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丽游戏ing

简单萃取实验装置图 最简单的萃取实验

艾丽游戏ing 1

实验四固-液萃取及升华提取

一、实验目的

简单萃取实验装置图 最简单的萃取实验简单萃取实验装置图 最简单的萃取实验


1. 通过从茶叶中提取咖啡因学习固-液萃取的原理及方法。

2. 掌握索氏提取器的原理及其作用。

3. 掌握升华原理及操作。

二、实验原理

茶叶中含有多种黄嘌呤衍生物的生物碱,起主要成分为含量约占1%~5%的咖啡因(Caffeine,又名咖啡碱),并含有少量茶碱和可可豆碱,以及11%~12%的丹宁酸(又称鞣酸),还有约0.6%的色素、纤维素和蛋白质等。

咖啡因的化学名为1,3,7-三甲基-2,6-二氧嘌呤,其结构为:

纯咖啡因为白色针状结晶体,无臭,味苦,置于空气中有风化性。易溶于水、乙醇、氯仿、丙酮、微溶于石油醚,难溶于苯和乙醚,它是弱减性物质,水溶液对石蕊试纸呈中性反应。咖啡因在 C时失去结晶水并开始升华, C升华显著, 时很快升华。无水咖啡因的熔点为 。

咖啡因具有刺激心脏,兴奋大脑神经和利尿等作用,因此可单独作为有关药物的配方。咖啡因可由人工合成法或提取法获得。本实验采用索式提取法从茶叶中提取咖啡因。利用咖啡因易溶于乙醇,易升华等特点,以95%乙醇作溶剂,通过索氏提取器(或回流)进行连续提取,然后浓缩、焙炒而得粗制咖啡因,再通过升华提取得到纯的咖啡因。

三、实验装置

1. 索氏提取器:见图2-17。

2. 回流提取装置:在无索氏提取器的情况下,可采用回流冷凝装置(图3-13)。但一般回流冷凝装置所用溶剂量较大,且提取效果较索氏提取器差。

3. 升华装置:具有较高蒸气压的固体物质,在加热到熔点以下,不经过熔融而直接变成蒸气,蒸气遇冷再凝结成固体的过程称为升华。用升华法可制得纯度较高的产品,但此法损失较大。

在蒸发皿中加入已充分干燥的待升华物质,蒸发皿上盖一张带有密集小孔的滤纸,再倒扣一个口径比蒸发皿略小的玻璃漏斗。为避免蒸气逸出,在漏斗颈部塞一小团棉花。图4-31即为常压升华装置。

四、试剂与器材

试剂:茶叶、95%乙醇、生石灰。

器材:60mL索氏提取器一套、蒸发皿、玻璃漏斗、蒸馏头、接受管、50mL锥形瓶、直形冷凝管。

五、实验步骤

称取5g茶叶末,将茶叶装入滤纸套筒中,把套筒小心地插入索氏提取器中,取50mL95%乙醇加入60mL平底烧瓶中,加入几粒沸石,按图2-17安装好装置。水浴加热,连续提取2~2.5h后,提取液颜色较淡,待溶液刚刚虹吸流回烧瓶时,立即停止加热。

安装好蒸馏装置(见图3-2),水浴上进行蒸馏,蒸出大部分乙醇并回收乙醇。残液(约5~10mL)倒入蒸发皿中,加入2g研细的生石灰粉,在玻棒不断搅拌下蒸汽浴上将溶剂蒸干。再在石棉网上用小火小心地将固体焙炒至干。

取一只合适的玻璃漏斗,罩在隔以刺有许多小孔的滤纸的蒸发皿上(图4-31)。用小火小心加热升华,若漏斗上有水汽应用滤纸擦干。当滤纸上出现白色针状物时,可暂停加热,稍冷后仔细收集滤纸正反面的咖啡因晶体。残渣经拌和后可用略大的火再次升华。合并产品后称量,测熔点。产量约20~30mg。

六、注意事项

1. 加入生石灰起中和作用,以除去单宁酸等酸性的物质。生石灰一定要研细。

2. 乙醇将要蒸干时,固体易溅出皿外,应注意防止着火。

3. 升华前,一定要将水分完全除去,否则在升华时漏斗内会出现水珠。遇此情况,则用滤纸迅速擦干水珠并继续焙烧片刻而后升华。

4. 升华过程中必须严格控制加热温度。

七、实验结果与讨论

纯咖啡因为白色针状晶体,实验结果可用电子天平称量。本实验如没有索氏提取器,也可用回流方法来提取咖啡因。

八、思考题

1. 索氏提取器的原理是什么?与直接用溶剂回流提取比较有何优点?

2. 升华前加入生石灰起什么作用?

3. 升华操作的原理是什么?

4. 为什么在升华操作中,加热温度一定要控制在被升华物熔点以下?

5. 为什么升华前要将水分除尽?

6. 除了升华还可以用何方法提取咖啡因?

