中 迎春所嫁非人,折磨而死 探春远嫁他乡 惜春看破红尘 黛玉绝望病势 宝钗独守空房,寂寞终老 可卿上吊熙凤被休 李纨守寡 妙玉被劫 巧儿嫁于板儿 湘云被卖入青楼尤三姐因被她的如意郎君误会成风尘女子而自刎尤二姐嫁给贾琏后,到贾家因受不了呗凤姐和秋桐的蹂躏,吞金而逝... 晴雯被王夫人赶回家后,在家中也香消玉损... 袭人嫁给了蒋玉菡--即宝玉好友,成为蒋家少奶奶...

根据高鹗续写:贾宝玉上京赶考后失踪,后来贾政发现他出家为僧。林黛玉在贾宝玉和薛宝钗成亲当晚同一时辰泪尽而亡。薛宝钗带着肚子里贾宝玉的孩子守寡。王熙凤在贾家败落之后禁不住打击病逝。贾母在看到贾家败落后郁郁而终。贾政重新做官了。平儿在贾家重新得到官职后被升为贾琏的正房夫人。史湘云的丈夫在婚后不久就病故,她独自一人守寡。探春被嫁到了很远的海疆。元春病逝宫中。晴雯因为被王夫人讨厌,又得罪了不少人而被赶出贾家,在哥哥家中因得病无人照料而亡。袭人嫁给了柳湘莲。

贾宝玉出家为僧;林黛玉在宝玉与宝钗的成亲之日吐血而亡;薛宝钗守寡(已怀有宝玉之子);王熙凤病逝;贾母病逝;贾政继续为官;平儿继王熙凤病逝之后被贾琏扶正;史湘云嫁一情投意合夫君,可惜英年早逝;贾探春远嫁边疆;贾元春宫中病逝;贾琏为官;

附:贾迎春嫁人,后被夫家折磨致死;贾惜春出家为尼,(紫鹃随侍);袭人继宝玉出家之后嫁蒋玉菡为妻;香菱被薛蟠扶为正室;妙玉遭劫,后投江而亡;晴雯被王夫人赶出贾府,不久之后病死;

目前想起的就这些了

贾宝玉:出家当和尚。

林黛玉:未嫁人,得病死亡。

薛宝钗:与贾宝玉结婚后被离弃,守寡。

王熙凤:贾府抄家后,病死狱中,遗有一女名巧儿,狱中嘱托前来探望的刘姥姥寻到巧儿后请收养,后果真被善良的刘姥姥寻找到并收养,巧儿长大继为孙媳妇。

贾母:寿终正寝,未见其家势凋零。

贾政:入狱后出狱,出仕。

平儿:后嫁给贾琏,扶正。

史湘云:沦为青楼女子。

贾探春:远嫁外地。

贾元春:病死宫中。

贾琏:

宝玉出家,黛玉死了,宝钗守寡,王熙凤贾母死了, 贾政接替了祖上的爵位,平儿当了贾琏的大老婆,史湘云守寡, 贾探春远嫁,元春死了,晴雯死了,袭人嫁了蒋玉菡。

这是书上所写的版本,

央视80年代拍得电视剧有些不同。

贾宝玉出家当了和尚;林黛玉死了;薛宝钗守寡;王熙凤死了;贾母死了;贾政尚在;平儿做了贾琏的二夫人;史湘云嫁了一个烂户;贾探春远嫁;贾元春薨了……

《红楼梦》里这些谶语,早已暗藏了每一个人物的结局

林黛玉与薛宝钗在太虚幻境才女榜上并列第一,二人既存在人性上的德才之争,思想上的忠叛之争,婚姻上的金木之争,又因同属正邪两赋的禀性而惺惺相惜 。无奈在封建礼教压迫下,林黛玉受尽“风刀霜剑严相逼”之苦,最后于贾宝玉、薛宝钗大婚之夜泪尽而逝。

薛宝钗,古典著《红楼梦》中的女主角之一,男主角贾宝玉的姨表姐、妻子。她容貌丰美,举止娴雅,恪守妇德,是代表封建女性典范的“冷美人”。父亲早亡,有一母(薛姨妈)一兄(薛蟠)。宝钗进京主要是为了备选“才人、赞善”之职,但由于各种原因后文再未提及。进京后与母亲薛姨妈、哥哥薛蟠寄住于贾府。她挂有一把錾有“不离不弃,芳龄永继”的金锁,与贾宝玉随身所载之玉上所刻之“莫失莫忘,仙寿恒昌”恰好是一对,寓意金玉良缘。红楼梦八十回后失传,据推测,贾宝玉与薛宝钗成亲,但由于双方没有共同的理想与志趣,贾宝玉又无法忘怀知音林黛玉,婚后一二年即出家,回到青埂峰。薛宝钗只好独守空闺,抱恨终身。

一、按红楼梦原书中的交代 林黛玉 天生体质羸弱,性格孤高自傲,经常干咳、吐血,在她的“宝哥哥”和“宝姐姐”成婚之际,悲愤吐血而死。

二、 看书中的林黛玉症状,大多红学家认为是 肺结核。

三、按书中所述,虽然是“金玉良缘”,宝姐姐 移花接木,骗宝玉,入洞房,可是宝哥哥始终忘不了“林妹妹”,婚后一两年,毅然离走出家,抛下宝钗母子于不顾,回到青埂峰。薛宝钗只好独守空闺,抱恨终身。

