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丽游戏ing

吉利回应降薪_吉利回应降薪是真的吗

艾丽游戏ing 1

财报之一丨长城、吉利、北汽2019年日子如何?

(五)因本法第二十六条款规定的情形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

2018年车市迎来首次负增长,2019年下滑的情况并没有好转,根据中汽协发布的数据显示,2019年全国累计销量为2572.1万辆,同比下降7.5%。中汽协会副秘书长陈士华表示,“2019年我国汽车产业面临的压力进一步加大,产销量与行业主要经济效益指标均呈负增长。”

吉利回应降薪_吉利回应降薪是真的吗吉利回应降薪_吉利回应降薪是真的吗


但是,如果我们细化来看,与整体车市下跌不同的是,豪华品牌有着强劲的增长,2019年豪华品牌总销量为2,205,043辆,同比增长11.9%。与之相对的,主流合资品牌2019年累计销量为10,635,197辆,虽然总量要比豪华车高很多,但依然有着5.2%的同比下滑;而自主品牌下滑最明显,2019年累计销量为7,862,242辆,同比下滑高达14.3%。

这么来看,2019年真的是自主品牌的“寒冬”,但整体的下滑终究不能代表各家车企的日子过得如何。最近长城、吉利和北汽纷纷发布了自家的2019年财报,我们看看这三家情况如何?

长城汽车:研发投入加大,海外业绩同比劲增66.61%

根据长城汽车发布的财报显示,2019年长城汽车总收入为962.11亿元,利润总额51.01亿元,净利润45.31亿元,归属于母公司的股东净利润44.97亿元。对比一下2018年的财报——总收入992.3亿元,净利润为52.48亿元,可以看出无论是总收入还是净利润,2019年长城汽车都呈现出下滑态势。

虽然长城汽车的财报不够完美,但有一个重要数字是我们不能忽略的,那就是长城汽车在2019年投入的研发费用高达27.16亿元,相比2018年的17.43亿元激增55.8%,这也体现了长城汽车一直以来“研发过度投入”的态度,而回报则是长城汽车GW4C20B 2.0T汽油机获“心”2019年度十佳发动机;蜂巢易创发布了新一代动力总成技术产品,包括4N20新一代环保型2.0T发动机,全球公开发布的9速湿式双离合变速器,以及6001系列电驱动,实现油耗、排放、动力等多项指标的全面优化。

研发成本加大也预示着长城汽车将带来更多的产品,近期长城汽车B01和B06两款新车信息曝光,据悉这两款新车将由全新平台打造,都将于今年发布,其中B01将是现款哈弗H6的换代产品。也就是说,哈弗H6将在今年完成换代,以哈弗H6现有的情况来看,未来B01势必会以姿态继续同级市场。

去年,长城汽车在建立了全工艺海外工厂——图拉工厂,全球车哈弗F7成功下线并在大获成功,目前长城汽车在的保有量已经超过12万辆。

在尝到拓展海外市场的“甜头”后,今年长城汽车又通过收购通用汽车分别在印度和泰国的工厂,将海外工厂增至3家。此外,长城汽车在厄瓜多尔、马来西亚、和保加利亚等地还建有散件组装工厂,目前在全球范围内已有60个和地区建立全球汽车销售网络500余家。长城汽车持续加大全球化布局,既是为寻求新的市场增长点,更是顺势而为谋求“星辰大海”的全球征程开疆拓土。

总体来看,长城汽车的2019年财报虽然不是“地表最强”,但在连续两年的车市寒冬中长城汽车依然凭借产品硬实力和提前谋篇布局的研发投入和海外战略找到了应对车市寒冬的“棉服”。随着长城炮系列打开皮卡市场,哈弗品牌稳健的产品结构更新,高端产品WEY系列的蓄力突破,以及新能源品牌欧拉的奋进,长城汽车将在国内外开启新一轮的高质量发展周期。

吉利汽车:迎来五年营收首降,领克“背锅”

根据吉利汽车2019年财报显示,吉利汽车2019年实现营业收入974亿,同比下降9%;净利润82.6亿元,同比下滑35%。其实从2015年到2018年,吉利的营业收入都在保持持续的增长,并且在2018年到达顶峰,营业收入突破了1000亿元。也是说,2019年是吉利自2015年以来首次营收出现下滑。

