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的食神,或者说厨神是谁
苏轼
厨神从吃货开始 厨神从征服江莱开始爱看书吧
苏东坡出生于北宋的黄金时期——仁宗景佑三年,故乡是历来有丰富物产的美食天堂四川,据说苏轼的母亲可是上得了厅堂、下得了厨房。他发明了“东坡肉”。苏东坡任徐州知州时,黄河十年九涝。宋神宗熙宁十年(1078年)夏,黄河在澶州决口,一个月就围困徐州。苏东坡身先士卒,率领禁军武卫营经过70多个日夜的艰苦奋战,终于筑起抗洪堤,保卫了徐州。徐州的老百姓纷纷给他送上猪肉羊肉,以表感谢之意。苏公清廉,酒肉推辞不掉,就指点家人做成红烧肉,回赠给抗洪的百姓。于是,徐州多了一道“市菜”——回赠肉。
仅两年后,苏东坡贬谪湖北黄冈。此地虽然荒蛮,却也令他自得其乐,因为这里有一个美食元素:猪肉。黄冈猪肉多,价廉味美,当地人却不热衷。苏公却在这个物美价廉的美食中找到了天堂。他诗中云:“黄州好猪肉,价贱等粪土。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慢着火,少着水,火候足时他自美。每日起来打一碗,饱得自家君莫管。”
没过几年,苏东坡复出政坛,任杭州太守。这一年五六月间,浙西大雨不止,太湖泛滥,幸亏苏公及早修浚两湖,筑堤防汛,不仅使杭州的老百姓免于洪灾,而且西湖上还多了个交通便道——苏堤。过年的时候,百姓们听说苏东坡在徐州、黄州时最爱吃的是红烧肉,纷纷担了酒和猪肉给太守送年货。苏公又使出了回赠肉的杀手锏,给厨工批了个条子“酒肉一起送”给那些修浚西湖的农民工。结果,厨工粗心看成了“酒肉一起烧”,用美酒将猪肉烧得红香酥烂,香飘西湖,令人垂涎欲滴。经过几番锤炼发展,这道红烧肉终成正果,得到了“东坡肉”的美名。
羊蝎子也是苏东坡发明的
59岁时贬惠州,苏公迎来了仕途最低潮的时期。他将精力转移到美食上,很快,他发现惠州其实是个很美好的地方:“惠州风土食物不恶,吏民相待甚厚。”这里气候温和,物产丰富,他自己耕种了品种繁多的菜园子,有美味堪比莼菜的藤菜和百吃不厌的荔枝。而他的大家风范,充分体现在不拘程式,锐意创新。比如当地有盐场,苏东坡就发明了盐煽的吃法。做出来的盐焗鸡皮酥,肉烂,骨香,味浓。
更令他得意的创造则是烤羊蝎子。惠州商业落后,市集零落,好歹肉铺每天宰一只羊。苏东坡暗中嘱咐屠户“留点大梁骨给我。”大梁骨就是我们今天吃的羊蝎子,苏公烹羊蝎子可谓精心,先煮熟,抹上薄薄一层酒和盐,在火上烤至微焦。羊蝎子上的丝丝肉星,酥脆焦嫩,入味三分,吃起来仿佛有蟹肉香味。
今日,羊蝎子火锅热遍全国,其实在一千年前,苏东坡便已凭着他天才的创造力,发掘出羊蝎子这美味。当时是自愿也罢,无奈也好,把凡物变得不平凡,就是天才和庸人的区别。
苏公不仅好吃、会吃、会做,而且喜欢把他发现、创造、偶得的美食用诗词文记录下来。天长日久,集腋成裘,这些写美食的佳作,不仅成了留给后人的文学财富,也更巩固了苏公的品牌美名。
大美食家——袁枚
《随园食单》一书是清代一部系统地论述汉族烹饪技术和南北菜点的重要著作。出版于1792年(乾隆57年)。全书分为须知单、戒单、海鲜单、江鲜单、特牲单、杂牲单、羽族单、水族有鳞单 、水族无鳞单、杂素单、小菜单、点心单、饭粥单和菜酒单十四个方面。在须知单中提出了既全且严的二十个操作要求,在戒单中提出了十四个注意事项。接着,用大量的篇幅详细地记述了我国从十四世纪至十八世纪中流行的 326种南北菜肴饭点,也介绍了当时的美酒名茶。从选料到品尝都有所叙及。从中可以看出,中国菜肴几百年来没有多少根本性的变化,他推崇的美食,如今仍然广受追棒,非常实用。
