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春望》的课堂实录(2)
生:(七嘴八舌地说)诗人。
春课堂实录全国一等奖 《春》课堂实录
师:诗人盼望一封报平安的家书,盼得忧愁地搔头,头发越搔越短,短到什么程度?
生:连那个簪都插不上了。
师:古代的男人和女人的头发都是盘在头上,然后戴一个帽子,是用发簪把帽子和头发别在一起的。看,诗人的头发稀少到什么程度了,连发簪都别不住头发和帽子了,诗人忧国思家到了这种程度。根据这首诗去理解,你猜猜此时的杜甫多大年纪?
生:我认为他80岁了。
师:认为他80岁了。你认为他多大年纪?
生:我认为杜甫已经年过六旬了。
师:同学们,我告诉你们,杜甫当时只有45岁,人到壮年,为国家而担忧,为亲人的离别而忧愁,“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这首诗写诗人的春天在长安街头看到的景象,写了他的所望,所感、所忧,充分地表了作者忧国思家的思想感情。懂了吗?下面就来朗读,投入自己的感情朗读,把诗人的思想感情表达出来,行不行?
生:(大声回答)行。
师:自己练练看,最起码练两遍。(配上音乐,生纷纷在座位上大声地练读全诗。)
师:谁来朗诵这首诗,把杜甫忧国思家的心情表达出来,你来试一下。(学生朗诵)
师:诗人为国家的命运担忧,为亲人的平安担忧,他朝也盼,晚也盼,哪一天能回到自己朝思幕想的'家乡呢?7年之后,杜甫逃离了长安城,住在四川。有一天,突然听到了一个惊天的喜讯,叛军被消灭了,叛军的老巢被收复了,听到这样的消息,他挥笔写下了《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屏幕上出现《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全诗,并配乐朗诵全诗。)
师:这首诗当中有一个诗眼,有一个字表达了诗人听到这个喜讯之后的情感,哪一个字?你说。
生:应该是“狂”
师:她认为是“狂”,还有不同的意见吗?诗人的情感,“狂”是一种情感状态。你说。
生:是“喜”
师:她认为是“狂”,还有不同的意见吗?诗人的情感,“狂”是一种情感状态。你说。
生:是“喜”。
师:一个说“狂”,一个说“喜”,你们同意哪一个字?
生:(齐声说)喜。
师:喜到什么程度?
生:发狂。
师:狂,发狂,喜到手舞足蹈就是“狂”。“狂”是来形容“喜”字的,“喜”是这首诗的诗眼。请读题目。(生齐声读题)
师:河南、河北原来是叛军的老巢,根据地被收复了,说明叛军彻底被消灭了,说明祖国得到统一了。“剑外忽传收蓟北”这个消息是什么消息?
生:(纷纷大声说)好消息。
师:用书中这个字眼来说是什么?
生:是一个喜讯。
师:是一个好的消息来到了,所以说这个消息来得快不快?
生:(齐声说)快。
师:你从哪一个字看出快?一起说。
生:(大声说)忽。
师:读一读,把这个喜讯来得快的感情读出来。(生齐声朗读第一句)
师:这个喜讯来得太快了,听到这个喜讯,诗人表现得怎么样?读。
(生齐声朗读第二句)
师:流的是什么泪?你说。
众生:流的是高兴的泪,流的是激动的泪,流的是兴奋的泪。
师:“感时花溅泪”中的泪是感伤的、痛苦的、哀怨的、愤恨的泪。此时是兴奋的、激动的、喜悦的泪花呀。一、二两句诗人是闻喜讯流喜泪。读下面两句。(生齐声读三、四两句)
师:“却看”是回头去看,妻子、儿女的忧愁还有吗?
生:(齐声答)没有。
师:“漫卷诗书喜欲狂”,请你告诉老师,诗人为什么要喜欲狂?一位五十多岁的老人还要发狂吗?
生:因为他晚上做梦都想官军平定乱军,所以听到这个喜讯高兴得想发狂。
师:他一喜叛军得到平定。这是一喜,二喜呢?
生:二喜国家得到安宁了。
师:二喜国家得安宁,三喜呢?
生:三喜是他终于和家人团聚了。
师:三喜亲人能团聚,四喜呢?
生:四喜是他可以回到自己的家乡了。
师:四喜回乡得偿愿,他怎么不喜欲狂呢?(指着三、四句)读这两句。(生齐声读三、四两句)
师:诗人喜得想要发狂,他不仅漫卷诗书,他还想干什么?(指着后四句)读。(生齐声读后面四句)
师:诗人不仅漫卷诗书,他还要白日放歌,唱的是什么歌?
生:(齐声答)喜歌。
师:喝的是什么酒?
生:(齐声答)喜酒。
师:纵酒高歌,他要唱喜歌、喝喜酒啊!唱喜歌、喝喜酒的时候,他就想到“青春作伴好还乡”,这里“青春”怎么理解?是什么意思?你说。
生:指的是美好的春光。
师:对。这里的“青春”是指美好的春光,它可以伴随我更好地回家。回家要经过哪些地方?读最后两句。(生齐声读最后两句)
师:要经过巴峡、巫峡,经过襄阳,最后才到达他的家乡洛阳,真是千里洛阳一日还,轻舟已过万重山,诗人已经归心似箭了。这首诗写的是杜甫在听到官军收复了叛军消息的刹那间狂喜极乐的感情。闻喜讯流喜泪,流喜泪而呈喜态,呈喜态而唱喜歌,喝喜酒思喜归,喜始喜终。这是诗人杜甫平生第一首快诗。请你们怀着和诗人狂喜极乐一样的感情读一读。(生纷纷大声吟诵)
师:谁来吟诵一下?把杜甫平生第一首痛快的诗读出来,你来。(一男生流畅地读)
师:读得酣畅流利,一气呵成。谁能把这种狂喜极乐的感情表达得更充分一点呢?谁来试试?(一女生有感情地朗读)
师:好,我们全体起立,一起吟诵这首诗。
(生齐声有感情地吟诵)
师:这两首诗为什么能千古流传呢?一首那样的忧伤,忧伤到见花落泪,闻鸟心惊,忧愁到了极点;另一首诗,诗人喜悦到了极点。他是把自己个人的命运和祖国、人民的命运紧紧地联系在一起。诗人的诗写出了人民的心声,他是怀着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情感来写这两首诗的。所以我们可以体会出感情是诗歌的生命。(屏幕出示文字)
师:在诗人喜极的时候,可以写出--
生:(生齐声答)漫卷诗书喜欲狂。
师:在诗人忧极的时候,可以写出--
生:(生齐声答)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师:在诗人怒极的时候,可以写出--
生:(生齐声答)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师:在诗人愁极的时候,可以写出--
生:(生齐声答)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师:同学,你也能像诗人一样写出这样流芳百世的诗句吗?那你就和我们的祖国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吧!下课。
春江花月夜古诗原文教学实录
春江花月夜古诗原文教学实录
《乐府诗集》卷四十七收《春江花月夜》七篇,其中有隋炀帝的两篇。张若虚的这首为拟题作诗,与原先的曲调已不同,却是最有名的。具体的创作背景已不可考。下面是我整理的关于春江花月夜古诗原文教学实录,欢迎大家参考!
《春江花月夜》课堂教学实录及点评
老师:此时,我们聆听的正是《春江花月夜》这首曲子,伴着音乐,有请我们各位同学诵读这首《春江花月夜》!
生(全班)(悠扬、充满朝气):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女生(缱绻、委婉):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男生(真情、昂扬):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女生领读: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生(全班复沓):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老师:同学们读得实在是太美了,咱班的齐声朗读让人感觉简直是一种享受。
【赏析】
老师:现在请大家认真阅读这一首诗歌的第一部分,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说说原因,给大家一点时间讨论一下。
(讨论约3分钟)
生1:我喜欢“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老师:为什么?
生1:因为那个“霰”用得特别好,注释是“小雪珠”。
老师:这个雪珠有多小,什么色泽呢?
生1:非常小,很细密,大概是白色的。
老师:同学们注意到“月照花林”了吗?在日光的照耀下,花朵的色彩是怎样的?
生集体:斑斓的,艳丽的。
老师:是啊,可是这样的月光下的花林是怎样的呢?是娇艳无比的吗?鲜亮的吗?
生集体:不是,是朦胧的,梦幻的!
老师:花上就像附着着一层薄薄的“霰”,就是小雪珠,一下子把无形的月光写得有形了,似乎我们一伸手(老师做伸手动作)就能感觉到月光……
学生集体:落在手上。
老师:这个“霰”应该又怎样的触感呢?
生1:凉的,轻的。
老师:月光能这样清凉凉地落在我们的手上,多么美啊。请看屏幕:
(投影)月光像细密、晶莹、圆润的雪珠一样从天而降,弥漫在每一个角落,动态中似乎都能让人触摸到她的清凉和柔和。白日里娇艳的花朵此时显得朦胧、温润欲滴,月光伴着花朵的清香已经沁入诗人的灵魂,诗人醉了……
学生:我喜欢“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老师:“霜”可以飞吗?
学生:不能飞,这是一种夸张的修辞手法。
老师:这样写给你什么感受?
学生:流动的霜,就是流动的月光,很美。
老师:月光是流动的吗?还是诗人把静止的月光写成了流动的呢?
学生:诗人将月光写成了动态的流霜了。
老师:这是一种灵动的美!白沙为什么看不见呢?
学生:因为月光皎洁,白色融为一体。
老师:“霜”是什么触感呢?