营收下降主要是因为吉利汽车2019年销量的下滑,2019年吉利汽车累计销量为136万辆,虽然实现连续三年保持品牌,但较2018年的150.08万辆,还是有9.3%的同比下滑。不过有一个数据是基本没变化的,那就是2019年吉利汽车平均单车售价为7.45万元,与2018年持平,那么问题来了,为何利润率会出现大幅度下滑呢?主要原因有两点。

,导致吉利利润下滑的原因是研发投入的激增。2019年吉利控股在研发方面投入的费用达到了30.67亿元,相比2018年的19.26亿元激增59%。这笔研发费用主要用于研发新车型、动力总成以及新能源汽车技术,虽说现在看似是给吉利汽车“拖了后腿”,但从长远来看还有着积极影响的。

第二,是高端品牌领克的利润率的下滑。作为吉利旗下面向高端市场的领克品牌,价格本就非常亲民的领克产品,在豪华品牌和合资品牌的双重挤压之下,2019年领克不得不用价格换销量。我们从地区了解到,目前领克01、领克02、领克03均有着1万元左右的优惠,像领克01在部分地区甚至有着2万元的优惠。所以,虽然领克在2019年有着月均1万辆的销售成绩,但净利润还是下降了27%。

虽然总销量下滑,但是吉利汽车在新能源领域还是比较出彩的。2019年,吉利新能源累计销量达到11.3万辆,实现66%的增长,虽然与此前设定的目标也还有一定距,但是在2019年补贴退坡、大势下行的环境中还是值得点赞的。

今年受到影响,已有多家车企宣布下调年销目标,或者降薪裁员,但是吉利汽车仍然保持年初定下的141万辆的年销目标不变,相比2019年还增长了4%,并承诺不裁员、不降薪、不延迟支付薪酬。但2020开年现状并不乐观,前两个月吉利汽车销量下滑45%,并且多款重磅新车也宣布延期上市,如果还想要完成既定目标,难度可想而知。

据悉2020年,吉利汽车将有6款新车问世,其中,吉利有三款,分别为大型SUV豪越,已经入市的紧凑型S在长城汽车2019年财报中还有一项我们不能忽视的数据,那就是长城汽车海外市场总收入达到55.22亿元,同比劲增66.61%。海外营收的大幅增加自然离不开出口量的增加,长城汽车在2019年的出口量达到6.54万辆,同比增加44.93%。其中,皮卡车型全年出口1.75万辆,累计同比增长34.66%;SUV车型出口4.38万辆,同比增加57.62%。UV“ICON”,以及一款紧凑型轿车;领克品牌有两款,分别为领克05和领克06;几何品牌将推出一款纯电动SUV。2020年车市艰难,吉利汽车未来如何,让我们拭目以待。

汽车:奔驰营收占比近90%,北汽自主低迷

根据汽车2019年财报数据显示,2019年汽车营业收入达到1746.33亿元,同比增长14.95%;毛利达到374.87亿元,同比增长1.3%;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40.83亿元,同比下滑7.83%。北汽方面表示,之所以归母净利润下滑,是因为品牌及部分投资企业受国内乘用车行业竞争加剧、市场整体低迷等影响而利润下降。

汽车是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港股上市公司,旗下包括奔驰、品牌、现代和福建奔驰四大乘用车业务,由于上市公司仅统计全资子公司和控股子公司的财务报表,因此北汽此次发布的财报只包括品牌和奔驰。这样来看,汽车之所以营收增幅能够达到14.95%,绝大部分是奔驰的功劳,那它究竟占多少呢?这个数字是88.8%。

2019年,奔驰营收实现1551.54亿元,较2018年的1354.15亿元有着14.6%的同比增长,占汽车总营收的88.8%。营收的增加主要体现在销量方面,2019年奔驰累计销量为56.7万辆,同比增加17%,占梅赛德斯-奔驰在华销量的75%。