《随园食单》是提高烹饪技术、研究传统菜点以及烹制方法的指导性史籍。自问世以来,这部书长期被公认为厨者的经典,英、法、日等大语种均有译本。
《随园食单》文字简单清爽,人人都可照着去做,有趣的是,作者还将某菜做法,出自何人何家大都写了出来。实在是一本美食家的必读之书。
还有比如陆游,可以看看《陆游饮食诗选注》
(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中也有饮食部分关于吃
大美食家李渔
李渔不仅懂美食,而且创美食。如皋位于江苏中部,兼有南北交汇的饮食习惯,南方主食米,北方主食面,米饭和面条在如皋居民饮食中扮演主要角色。在两种主食上李渔发挥了杰出的聪明才智。
人们主食中的米饭和面条可谓淡而无味。李渔却能别出心裁,另辟蹊径,使之生色。有佳客至,他便在米饭将熟之际略浇一点蔷薇、桂花之露。食者以为是谷米之香,惊诧世上竟有如此好米!
李渔手创“五香面”与“八珍面”更是令人拍案叫绝。在形形色色的面食中,面条备受人们的欢迎。然而,我国大多数地区面条的烹制方式,一般只偏重于汤水的味而忽视了面条本身的滋味,这实在是委屈了“吃面”两字呢!
“五香面”与“八珍面”的烹制方法在李渔所撰的《闲情偶寄》中有过精彩的描述。所谓“五香”,那是酱、醋、椒末、芝麻屑以及焯笋、煮蕈、煮虾的鲜汁,合为五香。先以椒末、芝麻屑二物拌入面粉中,后以酱、醋、鲜汁三物和为一处,以此作拌面之水。拌时需极均匀,面皮极薄,切成的面条越细越好,然后以滚水下之,其精美之物尽在面中,食时任你咀嚼,其风味与平常的吃面,不大相同,那是真正的吃面呢!再说“八珍面”,它的制作是取鸡、鱼、虾三物之肉晒至极干,与鲜笋、香蕈、芝麻、花椒四物共研成极细之末,和入面,与鲜汁共为八种,故称“八珍”。在制作“八珍面”的时候,需注意的是,鸡、鱼之肉,务取其精,稍带肥腻者是不能用的。因为面粉和油即散,难免切不成丝。至于鲜汁,不能用煮肉之汤,而须用笋、蕈、虾汁,这也是为了忌油的缘故。
梁秋实——《雅舍谈吃》
《雅舍谈吃》是梁实秋先生一生在饮食文化方面才华的集中展示。“馋,则着重在食物的质,最需要满足的是品味。馋,基于生理要求,也可以发展成为近于艺术的趣味。”
《汪曾祺谈吃》
汪曾祺(19201997)江苏高邮人。1939年考入西南联大中国文学系。在小说散文化方面,开风气之先。从古至今的文人中好美食者为数也不少,喜美食又善于动手者,先生是也。汪曾祺先生不仅为文有大名,做菜也是一把好手。汪曾祺(19201997)江苏高邮人。1939年考入西南联大中国文学系。在小说散文化方面,开风气之先。从古至今的文人中好美食者为数也不少,喜美食又善于动手者,先生是也。汪曾祺先生不仅为文有大名,做菜也是一把好手。
汪曾祺是一位把口腹之欲和高雅文化之间的距离拉得最近的人,他自称喜欢逛菜市场:“到了一个新地方,有人爱逛百货公司,有人爱逛书店,我宁可去逛逛菜市。看看生鸡活鸭、新鲜水灵的瓜菜、彤红的辣椒,热热闹闹,挨挨挤挤,让人感到一种生之乐趣。”