学生:也是清凉凉的。
老师:这流动的`月光似乎可以牵动我们的衣袂。请看大屏幕。(投影)月色如飞霜,清凉凉扑面而来,轻轻地、柔柔地落满江面、大地还有诗人的全身,清新、皎洁而不失灵动,月光与沙洲上的白沙浑然一体,已经辨不出沙洲之白了。诗句营造了一个辽远、澄澈、空灵、纯洁、安静的氛围,让诗人沉醉、痴迷。
老师: 哪位同学再来谈谈自己的看法?
生3: 我喜欢这一句“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因为写出了天地间很纯洁的样子,没有尘土,很干净。
老师: 那为什么不写成“江天一色无尘土”呢?
生1: 那个“纤”比较好。
老师: 为什么“纤”好呢?“纤”是什么意思?
生1: “纤”的意思是纤细,也就是说天地间一丝一毫的杂质都没有,特别纯净。
老师: 我觉得你讲得很有道理,是啊,天地之间毫无纤尘,只有什么与我相对啊,同学们?
生集体:一轮孤月(月亮)。
老师:天地之间,唯有一轮明月与我相对,此时此刻,诗人怎能不和明月对话呢?请同学们集体朗读诗人与明月的对话,也就是诗人对生命的思考。
学生(集体朗读):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老师: 这几句诗是什么意思?请一位同学给我们解释一下。
学生: 最早在这江畔与月亮相遇的人是谁?江月是哪一年开始普照大地的?人生代代相传无穷无尽,但是江月年年相似,一个样子。不知道江月在等待什么人,只看见长江东流水。
老师:你说的真好,请坐。为了更好地理解这几句的感情,请大家看投影。
(投影)下列诗句感情有何不同?
曹植《送应氏》:“天地无终极,人命若朝霜,”
阮籍《咏怀》:“人生若尘露,天道邈悠悠。”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老师:这几句诗分别是什么意思呢?我请同学告诉我们。
学生:天地没有终极、没有尽头,人的生命就像早晨的霜。
老师:早晨的霜有什么特点呢?
学生:太阳一出来就蒸发了,消失了
老师:说明人生很短暂。
学生:下一句相似的意思,人的生命就像尘土和露珠,只有天地空渺无尽。
老师:什么感情呢?
学生:很消极的一种情绪,人活着很悲剧,因为生命太短暂了。
老师:请大家齐读这三句,品味一下这三句有什么不同。
学生(集体朗读):前两句明显更显悲愁。
老师:最后这一句是什么感情?
学生:比较乐观,您看啊,这个人说人的生命可以代代相传,但是月亮是一样的。
老师:是啊,人的生命、人类的历史绵延无尽,人类历史是丰富多彩的,但是月亮、大自然是单一的,大自然和宇宙的永恒是单一的永恒,而人生代代是多样性的流动的永恒。尽管个体生命是短暂的,但是,人类历史是永恒的流光溢彩啊!多么积极、多么动人的诗句啊!这里,我们不是说这些诗句孰好孰坏、孰优孰劣,他们都是一种美,只是不一样的美,在某种时候,阮籍、陈思王的诗句也能引起、或者更能引起你的共鸣,他们的诗作也堪称经典。只是今天,我们就来品一品这首青春的诗篇。请大家朗读诗歌的前两部分。
学生(集体朗读):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老师:下面一部分主要内容是什么?
学生:爱情故事
老师:你说的没错,笔锋一转,离人思乡、思妇怀人、情爱相思、永恒的话题……请一位同学深情朗读这一部分。
学生:(朗读)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老师:这一部分写了一种怎样的爱情?
学生:诗人和自己妻子的爱情,通过这种方式写出来了,看似写别人,其实写自己。
学生:写了一种特别忧伤的爱情,特缠绵。
学生:反映社会现实吧,这是一种社会现象,这种分居是打仗造成的。
老师:你讲的有道理。这样,我们看看投影,这儿有两首诗,大家看一下两首诗里的感情有什么不一样?
(投影)学生(集体朗读)
此时相望不相闻, 愿逐月华流照君。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老师:先解释是什么意思,然后再看什么感情。
学生:此时不能听闻彼此的声音,愿意跟着月光照到你那。
老师:相望是什么意思?
学生:都遥望着月亮。
老师:天涯海角共享一轮明月,我情愿随着月光来到你身边,陪伴你。另外一首呢?(老师朗诵)
学生:很苍凉,很悲苦。
老师:同学们,《春江花月夜》中的感情是谁的?有确定的人物吗?
学生:没有。
老师:就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具有普遍意义的爱情故事,但是这首《江城子》写的是什么样的感情呢?是一种痛,是一种历经风雨、走过苍桑,阴阳两隔、生死永别的心底里的“痛”。而与此相比,《春江花月夜》中的爱情是一种甜蜜的思念、幸福的忧伤,是一种“青春式”的爱情,着重写一种“美”,而《江城子》着重写一种痛。
(投影)甜蜜的思念,幸福的忧伤,纯真的情爱。--美
这是一种青春式的忧伤和思念。
(投影)历经沧桑,辛酸愁苦,悲从中来。--痛
老师:由此可见,这首诗歌的景、情、意境各是怎样的呢?
(投影)
景物:幽静空灵但清新柔美;
哲思:光阴易逝但人生无穷;
情感:相思愁苦但月可传情。
(投影)
尽管悲伤,仍然轻快
虽然叹息,总是轻盈
哀而不伤,清新邈远
老师:请同学们再次朗读整首诗。
学生(集体朗读)
【结语】
老师:(投影)
在诗歌发展还找不到前进方向的唐前期,《春江花月夜》本身就如同光耀千古的一轮高天朗月,照亮了盛唐的路,催生了诗国的灿烂。
因为《春江花月夜》不再是愁苦的、悲戚的,也不再是清高的、孤傲的,更不再是艳俗的、绮靡的。而是以清新、隽永、健美的姿态迎来了大唐盛世的少年精神和青春胜景。最后给大家布置作业。
(投影)
了解初唐诗人及作品
刘希夷、张若虚、
陈子昂、“初唐四杰”
;
《春天是一本打开的诗集》课堂实录
师: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礼物,是什么?(出示实物苹果)
生:苹果。
师:不,它是太阳的孩子,是个爱脸红的小胖子。
生:老师带来的是春天。
师:刚才,你们无意中就创作了一首诗,这首诗的名字是?
生:太阳的孩子。
师:作者是?
生:四六班集体创作。
生:它是一个苹果吗?噢,不,它是太阳的孩子,是个爱脸红的小胖子。师:瞧,这首诗是你们创作的,也是为儿童创作的,它就叫?
生:儿童诗。
师:我还带来了?(出示实物桔子)
生:它是一个橙色的桔子吗?噢,不,它是夏天的孩子。
师:第一首诗是我们集体创作,这一首是他独立创作的。
师:现在,我把桔子剥开,就会产生另外一首诗。单独的一片像什么?(师剥桔子)
生:弯弯的月牙。
生:弯弯的小船。
师:如果桔瓣像小船,桔子里面就是小船的码头,这首诗就叫?
生:桔子码头。
生:这是一个桔子吗?噢,不,它是一个橙色的桔子码头,里面停泊着一艘艘小船。
师:看来,创作诗歌是很容易的事。
师:你们课前三分钟背过古诗吗?
生:背过。
图片
师:现在是春天,谁能背一些描写春天的故事?
生: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师:这是描写暮春时节的景象,你喜欢深红还是浅红?
生:深红。
师:杜甫写的诗可多了,他被称为?
生:诗圣。
师:他描写春天的诗还有哪些?(生读)
师:抄在纸上不靠谱,还是应该把这些诗记在脑子里,装在肚子里。
师:你们猜猜,杜甫是谁的粉丝?
生:李白。
师:他们相差11岁,李白就是杜甫心中的白月光。谁能背背李白的诗?
生: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做动作)
师:背诗就要这样入情入境。
师:给你们再看一张照片,他们在干什么?
生:在观察。
师:也可以说,他们在“寻诗”。
图片
师:郭老师也像这些小朋友一样,喜欢到春天里寻诗,而且为我已经寻到了,想看吗?
生:想。
师:给你们看看我找到的诗。(出示,生读)
师:做动作,要读得入情入境。
师:今天,老师就把这本诗集带来了,看。
师:诗集要有?
生:封面、封底。
师:封面上还要有?
生:书名。
师:书名是?
生:《春天醒了》
师:作者是?
生:长辫子老师。
师:再观察封面和封底,你有什么发现?
生:相呼应。
师:一本诗集,除了封面、封底,还需要什么?
生:目录、内容。
师:现在,我们清楚了,一本完整的诗集包括书名、封面、封底、目录、正文。
师:你们看看,我这本书的目录做的怎么样?
图片
生:很有创意。
师:快速看下目录,你最想读哪首?
生:我特别想读《春天醒了》,因为你用这首诗的题目做了书名。
师:谁来读一读?(挑生读)
图片
师:你喜欢这首诗吗?为什么?
生:有趣。
师:他想把“把爷爷叫醒”,说明爷爷已经不在了。现在马上要到清明节了,清明时节?
生: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引导生带动作读)
师:你刚才粗读,觉得有趣。再读,发现了什么?
生:悲伤。
师:所以,读诗就要反复读,读懂它的意思,读出它的深情
。这首诗抒发了作者的悲伤之情,叫抒情诗。
生:我还想读《老梨树讲鬼故事》,老梨树不会说话,怎么讲鬼故事,我很好奇。
师:一起读一读。(一人读一句)
图片
师:你为什么边读边笑?