而品牌方面,2019年营收为196.07亿元,占汽车总营收的11.2%,同时,品牌的毛利润亏损加大,增加至-47.28亿元。考虑到去年品牌正处于调整期,所以表现不佳也是情理之中。

自威旺并入昌河、北汽越野运营后,汽车完成绅宝到BEIJING品牌的升级工作,在产品方面仅生产与北汽新能源联合开发、由北汽新能源统一销售的部分新能源车型,以及原绅宝品牌的部分燃油车型。2019年品牌累计销量为16.7万辆,同比增长6.9%,其中新能源车型销量达到10.4万辆,同比大增133.2%,热门车型EU5更是实现年销量8万辆,市场占有率近10%。

虽然目前奔驰对汽车的贡献占绝大部分,但我们也不能忽视BEIJING品牌(原北汽新能源)在新能源市场的表现。刚刚出台的将新能源汽车购置补贴和免征购置税政策延长2年的政策,对于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是非常有利的,而且品牌将大力度发展新能源产品,可以说是正好赶上了时代的步伐。所以虽然现在BEIJING品牌的状态可能尚处在调整后的阵痛期,但是未来BEIJING品牌的发展还是值得期待的。

写在:

都说家家有本难念的经,这本经放在车市更如天书一般。从长城、吉利和北汽这三家车企的财报中我们可以看出,在车市寒冬之下没有哪个车企能够置身事外、不受影响。挺过艰难的2019年,又迎来的更难的2020年,今年对于全球车企来说都将面临巨大的压力,也将成为考验车企生存能力的关键年。

今天的财报系列就到这里,明天我们将为大家带来比亚迪、一汽和东风的2019年财报分析。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吉利也止不住的下滑 看看2020年Q1车企们有多难

当时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WEY的外形设计非常经典,几年之内都不会过时。

?2020年,如果没有的叨扰,对于车企而言也不是好过的一年,而如今即使过得再难,似乎也不用再去考虑如何向解释才能维护自己的品牌形象了。

随着车企陆续公布了Q1的销量数据,可以看到,销量下滑40%以上几乎是常态,但还有个别品牌给了不少惊喜。

吉利作为当之无愧的自主品牌老大,2019年凭借6.5%的市场份额,傲视国内的兄弟姐妹,位列南北大众和通用之后。

而2020年Q1,吉利也用夸张的喜报,宣誓着自己的“胜利”:1-2月市占率为7.3%,历史,甚至超过了上汽大众;3月总销量为73,021辆,环比增长245%!等等,你们是不是也发现了什么,为什么说市占率只提1-2月,销量增长只提3月?

这便是吉利聪明的“报喜不报忧”了,吉利汽车Q1的总销量20.6万辆,同比下滑43.8%,离全年141万辆的目标还85%,不过吉利倒是不慌张,还是坚持不裁员不降薪不减目标。

也是,吉利今年推出6款全新车型,还有多款热销车的改款,刚刚上市的ICON,号称首月订单即达到27,583辆,这都给了吉利底气。

和吉利汽车打算联姻的沃尔沃日子也一般,Q1销量20780辆,同比跌幅仅30.5%,已经算是跌幅较小的了,但架不住基数低。

不过沃尔沃今年没有什么重量级新车了,更多的是关注于现有车型的电动化,这可是要花大钱的。“嫁”给吉利汽车也许能日子好过一些,毕竟这“夫家”也是自己的“干娘家”,怎么着都不能亏着自己。

上汽通用,旗下多个品牌的日子都不好过,五菱都进军口罩和螺蛳粉了。最终Q1整体销量仅为46万台,同比下滑了43.5%,跌幅还好。具体品牌来看,雪佛兰、别克和凯迪拉克Q1销量分别为:5.09万辆、12.96万辆和2.68万辆,同比分别下滑54.7%、42.5%和40%。

非合资的“神车”五菱和处在品牌上升期的宝骏,Q1销量分别为:17.22万辆和8.22万辆,同比分别下滑34.33%和51.5%。

雪佛兰和凯迪拉克今年都有重量级新车要上,不论是CT4还是开拓者,产品力而言还都不错,能不能成为爆款不好说,但至少应该不会太难看。别克为了挽回销量,已经开始在英朗这种主力车型上增加四缸机了,毕竟全系三缸机对于销量影响还是很大。