B 咖啡因的红外吸收光谱测定

一、实验目的

1. 了解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的工作原理,学习AVATAR360FT-IR的使用方法。

2. 掌握常用的固态物质红外制样方法—溴化钾压片法。

3. 学习利用红外吸收光谱对有机化合物结构进行定性鉴定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1. 红外吸收光谱是有机化合物结构鉴定的重要方法之一,它主要能提供有机物中所含有官能团等信息。有关红外吸收光谱的基本原理参阅4.2.3节。

2. 测定红外光谱时,不同类型的样品须采用不同的制样方法。固态样品一般可采用压片法和糊状法制样。压片法是将样品与溴化钾粉末混合研磨细和匀后,压制成厚度约为1mm的透明薄片;糊状法是将样片研磨成足够细的粉末,然后用液体石蜡或四氯化碳调成糊状,然后将糊状物薄薄地均匀涂布在溴化钾晶片上。由于石蜡或四氯化碳本身在红外光谱中有吸收,所以在解析谱图时要将它们产生的吸收峰扣除。图4-32是液体石蜡和四氯化碳的红外吸收光谱图。

3. 测绘样品的红外光谱图仅仅是化合物结构坚定工作的第一步,更重要的是对红外光谱图进行解析。红外光谱图中有很多吸收峰,含有丰富的结构信息,但其中有许多我们还不能准确地解释。对于初学者来说,主要应掌握4000~1500 官能团特征频率区的吸收峰和1500 以下一些重要吸收峰的回归,并学会红外标准谱图的查阅或标准谱库的计算机检索方法。

三、仪器和试剂

1. AVATAR360FT-IR红外光谱仪或其他型号的红外谱仪器。

2. 红外干燥灯、不锈钢镊子和样品刮刀、玛瑙研钵、试样纸片、压模、压片机、磁性样品架、无水乙醇浸泡的脱脂棉等。

3. 样品和试剂:实验十七A中提取的咖啡因、溴化钾粉末。

四、实验方法

1. 开启仪器,启动计算机并进入OMNIC窗口(见第4.2.3节相关内容)。

2. 压片法制样:取1~2mg干燥试样放入玛瑙研钵中,加入100mg左右的溴化钾粉末,磨细研匀。按照图4-33顺序放好压模的底座、底摸片、试样纸片和压模体,然后,将研磨好的含试样的溴化钾粉末小心放入试样纸片中央的孔中,将压杆插入压模体,在插到底后,轻轻转动使假如的溴化钾粉末铺匀。把整个压模放到压片机的工作台垫板上(见图4-34),旋转压力丝杆手轮压紧压模,顺时针旋转放油阀到底,然后,缓慢上下压动压把,观察压力表。当压力达到 (约100~120 )时,停止加压,维持2~3min,反时针旋转放油阀,压力解除,压力表指针回到“0”,旋松压力丝杆手轮,取出压模,即可得到固定在试样纸片孔中的透明晶片。将试样纸片小心放在磁性样品架的正中间,压力磁性片。制好的试样供下一步收集样品图时用。

3. 绘制试样咖啡因的红外光谱图并进行标准谱库检索(详见第4.2.3节)。整个过程包括(1)设定收集参数;(2)收集背景;(3)收集样品图;(4)对所得试样谱图进行基线校正,标峰等处理;(5)标准谱库检索;(6)打印谱图。

4. 收集样品图完成后,即可从样品室中取出样品架。并用浸有无水乙醇的脱脂棉将用过的研钵、镊子、刮刀、压模等清洗干净,置于红外干燥灯下烘干,以备制下一个试样。

五、谱图解析

1. 对照试样的结构,对红外谱图中的吸收峰进行归属。4000~1500 区域的每一个峰都应讨论,小于1500 的吸收峰选择主要的进行归属。归属时可参考图4-20和附录3。

2. 记录计算机谱库检索的结果,并对检索结果进行评价和讨论。

六、注意事项

1. 制样时,试样量必须合适。试样量过多,制得的试样晶片太“厚”,透光率差,导致收集到的谱图中强峰超出检测范围;试样量太少,制得的晶片太“薄”,收集到的谱图信噪比差。

2. 红外光谱实验应在干燥的环境中进行,因为红外光谱仪中的一些透光部件是由溴化钾等易溶于水的物质制成,在潮湿的环境中极易损坏。另外,水本身能吸收红外光产生强的吸收峰,干扰试样的谱图。

七、思考与讨论

1. 化合物的红外光谱是怎样产生的?它能提供哪些重要的结构信息?

2. 为什么甲基的伸缩振动出现在高频区?

3. 单靠红外光谱解析能否到未知物的准确结构,为什么?

4. 含水的样品是否能直接测定其红外光谱,为什么?

观察下列实验装置图,按要求作答:(1)写出图中四种实验操作的名称过滤,蒸发,蒸馏,萃取(分液)过滤

(1)由图中漏斗、蒸发皿、蒸馏烧瓶、分液漏斗等仪器可知,①为过滤,②为蒸发,③为蒸馏,④为萃取(分液),

故答案为:过滤,蒸发,蒸馏,萃取(分液);

(2)④中的玻璃仪器有分液漏斗、烧杯,故答案为:分液漏斗、烧杯;

(3)从海水中提取水,沸点不同,利用蒸馏装置;NaCl溶于水,分离NaCl和水利用蒸发装置;碳酸钙不溶于水,则分离CaCO3和水利用过滤装置;植物油和水分层,利用分液漏斗分液,故答案为:③;②;①;④.