生:因为满园子的菜被老梨树的鬼故事吓得尿裤子了。
师:有些诗就是这样,你读着读着就不由自主想笑。这“尿裤子”其实是什么意思?
生:早晨的露珠。
师:作者在写的时候采用了什么手法?
生:拟人。
师:这样写的好处是?
生:有趣,好玩儿。
师:《春天醒了》是抒情诗,这首诗里有老梨树讲鬼故事、辣椒吓得不敢开花、黄瓜把身子藏到叶子底下,这首诗就像是个童话故事,这样的诗就叫?
生:童话诗。
师:接下来的课,我请一位同学们来讲。(挑生当小老师)
生(师):你喜欢哪首诗?
生:我喜欢《雨点,从书中逃出的文字》,这个题目读起来就非常有趣。
生(师):请你来读一读。(挑生读)
图片
生(师):这是一首什么诗?
生:童话诗,因为它和《老梨树讲鬼故事》一样,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师:谁还想当小老师?(挑生)
生(师):你喜欢哪首诗?
生:我喜欢《跳出鱼缸的鱼》,因为我见过的鱼是不会跳出鱼缸的。
图片
生(师):谁来读?(挑生读)
生(师):你的顺序读得有些乱。
师:这不怪他,因为这样的诗我们以前没见过,这叫什么诗?
生:图画诗。
师:也叫图像诗,这首诗的作者叫朱赢椿。看他这本诗集,叫《设计诗》,里面的图像充满着设计感。
图片
师:接下来谁愿意当小老师?(挑生)
生(师):你还想读哪首诗?
生:《一只不正规的饺子》,我想知道这只饺子怎么不正规了。
生(师):我们一起看一看。
图片
师:这首诗的作者是姜二嫚,她写这首诗时比你们年龄还小,她的诗集就叫《姜二嫚》的诗。如果你也写一本诗集,就可以用自己的名字命名。
生(师):谁来读一读?(一人一句)
生(师):这是什么诗?
生:儿童诗。
师:对,这是描写儿童生活的。
生(师):现在,谁来选诗?
生:我喜欢《我是草莓》,想看看作者是怎么写草莓的。
图片
生(师):谁来读一读?(挑生读)
生(师):这是一首什么诗?
生:儿童诗。
师:儿童诗是富有想象的。
师:其实,这本诗集里还有更好玩的,看,《写字的蜜蜂》。
图片
师:这个光头大叔好厉害,他写的诗好奇怪。(师朗读)
师:如果你们是蜜蜂,会写下什么字?
生:你的皮肤真嫩。
生:我是蜜蜂,我想叮你。
师:一起看看,原来是“嗨,你被叮了一下!蜜蜂”。看来,这只蜜蜂很?
生:调皮。
师:老师再给大家推荐一首《数学诗》。自由读一读。
图片
师:这样的诗我们也可以创作?
生:一条河流+几只河豚=春天
生:四六班的学生+长辫子老师=有趣的课堂
生:一场大雪+寒冷的北风=冬天
生:脱衣服+暖被窝=睡懒觉
生:小河-冰+鸭子=春天
生:荷花+红蜻蜓=夏天
生:广玉兰+教学楼+美丽的老师+可爱的学生=快乐的校园
生:四六班学生+台下的老师+长辫子老师=名师之路的课堂
师:那你觉得儿童诗还有什么特点?
生:有趣。
师:刚才我们交流的时候,找到了很多儿童诗。儿童诗的种类有很多,抒情诗、童话诗、图像诗、数学诗……还有很多很多。儿童诗常常使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它的特点是有趣而富有想象,内容是描写儿童生活的。
师:那你们课前搜集的关于春天的诗,有没有可以放到我这本《春天醒了》的诗集中的?
生:我找的是冰心的《春水》。(生读)
师:冰心的这首诗不但抒情,而且蕴含一定的哲理,叫哲理诗。
生:我找的是《春天》。(生读)
师:这是一首抒情诗。
师:你们找的还有什么诗?
生:《露珠》《小树》《笋》
师:好,我的诗集里面原来是11首,现在又加了6首,分别是?
生:《我来了》《春天》《春水》《露珠》《小树》《竹笋》
师:把你们搜集的这几首诗放在一起,就成了一本诗集,起个什么名字?
生:《春天来了》
师:好,现在我请几名同学帮我收集大家的诗,关于夏天的、秋天的、冬天的、哲理诗、童谣、描写儿童生活的、富有想象力的、红色经典诗、现代诗,收完要排排顺序。(收集诗)
师:我们一共搜集了9本诗集。关于春、夏、秋、冬的四本可以汇集在一起,叫《四季诗》。老师给它们排排队。
生:这几本诗集分别是童谣诗、四季诗、儿童诗、想象诗、哲理诗、红色经典诗。诗歌按内容分还有很多很多种类。
师:这是你们整理出来的现代诗,和我们的课文一样。
图片
师:今天,我们讲的是现代诗里的儿童诗。
图片
师:看,你们刚才的诗集还少?
生:封面、封底、目录。
师:看,这是小朋友们做好的诗集,诗集的名字是《轻扣诗歌的大门》。那么,我们的诗集怎么命名呢,读一读。
图片
师:今天,我们回家可以做一项什么作业?
图片
生:作业1 自己设计一本诗集
生:作业2 读更多的儿童诗
生:作业3 搜集其他种类的儿童诗
生:作业4 尝试自己写诗
语文天生浪漫 熊芳芳
语文教师----熊芳芳
熊芳芳是湖北省近年来崭露头角的教坛新秀、在全国获得较多荣誉的优秀青年教师之一。
1999年11月,她在湖北省中学语文青年教师优质课竞赛20多位选手的角逐中获得一等奖第一名。芳芳灵动、流畅、清醇的课堂教学风格,令人难忘。
2000年4月,在湖北省中学语文骨干教师研讨班培训会上,我们邀请她为全省中学语文骨干教师主讲示范课《桃花源记》,获同行和专家一致好评。
2000年7月,代表湖北省参加第三届“语文报杯”全国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赛,现场抽签决定课题,她不负众望,力拔头筹。其课堂教学实录被山西春秋出版社制成光碟在全国统一发行,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中国教育报相继刊出了相关报道。
2001年3月,参加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及其会刊《语文教学通讯》共同举办的首届“语通杯”全国中语“教改新星”评选活动,脱颖而出,荣获全国“十佳教改新星”荣誉称号,并在全国中语会会刊《语文教学通讯》2002年第4期刊登6千字 “封面人物”报道。
2001年4月,代表湖北省在中国教育学会中语会课堂教学研究中心第十七届年会上主讲观摩课,再获全国一等奖。
2002年,她的录像课《行道树》在中国教育电视台西部教育频道“走进新课程”中播出,获得好评。同年,评为“全国优秀教师”,并破格晋升中学高级教师职称。
2003年,课题论文《生命语文》被省教研室评为省级一等奖之后,又在全国中学中青年骨干教师语文论坛暨新课程、新课标、新教材、新课堂高级研修活动中被评为全国一等奖,并应邀作为教改新星的代表对该活动中的观摩课进行现场互动评课。
同年4月,在浙江省第二届“钱塘之春”名师课堂教学展示暨语文课程标准学习研讨会上,应邀赴杭州主讲示范课《紫藤萝瀑布》,获得好评,《紫藤萝瀑布》教学设计后经首都师大教授评点发表于教育部语言文字报刊社主办的刊物《语文建设》2003年第10期。
2004年4月,应邀在广东省云浮市钟德赣反刍式单元教学研讨会上主讲示范课,课堂实录的光盘于同年9月在新加坡南华中学华文教学研讨会上现场播放,引起较大反响。
与此同时,湖北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又授予她“湖北省教育科研100佳个人”荣誉称号。此外,她还是市政府优秀社会科学成就奖得主、荆州市教育科学研究学术带头人、荆州市首批“优秀青年骨干教师”、《荆州日报》教育时空“红烛谱”人物、《荆州日报》教育周刊头版头条新闻人物。近几年来,她应全国各地之邀作报告、主讲示范课20多场次。
近几年来,在《语文教学通讯》、《中学语文教学参考》、《中学语文》、《语文教学与研究》、《语文世界》、《语文建设》等国家级、省级刊物发表论文40余篇;编著教学书籍14本,共60多万字;论文获全国、省、市级一等奖20多次;1999年4月发表于《中学语文教学参考》的论文《新课导入例谈》(约5000字)于同年5月被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中学语文教与学》全文转载;2003年8月发表于《语文世界》的《语文天生浪漫》于同年10月被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中学语文教与学》转载并作为其卷首语;指导并评点学生习作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20余篇,并多次在各级作文竞赛中获奖。
《春》是一篇经典的老课文,怎样有诗意、有创意、有新意地组织《春》的教学,是许多执教者永远的追求。正因为是传统的名家名篇,所以出新就更难。而熊芳芳设计的《春》的创新课堂教学就曾让我眼前一亮。这篇教学案例经我评点之后被《中学语文》于2003年第7、8两期全文连载(课堂实录连载在本刊尚属首例)。