五菱推出纯电城市代步车,加上新能源车政策的延不过,再急都不应该乱了“章法”,想“提速”也必须要有足够的技术积淀、甚至是“独门绝技”——面对比亚迪赖以成名的“DM-i超级混动”和“刀片电池”等“N种武器”,吉利不妨扪心自问一下:仅凭尚未收获足够认可与口碑的“雷神混动”,够看么?……续,也许会成为小爆款也说不定,至于宝骏,现在主力是在新宝骏品牌上,还是要面对消费者认知度的考验,且行且看吧。

看看日系车表现如何。

本田Q1销量达22.20万台,同比下降66.2%。毕竟东风本田的大本营就在武汉,据经销商给的消息,有订单,但是厂家停产太久了,无车可卖,最终Q1销量为10.56万辆,同比下降68.5%。

东本是因为停车无车可卖,广本Q1销量为11.63万辆,同比下降64.3%,也没有好到哪里去,看来没有了飞度的广本,底气还是不那么足,好在3月集中发布了中期改款冠道、皓影锐·混动、年度改款缤智三款SUV,多少会有些帮助。

,这个小众品牌Q1卖出了3.64万辆,同比下滑了30.7%,其中一汽累计销量约为1.41万辆,长安销量约为2.22万辆。

两个厂,一共四款车(CX-8那种销量两位数的就别算了)能卖这样也可以了,要说的车是不错,人马合一的驾驶体验的确好,不过他又有太多不适合国情的地方,这就难免水土不服,好在还是有一些品牌拥趸,如果价格再降一点,销量肯定还是能增加不少的。

自主,合资日子都不好过,那BBA呢,这可是闭着眼就卖车的主儿。

宝马(含mini)Q1卖出了11.6452万辆,同比下滑30.9%,虽然也受了一定影响,不过宝马3月回暖很快,当然店内的优惠力度也是不小的。

今年宝马要上的新车也不少,有十多款,不过大多集中在新能源领域,像是纯电动iX3、i3,插混版X1、X3、5系等,不知道消费者的接受度如何,至少宝马还是挺有信心的,不然也不会动工铁西新工厂。

奔驰的母公司戴姆勒的日子好像有点难,又是高层降薪又是搞了120亿欧元的信贷额度,看来还是要依靠这根大腿啊。Q1奔驰卖了13.9万辆,尽管同比减少了20.3%,但依然占全球销量的近3成。

奔驰对于国内市场并不担心,相反市场给了奔驰以信心,毕竟人对于三叉星的热情不减,而且随着国内的好转,销量已经开始快速回暖了。

而且奔驰今年还了18款新车,其中不乏新E级,新C级,新GLA,入门级GLB等一众走量的车型,不过从曝光的各种照片来看,新的家族风格在轿车上,没有在SUV上那么的顺眼,能不能还这么受欢迎,多少有一点担心。

奥迪销量还没拿到,虽然风光不同往日,但余威尚存,何况终端的优惠真是大啊,同样的价格奔驰宝马买低功率的,奥迪就能上高功率。新款A4L和新款A3今年也要上,特别是新款A4L,网上一片好评,新款A3也加长了轴距,相比1系和A级力更大了。

看上去Q1的国内车市一片惨淡,但总有那么几个特殊的存在,逆势上扬。

红旗,这个之子,果然在困难时期竖起了一面披荆斩棘的红旗,Q1销量2.5万辆,同比增长了88%;而且在和车市低迷双层压力下,实现了连续3个月销量同比增长,其中3月销量为8618辆,同比增长62.6%,环比增长130%。

虽然走量的还是H5和HS5这两款相对入门的车型,不过红旗以前一直只是一面红旗,能有这样的成绩已属不易,今年还要上市一款S级的气质,E级的身材,C级的价格的旗舰车型H9,说S级的气质好像有点低了,毕竟人家被称为“版劳斯莱斯”,嗯,劳斯莱斯同款设计师,出手果然不凡,据说目前订单已经足以让厂家幸福不已。