四、依据:看书开始部分曹雪芹写的对 林黛玉、薛宝钗的判词 :

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判词中 “金簪雪里埋”——前三字暗点其名,雪谐薛,金簪比宝钗。本是光耀头面的首饰,竟埋没在寒冷的雪堆里。古代簪子为一股,钗为两股,判词之中说金簪雪里埋,暗示她婚后,特别是她在宝玉出家后,只能空闺独守的冷落处境。

可见 宝钗的结局是【 独守空闺,只好抱恨终生】了。

曹雪芹的《红楼梦》,是一部未完成的伟大政治历史小说。它的“未完成”,与《未完成的交响乐》相比较,又雷同,又不同。不同的是,那部交响乐是作曲家有意“未完成”的,而《红楼梦》原著一百一十回却已经写完了,曹雪芹对于封建制度和孔孟之道的揭露、批判是坚决的,并不想笔下留情。只是由于政治上的种种原因,后三十回才不敢“传世”而终致“迷失”。这是我国和世界文化史上一个不可弥补的重要损失。雷同的是,《红楼梦》终于变成了《未完成的交响乐》式的杰作,而这个“未完成”的部分,是任何人也无法来继续“完成”它的。不管是谁,也无论他怎样努力追踪原作,都不可能把续书补写得使人满意,在思想性、艺术性以及这两者的结合上,总是那么天差地远,格格不入。 话虽如此,有头无尾的杰作,毕竟令人看了深感缺憾,希望有人来补完它。于是,《红楼梦》的续书就应运而生了,许多“好事者”抱着不同的目的,都尝试着来补写它。这些后人补作的续书,按其思想内容和艺术结构,大体上可分三类。较好的续书,是三十回的所谓“旧时真本”,思想内容上比较接近于原著,写出了贾史王薛四大封建家族的彻底败亡,力图保持曹雪芹所确定的悲剧结局。等而下之,是程伟元、高销等人续补的后四十回,文字还可以,思想不一致;他们从根本上没有按曹雪芹的原意去续;而是写出了四大家族“复初”、 “复旧”的结局。至于那些《后梦》、《续梦》、《重梦》、《复梦》《翻梦》、《圆梦》……更是貂不足,狗尾续,毫无思想意义和艺术价值可言。 传说中的三六桥藏本《石头记》,当属于上述的第一类,是一部比较好的续书。首先从仅知的内容来看,宝玉身陷“狴犴”,探春远嫁“外藩”,凤姐终被“休弃”,妙玉流落“风尘”,小红和贾芸“结缡”,同去“探监”,看望宝玉。第二,这些人物的结局,基本上是符合原著的精神的。即如宝钗与宝玉婚后死于“难产”,湘云沦为乞丐后与宝玉“结缡”,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虽不合于原著的安排,但宝钗和湘云的下场都是悲惨的,就曹雪芹要写这些没落封建贵族不配有更好的命运这一点而论,可谓歪打正着。“后三十回”这样一种艺术结构,也吻合原著的面貌。如果能找到这个百十回本,我们相信一定会比程高校印的一百二十回本好得多。 关于三六桥藏本《石头记》的传说,来源于张琦翔同志。一九七三年冬,周汝昌同志根据张伯驹先生提供的线索,曾向张琦翔同志作过调查,得到了“第一手的翔实资料”,收入《红楼梦新证》增订本中( 936-938页) 。一九七五年六、七月间,我们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深入调查,在张琦翔同志和张伯驹先生的帮助下,获得了更为详尽、确切的第一手资料。尔后,我们又查考了三六桥的生平和著作,大体弄清了这个人的情况。 经初步研究,我们认为: (一)三六桥喜爱收藏图书,又爱好《红楼梦》,他在三十年代以前可能收藏过一部一百十回本的《石头记》。 (二)一九三○年以后,孙楷第曾亲自听三六桥说,他有一个后三十回的本子。由此可见,直到三十年代初,此书还在三多手里。 (三)大约在三十年代后期,三六桥把他收藏的百十回本转让给日本人;不久,这个珍贵的“海内孤本”就流落到日本去了。儿玉达童于四十年代初到中国来之前,曾在日本某“院”看见过这个本子,并记得它的内容。 (四)一九四三年初,在北京大学的读书会上,儿玉达童向张琦翔介绍了三六藏本的情况。从儿玉所讲的后三十回内容来看,这个本子的续书部分,既非曹雪芹的原著,也不同于程高等人的续作,而是所谓“旧时真本”一类的续书。 (五)三六桥藏本流入日本后,如无意外的特殊情况,一般是不可能再倒流回中国来的。可以肯定地说,这个带有后三十回续书的百十回本,至今还在日本。一度传说“此本仍在上海”是没有根据的。 (六)三六桥藏本这一类续书,据文献记载,绝不止这一种和这一部,近几十年来也还有人看到过一些。如果能够引起有关方面的重视,依靠群众进行调查、征集,是有可能找得到的。这对于用马克思主义观点校订、研究、评论《红楼梦》将会大有益处。 ——《关于三六桥藏本《石头记》 的若干资料》 【作者】胡文彬 周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