据说她的学生在配合另一位语文教师上竞赛课时惊诧莫名:“上公开课还要事先准备吗?我们的熊老师从来都是说上就上的呀!”在省里竞赛时,她的学生被提前放了学,她连面也没见着,第二天上台就开课;在全国竞赛时,组委会安排选手和学生见面的时候,她却去了一趟石林风景区。她说她喜欢裴多菲的那句名言:“我是一个为了‘真’,连‘美’也可以牺牲的……只要是‘真’的,也就是‘自然的’,是‘好’的,而且我也认为必然是‘美’的。这就是我的美学。”
她说自己是一只海燕,害怕没有挑战的生活。不久前,黄石教研室请她去作报告、讲课的时候,她的儿子正在医院里准备做手术,朋友劝她拿以前讲过的课文应付一下算了,她坚决反对,她说她必须对得起大家的期望,也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她硬是在医院里、在儿子睡下不再需要她陪的深夜,完成了一篇新课文的教学设计。她的报告、讲课均引起了强烈反响,一堂课、一个报告用了整整半天,会场上一些没有座位的老师也就站了整整半天。
这就是我们眼中的芳芳,一个用生命经营着语文,也经营着她的梦想与快乐的人。
郑桂华描写作文教学实录
1. 郑桂华《如何教好中学作文》 作者简介 郑桂华,课程与教学论专业语文教育方向博士,原华东师大二附中语文高级教师,现为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浦东新区学科带头人,华东师大语文课程与教材研究所所长,上海市青语会副理事长,上海二期课改高中语文教材副主编,初中语文教材特约撰稿人。
曾获全国中青年语文教师教学大赛一等奖。著有《听郑桂华老师讲课》、《探究性学习教学示例 语文》、《写作新视点》、《初中生作文十日谈》等;主编《语文教育研究大系(1978-2005) 中学教学卷》和《探究性学习教学示例》、《初中作文教程》、《新语文个性化写作》、《新语文个性化阅读》等丛书。
多次参加上海中考语文卷的命题。在研究性学习、校本课程建设、网络与语文课程整合等方面有较多的关注和研究,致力于新课堂教学艺术的探索。
一、作文教学:过程指导1.作文教学的现状与问题2.作文教学的定位3.作文教学的对策:落实过程指导 3-4集二、课堂实录1.打开作文思路:发散构思2.打开作文思路:类比构思。
2. 郑桂华《如何教好中学作文》
作者简介 郑桂华,课程与教学论专业语文教育方向博士,原华东师大二附中语文高级教师,现为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浦东新区学科带头人,华东师大语文课程与教材研究所所长,上海市青语会副理事长,上海二期课改高中语文教材副主编,初中语文教材特约撰稿人。 曾获全国中青年语文教师教学大赛一等奖。著有《听郑桂华老师讲课》、《探究性学习教学示例 语文》、《写作新视点》、《初中生作文十日谈》等;主编《语文教育研究大系(1978-2005) 中学教学卷》和《探究性学习教学示例》、《初中作文教程》、《新语文个性化写作》、《新语文个性化阅读》等丛书。多次参加上海中考语文卷的命题。在研究性学习、校本课程建设、网络与语文课程整合等方面有较多的关注和研究,致力于新课堂教学艺术的探索。
一、作文教学:过程指导
1.作文教学的现状与问题
2.作文教学的定位
3.作文教学的对策:落实过程指导 3-4集
二、课堂实录
1.打开作文思路:发散构思2.打开作文思路:类比构思
3. 小学作文教学实录
[小学作文教学实录]小学作文教学实录语文特级教师靳家彦小学作文教学课堂实录师:我们刚刚见面,彼此还不认识,下面我要做一个自我介绍,然后请你马上说出其中有几个要点?它们都是什么?师:我姓靳,叫靳家彦,是天津南开小学语文老师,今年62岁,小学作文教学实录.看到同学们个个精神饱满,态度认真,特别感动,特别高兴.我向你们学习.师:我说完了,现在请你们讲一讲我刚才的这段话有几个要点.生:您叫靳家彦.师:这是第一点.生:您是天津南开小学的语文教师.师:这是第二点.生:您感谢我们.师:这是最后一点.生:您说您今年62岁.师:这是第三点(手势3).师:最后我说什么:看到你们个个精神饱满,态度认真,特别感动这是什么?全体生:是感受(3遍).师:你们非常准确地听了我所说的话(板书:感受)而且知道我最后一点是谈出我的什么?(指板书:全体学生读“感受”3遍.)师:什么是“感受”?生:是发自内心的感想.是自己做完一件事的心得.师:你看“感受”几个字啊?生:两个字.师:我们先看“感”.我们看到的大干世界,包括自然界,包括人类社会,包括我们读书,这都是身外之物.这些身外之物是我们内心感知它、感觉它,这叫什么?(板书:“感之于外.”)引起我内心强烈共鸣,引起我内心情感的波澜.这叫(板书:“受之于心”).(全体学生读“感之于外”“受之于心”)师:这就叫(指板书) “感受” (生:大声读3遍).师:古人说目击事物以心击之,用心击之,用心感受它,引起你强烈的情感活动,这就叫“感受”.师:好了,现在你们就谈你们的感受.刚才我谈了我看到你们后内心的情感变化,我的心理活动.现在请你们谈你们的心理活动和感受.我们总要有个话题埃中央电视台有一档节目叫《实话实说》,最早的主持人是崔永元,后来换了一位女主持叫和晶,最近又换了一位男主持人,你们知道他叫什么吗?生:不知道,作文指导《小学作文教学实录》.师:我也不知道,(生:笑声)不管他叫什么,我们今天也来个实话实说,围绕一个话题:你喜欢作文吗?一定要实话实说.别看那么多老师在听我们讲,没关系,老师最喜欢诚实的孩子.你喜欢作文吗?生:我喜欢弹琵琶,心情好时可以疯狂地扫弦,心情不好时也可以发泄出来.师:你喜欢弹琵琶,你没有正面回答,喜欢作文么?生l:还行,因为作文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我们生活体验丰富就有的可写.师:我领会了你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喜欢弹琵琶,我懂了.说得很委婉.生2:有时喜欢有时不喜欢作文.师:什么时候喜欢,什么时候不喜欢?生2:心情好时,800字的作文一个小时就可以写好.师:一气呵成,有才.生2:接着说,如果心情特糟糕,300字的作文一边写一边玩.师接着说:心情不好别说写作文了,看谁都不顺眼.是吧? (在场的学生都笑了.)师:是实话实说,有时喜欢有时不喜欢,这要看心情.生3:我也是心情好就喜欢写作文,因为脑子里有情况.心情不好时,老师讲的作文我绞尽脑汁也写不出来.师:你说的比上一个同学又进了一步,不仅是心情好能写,心情不好不能写,而且说有话可写有内容可写时写得就好.有时老师布置的内容没有词可写,因此心情就不好.道出了一个道理,喜欢写是因为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不喜欢写是因为没词,没内容可写.生4:我常常是一开始不喜欢写,觉得写字烦,一会儿写进去了,越写越顺利就喜欢写了.师:真深入进去了,当你已经开始行文了,而且全身心地投入时就愿意写,如果开始写就嫌难,开头就不知道怎么写,会越写越不爱写.师:嫌烦是态度问题.没词写是内容问题.生5:我是因为作文的类型.老师布置想象作文和童话就喜欢写,可以抒发自己的想象,没有限制.如果写一些老师规定的写人一类的作文,不是不愿写,是比较反感.师:喜欢写想象作文,喜欢写抒情的作文,喜欢写能够表达自己真实意思的作文,而遵命的、非写不可的,就很勉强很无奈.(立刻引导)其他学生:时间紧;可写的太多,写不过来;得分低失去信心了;没有特点的不会写;感受不深不爱写.师:喜欢写的原因有三点:第一,能抒发自己内心真实情感,写后很痛快;第二,能记录生活.将最美好最难忘的人、事、景、物记录下来;第三,通过写作文提高自己的情操,培养品德.不喜欢写的原因也有三点:第一,没有内容,没词可写;第二,缺少方法.那么多内容不知怎么写;第三,态度问题,嫌麻烦,遇到困难,心情不好就不爱写.我们把喜欢写作文.不喜欢写作文的原因归纳出来后,还要请同学们思考:你们写作文时一般从什么地方开始?生(畅所欲言):从观察开始、思考开始,从审题开始,从情感爆发开始,从准备写作文开始.师:说了很多,我觉得要写一篇好文章,要从你的生活、你经历的事情的“感受” (板书)开始.板书:感受是习作的开端;感受是立意的前提;感受是抒情的基点;感受是行文的动力.(接下来靳老师请学生谈自己在成长的过程中最难忘的事或人,学生畅所欲言.) 〔小学作文教学实录〕【征服畏惧、建立自信的最快最确实的方法,就是去做你害怕的事,直到你获得成功的经验.】。
4. 怎样作文教学课才是一堂真正有效地作文教学
笔者这堂作文讲评课,将“不会概括事例”这一学生普遍存在而又最为突出的薄弱环节,确定为突破目标,通过学生作文中的典型范例(失误、成功各一)引导学生探寻产生的原因及解决的方法,又通过修改典型失误文段及自己作文中失误文段的训练,让学生学会了“概括事例”。