实验室制取乙酸乙酯的制取装置图和步骤

一、制取乙酸乙酯的装置图:

二、实验操作:

1、制取乙酸乙酯的化学式:

CH3COOH+CH3CH2OH=(浓硫酸,加热)CH3COOC2H5+H2O(可逆反应)

2、具体实验步骤:

1)、按照实验要求正确装置实验器具

2)、向大试管内装入碎瓷片(防止暴沸)

3)、向大试管内加入适量的(约两毫升)无水乙醇

4)、边震荡边加入2ml浓硫酸(震荡)和2ml醋酸

5)、向另一个试管中加入饱和碳酸钠溶液

6)、连接好实验装置(导管不能插入碳酸钠溶液中导管口和液面保持一定距离防倒吸)

7)、点燃酒精灯,加热试管到沸腾

8)、待试管收集到一定量产物后停止加热,撤出试管b并用力振荡,然后静置待分层,分离出乙酸乙酯层、洗涤、干燥。乙酸乙酯就制取好了。实验结束后,将装置洗涤干净

三、装置中通蒸汽的导管不能插在饱和碳酸钠溶液之中目的:

防止由于加热不均匀,造成Na2CO3溶液倒吸入加热反应物的试管中。

分液装置示意图

解;(1)温度计水银球应处在蒸馏烧瓶的支管口附近,冷凝管应从下口进水,上口出水,以保证水充满冷凝管,起到充分冷凝的作用;

故答案为:温度计插入蒸馏烧瓶中部的位置;冷凝管中自来水进入的方向;

(2)A仪器的名称为:蒸馏烧瓶;B仪器的名称为冷凝管;

故答案为:蒸馏烧瓶; 冷凝管;

(3)萃取、分液实验中所用主要玻璃仪器的名称是分液漏斗;静置后应先打开分液漏斗上端活塞使瓶内外气压相等;

故答案为:分液漏斗;打开分液漏斗上端活塞.

什么是萃取,有没有定义

实验证明,在一定温度下,该化合物与此两种溶剂不发生分解、电解、缔合和溶剂化等作用时,此化合物在两液层中之比是一个定值。不论所加物质的量是多少,都是如此。属于物理变化。用公式表示。

CA/CB=K

CA.CB分别表示一种化合物在两种互不相溶地溶剂中的量浓度。K是一个常数,称为“分配系数”。

有机化合物在有机溶剂中一般比在水中溶解度大。用有机溶剂提取溶解于水的化合物是萃取的典型实例。在萃取时,若在水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电解质(如氯化钠),利用“盐析效应”以降低有机物和萃取溶剂在水溶液中的溶解度,常可提高萃取效果。

要把所需要的化合物从溶液中完全萃取出来,通常萃取一次是不够的,必须重复萃取数次。利用分配定律的关系,可以算出经过萃取后化合物的剩余量。

设:V为原溶液的体积

w0为萃取前化合物的总量

w1为萃取一次后化合物的剩余量

w2为萃取二次后化合物的剩余量

w3为萃取n次后化合物的剩余量

S为萃取溶液的体积

经一次萃取,原溶液中该化合物的浓度为w1/V;而萃取溶剂中该化合物的浓度为(w0-w1)/S;两者之比等于K,即:

w1/V =K w1=w0 KV

(w0-w1)/S KV+S

同理,经二次萃取后,则有

w2/V =K 即

(w1-w2)/S

w2=w1 KV =w0 KV

KV+S KV+S

因此,经n次提取后:

wn=w0 ( KV )

KV+S

当用一定量溶剂时,希望在水中的剩余量越少越好。而上式KV/(KV+S)总是小于1,所以n越大,wn就越小。也就是说把溶剂分成数次作多次萃取比用全部量的溶剂作一次萃取为好。但应该注意,上面的公式适用于几乎和水不相溶地溶剂,例如苯,四氯化碳等。而与水有少量互溶地溶剂乙醚等,上面公式只是近似的。但还是可以定性地指出预期的结果。

仪器:分液漏斗 用四氯化碳萃取碘水中的碘

常见萃取剂:水, 苯 ,四氯化碳。。。

要求: 萃取剂和原溶剂互不混溶

萃取剂和溶质互不发生反应

溶质在萃取剂中的溶解度远大于在原溶剂中的溶解度

相关规律:有机溶剂溶易于有机溶剂,极性溶剂溶易于极性溶剂,反之亦然

简单点说:萃取是利用两者的溶解度不同。萃取,溶解原理,比如说现在A跟B混在一块,有一种溶剂C,它与A相溶,但不与B相溶,那么我们可以在AB的混合液中加入C,此时A溶入于C,与B分离,化学里边讲的"分层"。

A固体融入B溶液中「不反应」,现在用C溶液把A从它的B溶液中萃取出来「A也不与C反应」,往往A在C溶液中的溶解度大于B才能使用。这种方法叫萃取。高中学的我这么记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