除了红旗,还有同一家的一汽奔腾也实现了Q1的逆势增长,Q1销量达2.2万辆,同比增长12%,别嫌人家量少,毕竟现在大部分地区T33、T77、T99三款车在售了,已属不易。

对了,3月26日起,一汽奔腾就成了一汽股份的非上市全资子公司,减少了很多上市公司的“繁琐”,应对市场变化应该会更更加灵活,至少,一汽奔腾是这么认为的。

2020年虽然开年不利,但大浪淘沙,总是需要有一些助力去淘汰跟不上节奏的,留下的终将是有着核心竞争力的。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如何评价多益回应员工降薪所讲的情况?

动力方面,车辆将搭载双电机,功率分别为200千瓦,极速190公里/小时。此前的信息显示,车辆续航或超过700公里。此外,车辆标配空气悬架及CDC电磁减震器,降到时车辆离地间隙122毫米。

个人认为可能存在炒作的嫌疑,因为我相信没有一个年轻人或者成年人会接受自己降薪并且是自与燃油车相比,吉利的新能源汽车毛利率虽然偏低,但其占比正在快速提升,拖累了公司毛利率水平。愿的。

真心不知道该这么做的原因是什么,考验公司人员多公司的忠诚度?还是什么别的原因,参于自愿降薪活动,又声明不是自愿的,还奖励3万元,不限人数,有钱人的世界,搞不懂。

对于多益回应员工降薪所讲的情况,我认为有很大的疑点,一个正常员工是不会接受降薪这件事的,所以我觉得这件事是炒作。

表示会进行调查,并且对人进行教育批评,还有可能会罚款等方式来处理这种不正之风。说的还是挺冠冕堂皇的,就不知道之后会不会照着这个来做事情了。

我觉得有点逼迫员工的意思,如果愿意降薪,代表是支持公司,如果不愿意,就有可能被裁员。

这种行为太让人疑惑了;自愿降薪多少是被愿意的,站出来说非自愿之后奖励3万后面是不是会被搞针对。

突发!长安控告吉利外观抄袭,吉利回怼:毫无根据

设计师成舆论焦点

”作者|融溪

刚刚,车圈发生一件大事。

按照律师函的要求,长安要求吉利“立即停止侵权行为”。

2月23日,吉利举办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发布会,发布了全新的新能源系列银河,承担着吉利新能源冲高向上的重任,为了凸显全新系列,银河还有一个专属的LOGO。

而银河之光搭载不少吉利先进的技术理念,无论是造型技术,是代表银河未来发展趋势的产品,银河也花费了大量时间去介绍这个原型车。

如今反转竟来的如此之快。

不过吉利也刚刚作出回应:原创设计,不存在抄袭。

是否抄袭?

先看长安汽车的律师函怎么说的。

来源:长安汽车

律师函称,2023年2月23日,吉利汽车在杭州亚运会主场馆召开了以“智能电动,依然吉利” 为主题的“

“经比对

长安汽车要求吉利停止相关行为,并将保留采取进一步法律手段的权利。

吉利不含糊,发布回应声明,称该律师函的内容重失实,“对我司的指责毫无根据,误导公众。”

来源:吉利汽车

所以,到底有没有侵权抄袭?

银河之光定位于大尺寸轿跑车,风阻系数仅0.19,这款车的设计非常前卫,还采用了对开门,而且前门为翼展式的设计。

来源:吉利银河

按照吉利的说法,银河之光继承了吉利涟漪美学的设计理念,点阵式的格栅,带有可以和外界交互的“灵动岛”元素。

并且这款车基于吉利SEA浩瀚架构正向设计研发,有着且完整的设计理念体系。

来源:网络

在双方你来我往的回应中,我们可以实际对比,看是否存在相似。

长安深蓝SL03

陈政成关注焦点

值得注意的是,吉利“银河之光”设计的主导者——吉利汽车设计副总裁陈政,曾长期任职长安,银河之光也是他加盟后带来的新作品。

2022年3月当然,这难免也会带给不少业界人士一种“仓促上马”之感。,陈政加盟吉利,担任吉利汽车设计副总裁,而在此之前,陈政一直在长安任职。

陈政2002年开始就入职长安,从汽车设计工程师做起,先后担任长安汽车创意设计师、长安汽车全球设计中心全球设计总监、首席品牌、长安汽车品牌公关部、长安汽车造型设计院常务副等多个职务。