汪老是一位风雅独特的美食家,之前与著名作家陆文夫被人称为“南北人文美食家”。想来这样的称谓冠在汪老身上是非常合适的。与其他人文美食家相比,汪老不仅写的一手关于吃的美文,美味佳肴也吃过不少,自然是见多识光,而且还能烹饪一手好菜。这应该说是难能可贵了。著名作家邓友梅在《漫忆汪曾祺》一文中有这样的回忆:路边有个小酒铺卖羊尾巴油炒麻豆腐。他下班路上常拐进去“吃一盘麻豆腐”,他约我去,由他付钱,麻豆腐之外每人还要二两酒。他并不劝酒,只是指着麻豆腐对我说:“光吃麻豆腐太腻,要润润喉。”说完就抿口酒。从这段文字便可窥出汪老与民间特色小吃的情结。
《唐鲁孙谈吃》
唐鲁孙,本名葆森,鲁孙是他的字。1908年9月10日生于北京,1985年在台湾病逝。满族镶红旗后裔,珍妃的侄孙。毕业于北京崇德中学、财政商业学校,曾任职于财税机构。
年轻时只身外出谋职,游遍全国各地,见多识广,对民俗掌故知之甚详,对北平传统乡土文化、风俗习惯及宫廷秘闻尤所了然,被誉为民俗学家。加之出生贵胄之家,有机会出入宫廷,亲历皇家生活,习于品味家厨奇珍,又遍尝各省独特美味,对饮食有独到的品味与见解,有美食家之名。
周作人的《知堂谈吃》
知堂在《知堂谈吃》中说:“我们于日用必需的东西以外,必须还有一点无用的游戏与享乐,生活才觉得有意思。我们看夕阳,看秋河,看花,听雨,闻香,喝不求解渴的酒,吃不求饱的点心,都是生活上必要的——-虽然是无用的装点,而且是愈精炼愈好。”(见《北京的茶食》)
还说:“喝茶当于瓦屋纸窗之下,清泉绿茶,用素雅的陶瓷茶具,同二三人共饮,得半日之闲,可抵十年的尘梦。喝茶之后,再去继续修各人的胜业,无论为名为利,都无不可,但偶然的片刻优游乃正亦断不可少。”(见《喝茶》)
韩奕——《易牙遗意》
明代的食疗家-韩奕,因推崇名厨易牙,而写了本「易牙遗意」意思是易牙遗留下来原意。这本书分为十二类,共记载了150多种调料、饮料、糕饼、面点、菜肴、蜜饯、食药的制作方法,全书分为脯、蔬菜、糕饵、汤饼等十二类,内容非常丰富。实为仿古代食经之作,此书菜肴有五大特色:浓淡适中、适应面广、接受度高;制作明了;具有历史的考究;更有重要的史记价值。
功夫厨神粤语剧情 功夫厨神粤语剧情介绍
1、剧情介绍
2、黄阁围村的村长黄秉义(洪金宝饰),精通厨艺,受村民敬重。十年前其兄黄秉基(梁小龙饰),醉酒闹事,弄断一手,黯然离开围村,嘱义好照顾其子黄继祖(樊少皇饰)。怎料童年黄继祖误会叔父赶走其父夺村长位置,矢志长大后一定报仇。
3、一次围村喜宴,祖嘱手下良(洪天明饰)在酒菜内落泻药陷害黄秉义。黄秉义因误会而结识“四海一品”老板沈青(应采儿饰),义不容辞地帮“四海一品”再创新献。义的高超厨艺得以重现,但却惹来初出矛芦的厨艺天才龙建一(吴建豪饰)的挑战。最终,黄秉义以精妙刀工做出一道“冰鲜鲷鱼片”令龙建一的“薄切生海豚”黯然失色,龙建一心悦诚服,并决意拜师学艺。其后,祖得知义为“四海一品”的大厨,便开始处处针对“四海一品”,并派人多番捣乱。黄秉义为了不想连累众人,萌生去意。
4、在举行全国“厨神”大赛 ,龙建一为重振“四海一品”的名声,决意参赛。而黄继祖的“粤皇轩”亦报名参加,并派出两届厨神的总厨田秋刀出赛。比赛过程十分紧张激烈,中华厨艺大放光芒。比赛前,黄秉义与黄继祖私下会面,两人决意用功夫一解恩仇。
5、最后一轮决赛,在种种不利的情况之下,龙建一以黄秉义传授的一道看似平凡的“开水白菜”菜色技惊四座,将“粤皇轩”的“佛跳墙”比了下去;两代恩仇如何了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