提高作文教学的有效性,语文老师们当然可以“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但毋庸置疑,立足“过程指导”是提高作文教学有效性的一种颇为直接、有效的途径。而要上好“过程指导”作文课,最大可能地发挥“过程指导”在作文有效教学中的作用,一般地,需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潜心研究学生作文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只有潜心研究学生作文,才能发现学生写作过程中存在的真实问题,“过程指导”才具有针对性和现实意义。
2.准确锁定指导目标
“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每一次习作,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往往错综复杂,教师必须从中锁定学生普遍存在而又最为突出的某个薄弱环节,以此为突破重点,确保每一堂“过程指导”作文课的教学目标单一集中,让学生“一课一得”,真正学有所获。好的“过程指导”作文课莫不如此:郑桂华老师《中考作文切题的一种方法》一课,唯一且贯穿整堂课始终的教学目标就是掌握“切题”的一种方法;范纯正老师《论钩——论据之后的分析方法》一课,唯一且贯穿整堂课始终的教学目标就是学会“论钩”的技法。
3.精心选择典型范例
最能打动一个人心灵的,可能莫过于身边的典型。所以,无论是暴露学生作文薄弱环节的失误范例,还是个别学生在这方面的成功范例,教师最好都从学生该次习作中选择,让学生从同学或自身汲取成功的经验或失误的教训,获得最切身的体验。如本人《学会概括事例》一课,所选取的失误范例和成功范例都来自学生作文,学生们课堂上炯炯有神的目光,足以体现他们对这两例的兴趣与关注。
4.切实点拨方法技巧
“过程指导”,最重要的就是引导学生寻得写作过程某一环节的方法或技巧。为此,教师就必须通过典型失误或成功的范例,引导学生去发现失误的原因,探寻切实有效的解决办法。为了便于学生掌握运用,这种方法或技巧越具体越好,可操作性越强越好。比如,郑桂华教授在教给学生作文“切题”的一种方法时,就引导归纳出“文中出现(直接或间接)‘标题’或‘标题’关键字眼不少于10次”的切实而又好操作的技巧;而本人在引导学生学会概括事例时,也提出了“概括一个事例字数控制在50左右”的具体要求。
5.适当安排巩固训练
“实践出真知。”再好的方法技巧,都必须通过亲身实践方能熟练运用。因此,“过程指导”作文课,师生共同寻得相应的方法技巧后,必须趁热打铁,安排适当的训练,以此检验学生的掌握程度,巩固学生运用这一方法技巧的能力。比如范纯正老师,在教给学生几种“论钩”技巧后,就及时让学生根据所给观点、事例进行“论钩”实践,学生较好地巩固了运用“论钩”的能力。
5. 名师《秋天的快乐》作文教学实录
教学目标
1、能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感受大自然的快乐,能进一步走进大自然的怀抱,形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2、愿意将秋天中自己觉得最快乐、印象最深的事讲给大家听,在讲述中培养表达、倾听和与别人沟通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回忆引入
同学们,近段时间我们学习了好多描绘秋天的课文,看到了许多秋天的美丽景色,也参加了不少秋天的活动,你觉得秋天是一个怎么样的季节?(美丽、丰收、快乐、多彩、香甜、五彩缤纷、硕果累累……)出示以上词语,填入以下句式说一说:秋天是个( )的季节,我爱( )的秋天!选一句你最喜欢的写到方格稿纸上。
二、说说快乐的事
1、同学们说得真好!是的,秋天是个五彩斑斓的季节。它给人们带来美的享受,带来丰收的喜悦,带来无尽的快乐。在这美好的金秋季节,很多同学都参加了有趣的活动,有的用照片拍了下来,有的用图画画了出来。下面请同学讲讲秋天给我们带来的快乐,与大家分享,好吗?(捡树叶、赏菊花、摘石榴、挖蕃薯、拔萝卜、赏桂花、摘柿子……)
2、讲述的时候先要说明是什么时候,谁去(到)什么地方干什么,具体描述时可以用上我们学过的好词好句、古诗等。
3、用完整的句子把你参加过的活动写下来
6. 小学作文课堂实录
[小学作文课堂实录]小学作文课堂实录被自己感动”为题目作文教学反思此次作文教学,从一篇材料作文说起,小学作文课堂实录。
材料:《孤独之旅》中的少年杜小康在生活的艰难和精神的孤独中锤炼了自己的身心,他被自己已“长大了,坚强了”而感动。每个人在自己成长的道路上,或多或少地都曾被自己的一份成熟,一份进步,一次超越而感动。
被自己感动,是美丽的起点,被自己感动是精神的升华。要求:请以“被自己感动”为题目作文。
教师要求学生课后完成,同时提醒学生注意材料中的提示性文字——提示性文字表面看在说课文,实际上在为学生打开习作思路,即要选择像杜小康一样被自己感动得材料构思作文。第二天收上的作文进行批阅,得到以下的信息。
○内容上存在的问题:一,“5.12”大地震中被顽强活着的人感动,被舍己救人的故事感动,被社会生活中好人好事感动。二,模仿杜小康的故事写某某胜病魔,坚强的故事;某某克服家庭,学习上的挫折,困难,长大了,坚强了。
三,如果写自己的故事却枯燥无味,缺少让读者感动的情愫。四,找不着写作的素材。
○结构上:一,要么老三段,要么滥划分段落,一两句话为一段。二, 开篇不能直接入题,顾左右而言他,甚至以材料的话作开头。
三,结尾不能点题,深化文章主旨。○标题:有个别学生篡改题目。
综合上述问题材料,教师展开针对性的评析工作。
首先:文章标题,作文指导《小学作文课堂实录》。命题性质的作文是坚决不能改换题目的。
它和话题作文有区别。其次:文章的体裁。
此次作文,以记叙文为捷径,或写一个完整的故事情节,或可由几个故事片断组合成篇。再次:分析标题隐含的信息。
标题的中心词是“感动”,修辞语是“被自己”,确定了故事的 主人翁必定是“自己”——我,不是写别人的故事,而是写自己的故事,让自己感动的故事。开始启发学生回忆自己的生活点滴:孝敬长辈——给爸妈端茶送水,向爷爷奶奶虚寒问暖,当你第一次做这下事的时候一定曾感动过自己,被自己的懂事感动。
学生中有一篇文章就写的是外祖父去世,外祖母悲痛欲绝,作为孙子的我陪伴祖母守灵,渡过难熬的日子。善良的故事——向身边的人伸出援助,友爱的手。
宽容的故事——原谅曾经伤害过你的人。 .勇敢机智的故事——公交车上智斗小偷. 坚强的故事——战胜恐惧,怯弱。
……要求故事内容一定做到独特·新颖,不能照搬别人的,落入俗套,要挖掘别人没写的素材。学生展开讨论,口头述说自己的故事,这些故事虽说平凡,但当我们第一次去做的时候,曾深深地让我们自己感动,在心灵深处留下激动的涟漪。
材料的详略安排。如果文章写一个完整的故事,文章的重点应落在何处?——我(自己)的感动,——我感动的内容。
再次,写作格式的安排。以几篇优秀作文的开头,结尾,题记作例。
○开篇应入题。这样的开头就好:——许多人,事曾深深地感动着我们,可你曾被自己的故事感动过吗?……我,就曾被自己感动着。
——我也会被自己感动 ,虽然那是一种转瞬即逝的感觉!——当第一缕和煦的春风拂过大地时,大地终于从冬天苏生过来,春风看着大地,不禁露出微笑。当第一条小溪欢快地跳进大海时,大海伸出那双久等的手臂,小溪扑在大海的怀里,不觉得流出喜悦的泪珠。
春风因为自己艰难的长途跋涉而到达目的地而被自己感动;小溪因为在岩石不断折磨下,仍然勇往直前到达成功而被自己感动;我们因为在自己思考下获得成功而喜悦,我们因发现自己的坚强而感动,而只有通过挫折,我们才会发现自己坚强了,长大了!○结尾应或总结全文,或点明主题。学生作文中不泛优秀之笔:——到家了,卸下背篓,浑身轻松,妈妈盯着我微笑,外婆不停夸奖“好女崽!”,一股自豪之情充溢于胸,——我长大了。
…….久久的,我被自己感动着。——感动像水一样顺着掌心的纹路滑进心田,让我久久不能忘怀,同时我也觉得自己好像已经长大了,有自己的主见了,不再依靠别人了。
真的,被自己感动不仅是美丽的起点,更是精神的升华。——我心里波澜起伏,我居然能违抗妈妈的心意,我居然能坚持己见,让妈妈屈服我的意志,呵,妈妈一定是被我的善良所打动,是的,我有一颗善良心,同情弱小,关爱弱协….久久的我也被自己感动着。
○题记。在文章格式中添光增彩,作为优秀学生不妨写写题记,它将使文章质量上一格档次。
题记的内容常常是文章内容的总揽或文章主旨的点眼之笔。此次作文出现优秀题记,——感动是沁人心脾的花香,感动是熏人欲醉的春风。
〔小学作文课堂实录〕【征服畏惧、建立自信的最快最确实的方法,就是去做你害怕的事,直到你获得成功的经验。】。
7. 求作文课堂实录,谢谢了
印象丽江
一、我们总在羡慕着,总在梦见天堂,天堂也总是在某个平凡的时候与我们相遇,只有当你身处丽江,你才会明白为何有那么多人对丽江心存诱惑,才会明白这里才是真正的天堂! 今天就让我带你们畅游丽江古城吧!
二、云南丽江是一个时光倒退了二十年的地方,住在一个古老的四合院里,满天都是星星,泡一壶玉龙雪山茶,什么也不想,静的只可以听的见自己的心跳。那滋味别提多美了!