UNI-V

在长安工作近20年的时间,陈政先后完成长安

如今加入吉利后的新作品惹出不少争议,也让其深处此次的舆论中心。

外观设计是一款全新车型的标志,为了事实上,今年以来,吉利在已经在换电站建设方面先行布局。在设计上下功夫,车企都会花费大笔真金白银投入。

比如

事实证明,WEY的设计非常成功,VV7和VV5这两款SUV的内外造型,受到了广泛的认可,比如豹型前脸、收紧的尾部窗线、LED大灯内的竖形家族DNA元素等,都让人们记住了这个全新的品牌。

为了在设计上别出心裁,设计师也会绞尽脑汁。这也是为什么,有些车企会有“皮尺部”,按照豪车的造型,去粘贴自己的车型。

其实在此之前,车企之间也有过口水仗,比如长城汽和吉利之间的爱恨情仇,BBA更是互黑不断。大多数情况下,这些风波都会不了了之。所以,还是先静待发展吧。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超电实验室,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工作半年,老板要求我降薪,该怎么办?

遇到这样的情况,我觉得你应该和老板沟通,然后也应该了解老板的想法,把自己的真心话告诉对方,如果对方仍然要求降薪的话,可以选择辞职。

遇到这种情况的话应该拒绝,发放的工资是根据入职之后签订的劳动合同决定的,而且具体如下:还需要根据自己完成的工作量而决定的。

应该去问清楚老板降薪的原因是什么,如果是因为自己工作失误,那就无话可说了,如果是没有理由的降薪,那就可以跟老板讨一个说法了。

K财报 | 吉利汽车重返“强周期”还要多久?

3月下旬,

那么,回看2022年,将吉利汽车放在汽车股,或者聚焦在传统三大民营车企(吉利、

1 回暖还不够实际上,单看吉利汽车的2022年业绩有着不少可圈可点之处,以至于其股价在随后两个交易日分别上涨2.74%、3.48%,4月份吉利汽车股价一直在10港元上下徘徊。

2022年,吉利汽车实现营收1479.65亿元,同比增长45.62%;净利润46.5亿元,同比增长6.81%,其中归属于公司股权持有人利润为52.6亿元,同比增长8.5%。回看近五年的经营业绩,这样的表现意味着吉利汽车正在全面回暖。

其中,自从2018年吉利汽车实现营收突破千亿,随后两年持续下跌,直到2021年营收恢复正增长,并再次回到千亿水平,而到了2022年,无论是营收金额还是同比增幅,都创下了近5年来。

净利润方面,吉利汽车同样在2018年达到历史峰值,但与营收走势不同的是,在随后的三年里,吉利汽车净利润逐年下降,而到了2022年,吉利汽车净利润终于止跌回升,从整体上实现了全面回暖。

只可惜,回暖却没能翻盘。

实际上,早在年初,人们就已经知道2022年的品牌乘用车年度,从吉利变成了比亚迪。但随着比亚迪、长城汽车发布2022年报,让吉利汽车同期的经营业绩显得被动、“锦上缺花”。

纵观近5年的业绩表现,三大民营车企在营收部分原本维持着相对接近的水平,从吉利汽车的视角来看,甚至在2018、2019年还能略高于长城汽车,仅略低于比亚迪。

但这样的情况到了2020年出现了变化,比亚迪营收大涨、,长城汽车也超越吉利,这样的距到了2021年又被进一步放大,到了2022年,虽然吉利汽车再次反超长城汽车,但比亚迪营收已高达4240.61亿元,接近吉利汽车的三倍水平。

正像前文所述,虽然吉利汽车在2022年净利润实现止跌回升,但面对同期长城汽车82.53亿元和比亚迪高达177.13亿元的净利润,就显得比较单薄。更让吉利汽车紧张的是,仅看近五年的走势,这已经是第二次被长城汽车、比亚迪超越,而且距还在进一步放大。