三、现在就让我介绍一下丽江古城吧:丽江古城是联合国公布的世界文化遗产,位于中国云南省丽江市,又名“大研古镇”,坐落于玉龙雪山下,处于丽江坝中部,北依象山、金虹山、西枕狮子山,东南面临数十里的良田阔野。
古城历史悠久,古朴自然,兼有水乡之容、山城之貌,它作为有悠久历史的少数民族城市,从城市总体布局到工程、建筑融汉、白、彝、藏各民族精华,井自具纳西族独特风采。 1986年被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确定了丽江古城在中国名城中的地位。
四、说到现在,大家是不是有点饿了。现在就尝尝云南小吃——蒙自过桥米线吧
!这儿的吃法和别的地方不一样哦!端上来的是沸腾的汤水,你先得把米线放下去,随着再放入蛋液,你会惊奇的发现,那蛋液慢慢地变熟了。再随着各人喜好加入豌豆苗、蘑菇、火腿等食材,香气扑鼻的过桥米线就好了。过桥米线还有个故事呢!传说云南蒙自县城有一书生,很英俊,很聪明,但喜欢游玩,不愿下功夫读书。他有一个美丽的妻子和一个年幼的儿子。夫妇之间,感情很深。但妻子对书生喜游乐,厌读书深感忧虑。一日,对书生道:“你终日游乐,不思上进,不想为妻儿争气吗?”闻妻言,生深感羞愧,就在南湖筑一书斋,独居苦读,妻子也与生分忧,逐日三餐均送到书斋晌生。日久,生学业大进,但也日渐瘦弱。妻子看在眼里,很心疼,思进补之。一日,宰鸡煨汤,切肉片,备米线,准备给书生送早餐。儿子年幼,戏将肉片置汤中,生妻怒斥儿子的恶作剧,速将肉片捞起,视之,已熟,尝之,味香,大喜。即携罐提篮,送往书斋。因操劳过度,晕到在南湖桥上,生闻讯赶来,见妻已醒,汤和米线均完好,汤面为浮油所罩,无一丝热气,疑汤已凉,以手掌捂汤罐,灼热烫手,大感奇怪,详问妻制作始末,妻一一详道。良久,书生说道,此膳可称为过桥米线。书生在妻子的精心照料下,考取了举人,这事被当地群众传为佳话从此,过桥米线不胫而走,竟成云南名膳。
在云南,米线是各族人民喜爱的风味小吃,真可谓风靡全省,遍及城乡。米线系选用优质大米通过发酵、磨浆、澄滤、蒸粉、挤压等工序而成线状,再放入凉水中浸渍漂洗后即可烹制食用。米线细长、洁白、柔韧,加料烹调,凉热皆宜,均极可口。
五、在神奇的玉龙雪山脚下,盛开着各种奇花异草,芬香扑鼻,那的蝴蝶可忙了,东采采、西采采,忙得不亦乐乎!
在那,雪山常年不化,雪白一片,和云彩连成一片,应该就是所谓的彩云之南吧!你还可以看见颇有云南风味的印象丽江,可精彩了!
六、你看,这朵小花盛开在岩石当中,有多坚强,尤如云南人民一样勤劳、勇敢。过路的游客一一把写着美好祝愿的木牌挂在风铃墙上,尤如年迈的大妈尚在为生活忙碌着,对未来生活充满希望。
七、这就是美丽的而又古老的丽江! 如果有时间e79fa5e98193e59b9ee7ad9431333335316465一定要来看看!我希望每一个去那里的人可以用心去感受而不是去破坏,否则我们的人间天堂必将成为地狱。
八、云南之旅到此结束!这次旅行,你一定长了很多见识吧!还想去重游吗?别告诉我,你是想要再去吃一回过桥米线哦!如果你下次再去,丽江古城一定会更美!
8. 于永正作文教学《歇后语编故事》课堂教学实录
我最喜爱的老师
我的李老师是一位平易近人,和蔼可亲的好老师。她的个子不高,头上扎着个独辫,有一双水汪汪的眼睛,她总是微笑着。李老师讲课可吸引人啦!大家都爱听。她为了我们这些小苗苗,无论数九寒天,还是三伏酷暑,无论睛朗的白天,还是宁静的夜晚,李老师把自己全部的爱无私地献给了我们这些小苗苗。
我这人那,唉!最大的毛病就是——特别粗心!李老师为了帮助我改掉粗心的毛病,她可花了不少的心思呀!下面我给你讲一个关于我粗心的故事:那次听写我犯了错误,极大的错误我居然把“戎”多加了一横变成了“?”这可是李老师再三强调的。怎么办?“胡林桦到办工室来一下。”顿时我就像被晴天霹雳,全身麻木了。我忐忑不安地走进了办公室来到李老师面前,看着她那和颜悦色的表情我的心放松了几分。这时,李老师对我说:“孩子过来坐下, 我讲个故事给你听。”我心想:李老师叫我来不会是只给我讲故事吧?我听完故事后,才恍然大悟原来李老师是借这个故事让我克服粗心呀!
我还是个非常胆小的人,有一次李老师在课堂上提出了一个非常有难度的文题,同学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不知道问题的答案。我呢?就更不用说了,平时就胆小得不敢发言的我,今天面对这么困难的问题,我只好把头埋得更低了,紧闭着双眼,暗暗祈祷上天:老天爷保佑千万别被李老师揪起来发言呀!“胡林桦。”李老师点了我的名字。我慢慢地站了起来,脸涨得通红。我结结巴巴地回答着说些什么连自己都不知道。我的妈呀!这下我可惨了,没想到李老师没有批评我,还用鼓励的目光看着我,仿佛在说,孩子别怕,把你的想法说出来,说错了也没关系。看着李老师那鼓励的目光,我感觉全身充满力量,鼓足勇气,放大了胆,用洪亮地身音把问题完整地,说了一遍。没想到这一次我的回答迎来的是老师那赞赏的目光,欣慰的笑容和她对我竖起大母指。
李老师不仅关心我们学习,还教育我们怎样做人,李老师的爱就像一眼清泉,流进幼苗们的心里,滋润着一片幼苗的心灵。所以,李老师不愧是育人的园丁,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啊!这就是我最喜爱的老师,我长大以后也要做一个像李老师一样的人。
《春》小学语文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让教学工作更加有效地进行。那么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我整理的《春》小学语文教学设计范文(通用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春》小学语文教学设计1
一、设计指导思想
语文学科由于自身的特点,教师不仅是课堂各种活动的组织者,学生活动的促进者,也是学生的对话者。在课堂上,不仅有教师的“教”,学生的“学”,还应当使用现代教学技术。在《春》一课教学中,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实际,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结合教师组织、启发、鼓励、指导学生按正确的思维方向、路线、探求未知领域的知识,使学生尽可能独自去开掘知识宝库,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进行愉快的课堂教学。
二、教材分析
本课是鄂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第一课。本单元要点是引导学生学会写景的方法,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而《春》是写景抒情散文中的精品,作者以清新优美的语言引导人们去欣赏大地回春的动人景象,并感受春天所带来的蓬勃生机与无限希望。《春》不但在选材上、谋篇上紧紧扣住了春天的特征,而且在语言的技巧上也充分体现清新优美的特点。这篇作品可以说是一首抒情诗,一幅风景画,一曲春的赞歌。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指导学生在朗读中,理解文章内容,把握作者情感,理清文章思路。
②品味文章优美的语言,学习作者抓住重点、多角度、按顺序描写景物的方法。
2、能力目标:
使学生学会审查自己的阅读成果、思维成果,提高阅读质量,提高理解的准确性、全面性、生动性。
3、情感目标:
①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追求未来、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
②增强学生语文阅读的兴趣和信心,体会团结合作的重要性。
四、教学重难点:
指导学生用笔头将自己的阅读成果、思维成果清晰化,并总结阅读方法和思路。
五、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过抒情散文,对散文已有一定的阅读和感悟能力,但用笔头将自己的阅读成果、思维成果清晰化,还有一定难度,所以教师在课堂中要随机指导学生审查他们的阅读成果、思维成果,总结归纳阅读的方法和思路。
六.教法:
为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主体的作用,解决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我主要采用成果展示法、交流讨论法、点拨法和读写结合法进行教学。
1.成果展示法
七年级学生阅读这样的散文应有一定的阅读体验,那么怎样使学生的思维成果变得清晰化呢?这就要求学生能用笔头展示出自己的阅读成果,这样才有利于抓住学生阅读思维中的弱点。
2、交流讨论法
每个学生的阅读体验是不同的,要让阅读成果显得更丰厚,还得让学生之间、师生之间进行广泛地阅读交流,这样,学生的阅读思维空间才会显得更为广阔。
3、点拨法
学生的阅读能力毕竟有限,作为教师,应及时有效地进行点拨指导,以使学生的思维方式变得更清晰,提高学生理解的准确性、全面性和深刻性,同时也能及时地总结出阅读方法和思路。
4、读写结合法:
新课程明确要求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我设计了一个仿写题,以加深学生对描写景物方法的理解。
七、媒体选择
利用课件进行多媒体辅助教学,能将抽象的内容形象化,复杂的问题简约化。在《春》一课中,运用了Powerpoint技术,并将从网络上下载的视频、图片应用于课件中,使人身临春之中,体味春之美。
《春》小学语文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正值春暖花开、莺歌燕舞的时节,学生乐于亲近大自然,引导学生在欣赏春天、享受春天的同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春天的喜爱、赞美之情。
2、培养听障学生观察事物、感受生活及表达语言的能力。
学生分析:
听障学生由于自身条件的限制,相对于健听孩子,对同一件事,听障学生多侧重于用连贯的词来表达,语言表达能力比同龄健听孩子低很多,而且往往浮于表面,语言直白,缺乏相应的联想、形象化的语言,所以,这节课,主要是引导学生将春天的变化、自己的感受,能流畅地表述,形成一篇完整的文章。
教学设计:
在习作前,布置学生利用课余时间,用照相机留下春天的足迹。在课堂上,回顾学过的与春天有关的诗、文,边背诵这些诗文,边与学生分享春的美丽与作者的感情及写法;再与学生一起欣赏这些美丽的照片,引导学生抓住春天景物的特点。最后,学生抓住自己感受最深的几点,有条理地描绘春天。
教学过程:
一、回忆诗人笔下的春天,体会诗中的意象和诗人的感情。
1、同学们,请想一想我们学过哪些与春相关的诗文。
(学生熟知的诗文有《春》(朱自清)、《春晓》、《咏柳》、《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村居》、《春夜洛城闻笛》《春夜喜雨》、《春日》、《春望》、《忆江南》、《钱塘湖春行》等)
2、教师与学生重点分享《春》、《钱塘湖春行》、《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1)师生分享《钱塘湖春行》
a.师生齐备这首诗
b.学生说说题目的意思
c.学生说说这首诗写了哪些春景,你最喜欢哪个?(抓住中间两联体会)
d.这首诗体现了诗人的什么感情?(喜爱)
(2)师生分享《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a.师生齐备这首诗
b.学生说说哪些诗句体现了题目中的早春?
c.三四句体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用了什么方法?
(3)师生分享《春》
a.学生说说朱自清写了春天的哪些景?(春草、春花、春风、春雨还有人们的活动)
b.你印象最深地是哪种景?(学生自由说说)
c.教师引导学生小结,很寻常的景物在朱自清的笔下展现了非同寻常的诗意美,抓住景物的特点,使比喻、拟人、排比等多种修辞,表达了对春的喜爱,赞美之情。
二、欣赏春之美,寻找身边春的足迹
1、全班16个同学,分成四组,每组展示自己最美的10张照片,并说说自己的感受。(在小组代表讲述的时候,其他同学可以补充。)
2、学生有条理的说说春天的足迹。(在学生讲述的过程中,教师鼓励学生尽量用规范、形象的语言。)
3、学生在纸上列出自己的作文提纲。
4、教师引导学生尝试借鉴诗文中的'写作方法,抓住景物的特点,写出春天的变化与美丽,写出自己独特的感受。
三、学生完成习作。
《春》小学语文教学设计3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作者抓住特点多角度按顺序描写景物的写法
3、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
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青春的思想感情和树立为理想奋斗的信念。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领悟,写好景物必须进行细致的观察,还要逐步学会各种写景方法(如修辞手法、表达方式的运用)
2、读课文,要求读出有感情,用声音来塑造春天的形象,传达内心的感受。
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重点词句切入法
学法指导: 精读、摘录、分析
教学工具: 多媒体设备、Authorware课件、flash动画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创景导入:
师:同学们,春天令人神往,春天充满生机,春天如诗情如画意,在多少作家的笔下曾深情地描绘过春天,今天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篇描画春天的优美的散文。
一、师生共赏:出示flash动画《春》。
师:欣赏完这篇散文,你有什么发现和体会呢?
二、作者介绍、作品介绍
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号秋实,后改名自清。原籍浙江绍兴。1925年任清华大学教授,转而从事散文创作,成为现代著名的散文作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著有《朱自清全集》,其散文代表作还有《荷塘月色》、《背影》、《绿》等。
本文写作于1928年至1937年期间。“春”是季节之首。独字为题,简明平实,概括广泛,富有美感和韵味,给人以清新明丽之感。《春》通篇洋溢着作者对春天的发自心底的爱,感情之饱满,真可谓“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满于海。”但作者自始至终没有说过一句“我爱春天”,一切让形象说话。
三、检查生字词预习
朱自清——《春》情况
朗润酝(yùn)酿(niàng)卖弄宛转嘹亮黄晕(yùn)烘托静默舒活欣欣然繁花嫩叶呼朋引伴抖擞精神花枝招展
(朗润解释难理解,可结合图片中的山色体会,更形象。)
四、朗读教学
1、生根据朗读要求先将课文有感情的朗读一遍。
师:通过朗读你认为这篇文章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分别讲了些什么内容?
在文章的“绘春”部分,作者又描画了哪几幅优美的图画呢?第二自然段与后面几段是什么关系呢?
(出示文章结构图)
2、这篇文章最美的地方是哪一部分,你能从中选出自己喜爱的段落读一读吗?
生自由选读“绘春”中自己喜爱的段落,读后评价。
(配乐,形式多样,可单人,也可多人,注意朗读要求,教师给予朗读指导。)
五、讲解课文内容
1、学习文章第一部分。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师:找出这一句话中的关键词,这几个字说明了什么?
【小结】第一部分,盼春。领起,点题,奠定全文感情基调。
师:作者由盼春写到绘春,描绘了春天里各种美好的事物和景色,最终是为了要干什么?(赞春)作者又是怎样赞美春天的呢?
2、学习文章第三部分。
春天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者。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
师:这三段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分别写出了春天的什么特点?
【小结】这三个自然段构成本文的第三部分,总写春的特点:“新”、“美”、“壮”,揭示全文中心。三个比喻,从三个角度,描出三种形象,形成排比,点明春天的成长发展过程,表达追求美好的愿望,极具感染力。
六、总
朱自清——《春》结全文,点明中心
本文是一篇诗意盎然的抒情散文,作者抓住春天的主要特征,用诗一样的笔调,描绘了大地回春、万物复苏、生机勃发、草木花卉竞相争荣的景象,赞美春的活力带给人以希望和力量,抒发出作者热爱春天、憧憬未来的欣喜之情。
七、作业:
课后熟读课文,把文章中你最喜爱的部分背诵下来,最好把全文都能背下来。
《春》小学语文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情感。
2.体会拟人、比喻在写景中的作用,品味优美语言。
3.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展开描写,情景交融的写法。
教学重点难点:
1.朗读课文体会感情。揣摩精彩的词、句、段在表情达意傻瓜的作用。
2.细致观察景物,抓住特点描写。
教具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春游芳草地,夏赏绿荷池。秋饮黄花酒,冬吟白雪诗。”四季的景色千姿百态,美不胜收,古往今来,文人墨客创作了许多吟咏四季的佳作,今天我们就随着朱自清的笔触一起去领略春的迷人风采。
二、课件出示教学目标
三、检查旧课,自然引出新课:
上堂课,我们训练了朗读课文,梳理了文章结构,谁能说说全文分几部分?每部分都写了什么?(板书:盼春——绘春——赞春)本文于开头写盼春,就让读者内心掀起思春的波澜,为下文描绘春景奠定了欢乐基调,从第二段开始,作者抓住春天的特征,粗略勾勒了春天的轮廓画,创造了一个动人的意境,然后作者从容不迫地
四、探究新课:
这堂课我们就重点赏析绘春部分地五幅春景图,请同学们速读三至七段,按顺序说明每段描写的对象(板书:草花风雨人)问:这五幅春景图中,你觉得那副写得最好,为什么?(一)每幅图都有它的精彩之处,今天我们就以春雨图为样本共同赏析(出示课件,放朗读录音)请同学们眼看画面,耳听录音,用心体会春雨图的优美意境。
思考:
1、这段写了几层意思(板书:特点、景物)
2、春雨绵绵夏雨急,文中哪几句话突出了春雨的特点?分别写出了春雨的哪些特点?(板书:细密、闪亮、绵长)
3、雨中景都写了什么,(板书:树草灯人屋)
4、描写雨中景时采用什么顺序?(由物及人,由静到动,由近及远)
5、本段描写春雨及雨景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板书:喜雨之情)
6、哪些语句传达了这种感情,试举例说明。(可别恼)
7、本段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比喻拟人)
(一)小结:这一段作者抓住了春雨特征及春雨中特有的景象,把那一派细雨绵绵的春光,一种和平安静的氛围,描绘的出神入化,表达了作者的喜雨之情。刚才老师已做了赏析示范,接下来同学们要合作探究,品味赏析另几幅春景图。
(二)现在请同学们一面欣赏春草图的美丽景色(课件出示春草图)一面用原文语句给它配上画外音(齐背春草图)今天我教给大家一种学习方法,叫发现法,我们就用这种方法来学习春草图,那么什么是发现法呢?围绕下边问题,谈出认识、体会的都是“发现”(课件出示)
(1)、发现哪个词用的妙,说说它的妙处。(偷偷,钻,嫩,绿,满是)
(2)、发现哪个句子写得好,说出它好在哪里。
(3)、发现这段用词上有什么突出特点(叠词的运用)
(4)、有什么疑问说出来和大家商讨。现在速读春草图,你有什么发现,就举手和大家交流。(鼓励学生:只要认真阅读人人都会有所发现,有所发现说明你不仅勤于思考而且善于思考)当学生谈到叠词特点时,问:那么这些叠词能不能去掉一个字呢?我们来试试看。去掉后表达效果有什么变化(课件出示改后文字)大家再看原文比较一下,改后的文字和原文哪个富有感情?(改后的文字只是平淡地写写,而原文在描写的字里行间渗透了作者对小草的喜爱之情)原文中那种写法叫什么(借景抒情)质疑:老师有个疑问,所能帮老师解决,写春草为什么要写儿童在草地上嬉戏?(侧面写春草的柔嫩可爱,突出春草勃发带给人们的快乐)小结:这段描绘春草的特点,观察细致,描写具体形象,使人有亲眼目睹,身历其境之感,而且较多地使用叠词,对小草的喜爱之情油然而生。
(三)接下来作者着力描写春花竞放的场景,现在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打开大脑电视机,在荧光屏上放映百花争奇斗艳的画面。
(1)首先勾勒主要景物的形态,作者首先把镜头对准了树,你的电视画面上出现了什么景物?(学生七嘴八舌的说:桃树、杏树、梨树,镜头下移:蜜蜂、蝴蝶、草丛、野花)
(2)现在把黑白电视变成彩色,看谁头脑中的画面色彩更艳丽。你看到了什么?(红像火的桃花,粉如霞的杏花,白似雪的梨花,黄褐相间的蜜蜂,色彩斑斓的蝴蝶,茵茵绿草地,野花五彩缤纷)
(3)好,我们的电视画面已经五彩缤纷了,现在我们让静止的画面动起来。(花下成群的蜜蜂嗡嗡的闹着,大小蝴蝶轻盈起舞,草地上的野花迎风摇曳着,俏皮的眨着眼睛。)刚才我们通过想象已初步领会春花图的意境,现在再交给大家一种学校方法:合作探究法(课件出示)一会我们四人一小组合作探究春花图的妙处,在书上做好笔记,然后交流,请同学们看大屏幕,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合作探究。(课件出示)
1、抓住春花什么特点?