不过,值得欣慰的是,吉利控股旗下的多数板块均已经实现上市融资,不必过度依赖0175的输血,同时吉利也在进一步加速新能源转型的步伐,并能够与

另一方面,吉利就目前来看,依然是“两条腿”走路,且是走得最稳的头部车企。所以,在乱花渐欲迷人眼的汽车市场,吉利的强周期可能要再等等,也许是2年,也可能是3年。

2 新能源转型仍待提速2022年业绩发布会上,吉利汽车控股有限公司行政总裁及执行董事桂生悦坦言,“2022年吉利丢掉自主品牌的地位,被同行拉开了距离,股价从2021年的点36港元/股,跌倒现在大约9港元/股。原因是新能源转型速度和布局没能让人满意,让外界看不清楚。”这不禁让投资者怀念之前吉利汽车的“强周期”。

问题的关键,还是新能源业务。

在吉利汽车2022年年报的评论部分中,明确写道“在传统汽车向智能电动汽车转型过程中,我们承认在智能电动汽车上的转型仍没有领先。”

同时,在管理层报告书中也显示,吉利汽车2022年新能源汽车销量32.87万辆,同比增长300%,在总销量中占比23%,与27.8%的行业水平相比存在一定距。

这样的距,对于吉利汽车来说,其143.3万辆的全年销量、8%的同比增速,反而增添了一种负重前行的意味。

这份沉重的负担直接体现在毛利率上。2022年,吉利毛利率创近10余年,由2021年的17.1%萎缩至14.1%。

对此,吉利汽车在财报中的解释是,由于2022年上半年大量新能源订单,同期动力电池价格猛增,对成本带来了不利影响。

财报显示,2023年吉利推出10款新产品,除了一款基于B于是,吉利汽车不得不将200万辆的销量目标推迟了5年。吉利汽车将此归咎为“及世界汽车市场发生了不小的变化”。2014年,长期保持稳键的吉利汽车遭遇史上次销量滑铁卢。2014年吉利汽车乘用车累计销售42.58万辆,较2013年同比下滑22.5%。销量直接跌回四年前的水平,即低于2011年水平。MA架构的吉星系列紧凑SUV之外,其余9款全部属于新能源产品。

上述10款新品,除了

财报显示,其2022年净亏损20亿元,为了应对初期投入阶段的亏损,极氪品牌在2022年由母公司吉利控股提供了60亿元的关联方借款,这也在极大程度上导致吉利汽车总借款达到108亿元,同比大增184%。不过,极氪已经迈出了在海外IPO的步伐,且从规划来看,到2025年有望实现跨越式增长,对吉利形成反哺。

其次是正在全面向新能源切换的领克品牌。与极氪品牌相同,领克也将在2023年推出两款新品,包括

对此,吉利汽车在财报中解释,除新能源转型初期的供应难题外,还有受影响,领克所在的一二线城市经销商受到了更为的影响。

不过必须值得肯定的是,虽然领克整体销量同比下降18%至18万辆,但得益于在欧洲市场推出的模式,实现1.46万辆的销量,同比增幅高达145%。

相对最为复杂,也是人们最为期待的,是全面调整之后的吉利品牌。

如前文所述,除了吉星系列即将推出的1款紧凑SUV,吉利品牌其余新品除了纯电动,就是插电式混合动力。其中全新推出的银河系列3款,回归吉利品牌的几何系列1款。

在业绩说明会和很多公开场合,被反复提及最多的问题之一,就是极氪品牌、回归吉利品牌的几何系列,与全新推出的银河系列之间的关系。

据吉利汽车的规划,接下来银河系列还将搭建起的网络渠道,囊括新势力擅长的直营,和传统汽车大厂更具优势的经销商两大模式。与现阶段吉利汽车4S店内的吉星系列、几何系列相互。从产品到服务,主打“高价值”的概念。