2、按什么顺序描写的?
3、描绘景物时哪些词用得精确?
4、哪些句子写得生动形象?
5、运用了什么修辞?全班交流:
(1)花多、色艳、味甜
(2)高—低色-味虚-实
(3)闹、赶趟儿、像眼睛、像星星
(4)拟人、排比、比喻刚才我们学习春草图的时候了解了一种侧面烘托的写法(写儿童在草地上嬉戏,是为了侧面烘托草的柔嫩可爱)本段有类似的写法吗?(写蜂闹蝶飞,是侧面烘托春花的万紫千红,香味浓郁,进一步渲染出百花争春的气氛。)
小结:作者描绘春花图,动静、高低、色味虚实结合,绘出了一幅色彩绚丽,春意盎然,立体感很强的春花图,使人仿佛置身于春花烂漫的美景之中。
五.作业:
1、从五幅春景图中选取你最感兴趣的专题写一段文字。
2、从五幅春景图中选取你最感兴趣的三个专题分类收集诗句。
3、选择你最喜欢的一幅为它配画。推出五幅特写镜头,浓墨重彩细致入微地描写春天的动人景象。
《春》小学语文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理解并感受文章突出表现了春的什么特点。
2、学习借景抒情的描写方法。
3、揣摩词语和句子,体味文中大量的描写片段,理解作者所抒发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
揣摩词语和句子,体味文中大量的描写片段,理解作者所抒发的感情。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上一节课的内容,学生能更迅速地进入到今天的学习活动中来。】
上一节课我们一起领略了朱自清笔下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的美丽与生机,今天我们再次走近《春》,去感悟春的美好。
课堂实录
一、默读课文,仔细揣摩绘春部分,小组合作研讨下列问题。
【设计意图: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相互讨论,相互启发,充分发挥学生的互补作用培养学生交流、倾听、评价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
1、学习春草图。
问题:
(1)这段抓住了春草的什么特点来写?(教师明确:嫩、绿、多)
(2)把“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换为“小草一下子从土里生出来”,体会其表达效果有何不同。哪个好?
“钻”和“偷偷”用得好,说说好在哪里?
“钻”既表现春草冲破土层的挤劲,又用“偷偷地”修饰,形容它不知不觉地出现,生动地表明春草的活力。
(3)那么为什么作者在描绘春草图中要穿插这些小孩的画面呢?
提示:小草和小孩子具有哪一个共同点呢?(小,说明他们都处在生命中最富有生气,最活泼的时期,这个时期的生命力最为旺盛。)
在春草图中,作者将小草的画面和小孩子的画面组合在一起,也就是将两个最富有生命力的景象组合起来,交相辉映,使得整个春草图显示出了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2、学习春花图。
(1)“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如果把“闹”换成“叫”好不好?
讨论并归纳:不好。因为蜜蜂的嗡嗡声音不是从嘴巴里“叫”出来的,而是振动翅膀发出的声音,所以不能用“叫”;而且用“闹”不仅有声响,还呈现出一派喧闹沸腾的热闹景象,一个“闹”字,境界全出。
(2)如果把这段文字分成两层,应怎样分?各写了什么?
讨论并归纳:
第一层:从开头到“大小蝴蝶飞来飞去”。
写树上的花(木本的花)。
第二层:从“野花遍地是”到本段完。
3、学习春风图。
(1)“春风图”从哪些感觉写出春风的什么特征?
讨论并归纳:
A“‘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从触觉写出春风的温柔;
B“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空气里酝酿”从嗅觉写出春风的芳香;
C“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成天嘹亮地响着”从视觉、听觉写出春风的和悦。
这段文字从触觉、嗅觉、视觉、听觉等方面,把无形、无味、无色的春风写得有声有味,有情有感。
(2)探究质疑:“春风图”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讨论并归纳:
A“吹面不寒杨柳风”运用引用、借代,写出春风的温暖。
B“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运用比喻、拟人,写出春风的温柔。
C“(鸟儿)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运用拟人,写鸟儿迎春的欢悦。
4、学习春雨图。
(1)“春雨图”如何抓住春雨的特征来写的?
讨论并归纳:
A“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写出春雨的经常;
B“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写出春雨的细密;
C“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写出春雨的轻盈;
D“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写春雨的润物。
(2)“春雨图”按什么顺序描写的?
讨论并归纳:从静景到动态,从物到人,由近到远。
(3)探究质疑:“春雨图”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什么好处?
讨论并归纳:
A“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用博喻、排比,写出春雨多、细、密的特征。
B“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用拟人烘托出乡村的安静而和平。
5.学习迎春图
1、探究质疑:文章怎样描写“迎春图”?
讨论并归纳:由景及人,从天上的风筝写到地上的孩子;蜗居在屋子里一冬的老老小小也赶趟儿似的一个个都出来了。春到人欢,舒活舒活筋骨,抖搂抖搂精神,各做各的一份事去。春天充满着希望,因为“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2.探究质疑:文章引用“一年之计在于春”这个俗语有什么好处?
讨论并归纳:引用俗语启迪人们:抓紧春光努力工作,奋发向上。体现了文章的主旨。
二、请大家在文中找出自己最喜欢的词句,讲讲自己为什么喜欢它。引导学生作答。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设计意在让学生学会赏析重点句子的、词语的方法。】
1.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如果把“闹”换成“叫”,有什么不好?)
答:“叫”只是单纯的声音上的感受,“闹”不仅有声音上的感受,还有动作在其中,内涵要丰富得多。
2.“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这一句先说春风“像母亲的手”,是比喻;又顺着说它能“抚摸”,是拟人。这个句子通过比喻和拟人的使用,写出了春风怎样的特点?)
答:把春风写得像人一样,突出了它的温暖和柔情。
3.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
(这三个比喻各自成段,它们的顺序能颠倒吗?为什么?如果把这三个比喻合为一段,表达效果会有什么影响?)
答:不能颠倒。从刚落地的娃娃到小姑娘,再到健壮的青年,形象地点明了春的成长过程。三个比喻各自成段,更能强调春的不同的生长过程,抒发作者强烈的赞美春天的真挚感情。
课堂小结
作者笔下的春草、春花、春风、春雨,如同一幅幅细致的工笔画,侧重描绘的是自然界之春;而迎春图则是集中笔墨描绘了人勤春早之春。作者像是一位丹青高手,通过细致观察,用心灵,通过含情的画笔,描绘了春天的各种景物,赋予各种景物以鲜明的感情色彩。结尾以三个形象的比喻,进一步揭示了春天有不可遏制的创造力和无限美好的希望。
布置作业
1、朗读并背诵全篇课文。
2、仔细观察,抓住特点,写一篇短文:《郊外春色》。
谁是最可爱的人课堂实录一等奖
1、了解美国侵略朝鲜,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兵朝鲜的史实。
2、掌握战斗英雄黄继光和邱少云的事迹。学生能生动的讲述英雄事迹,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的运用,增强感性认识。
2、通过讨论抗美援朝中国该不该出兵等问题的活动,提高学生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学生能体会中国人民志愿军身上所蕴含的优秀品质,激发爱国主义情感和历史使命
感。
2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对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分析理解能力日渐增强。但由于缺乏足够的生活经历,其思维
方式和思维角度不够全面。这就需要教师能巧妙设计问题,多角度引导学生探究。
3重点难点
重点:抗美援朝战争的大致过程和志愿军将士的动人事迹。
难点: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兵朝鲜的原因。
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教学活动 活动1 [导入]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聆听是最好的美德,下面请同学们静静地听-段朗诵-
魏巍的报告文学《谁是最可爱的
人》段。
设问:有谁能告诉我这是发生在什么地方的事?文中最可爱的人是谁?
教师过渡:作家魏巍以他的切身体会,告诉人们谁是” 最可爱的人”? 那么抗美援朝到底是怎么回
事?中国人民志愿军为什么被誉为“最可爱的人”? 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穿越时空的隧道,共同起
走进历史课堂。今天我们来学习第2课《最可爱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