早在2月23日

3 View of Autoskline业绩不好,特别是新能源业绩不好,有的怪产品,有的怪供应链,吉利汽车认为其中的一个原因,也许是终端销售出了问题。但笔者认为,也可能是吉利看着对手纷纷加速快跑,有些乱了节奏。

可是吉利汽车一旦找回节奏、李书“2022年吉利丢掉自主品牌的地位,被同行拉开了距离(比亚迪此刻可以骄傲一下),股价也从2021年36块的点跌到现在的9块左右,原因是新能源转化的速度和布局让人不满意,也让外界看不清楚。”福厘清内部的高管定位,底蕴仍在的吉利汽车还是可能回到8年前的强周期。

5月9日,吉利控股与

究竟是强强联合,还是在行业现状面前不得不抱团取暖?在这种老牌国企与民营车企联合的顶层设计下,吉利汽车怎样才能让外界看清楚自己的价值?成为了业绩承压、新能源转型挑战之外,吉利管理层需要额外想清楚的问题。

文字为【汽车K线】原创,部分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号文章,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必究。同时,文章内容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汽车K线,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李想质疑极氪009第三排空间 吉利杨学良回应:别瞎说

不过任何一个设计师,在设计车型都具有自己的传承性,是否存在抄袭也会有自己的说法。

外观方面,不同于过往我们看到MPV车型的常规印象,

来到车侧,

根据易车App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就在昨天(2月27日),长安汽车委托重庆百君律师事务所,向吉利汽车发出了《律师函》,直言吉利银河发布的“银河之光”原型车“存在大量与长安汽车概念车、量产车型雷同之处,涉嫌侵犯长安汽车知识产权。”“热度榜”数据,

面对公司降职降薪作为劳动者应该怎么回应

看完高管薪酬,员工平均工资又是哪家车企?

法律分析:是如果公司没有明文规定,无理由对员工实行调岗降薪,那么员工可以向劳动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要求公司足额支付工资。

法律依据:《中华你劳动合同法》 第三十八条 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一)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提供劳动保护或者劳动条件的;

(二)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

(三)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保险费的;

(四)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损害劳动者权益的;

(六)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与其他行业相似的是,汽车民企和国企的收入,相悬殊。合同的其他情形。

用人单位以、威胁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劳动者劳动的,或者用人单位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危及劳动者人身安全的,劳动者可以立即解除劳动合同,不需事先告知用人单位。

吉利高管解读2022年业绩:不尽人意,反思检讨

2022年,

先看财报数据。

3月21日下午,吉利汽车发布2022年财报,公司全年销量达到143.3万辆,同比上涨8%;营收1480亿元,同比增幅达到45.6%,创下历史新高;归母净利润52.6亿元,同比增长8.5%;

更值得一提的是,吉利汽车新能源渗透率从2021年的6.2%上升到22.9%,增加16.7个百分点。

单从数据来看,吉利在2022年不管是财务数据的基本面,还是新能源转型的速度,都堪称硕果累累,无可指摘。

同时,资本市场也对吉利去年一年的业绩给出了正面的反应,21日收盘时,吉利股价报9.5港元/股,较前一日收盘价上涨3.8%,截止到22日收盘,吉利股价仍然维持走高态势,收盘价报9.76港元/股,累计增长幅度近7%。

毫无疑问,吉利拿出了一份让用户和资本市场都比较满意的答卷,但就在随后的业绩发布会上,吉利高层却给外界传达了一种截然相反的态度:“2022年的表现不尽人意”。

不满意的点有两个:燃油车向新能源转型的速度和布局。

抛开财报上那些令人振奋的数据,其实吉利高层的忧患之心并非没有道理:

一方面,作为国内较早布局新能源汽车的企业之一,吉利早在2015年就提出了个“蓝色吉利”,目标是到2020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占到总体销量的90%,然而2年过去,目标依旧遥不可及;

另一方面,作为自2017年以来就长期霸榜的“自主品牌一哥”,吉利在2022年被异军突起的

所以,在整个业绩发布会的发言和问答环节,吉利在场的高层的态度非常明确:“反思”和“求变”。

反思的是,过去在新能源汽车转型过程中,从产品到销售渠道的混乱;

变革的是,从组织架构到市场异化布局。

01

财报基本面向好,吉利管理层人间清醒

2022年国内汽车市场几经动荡,车企的日子似乎都不是很好过,所以仅从数据来说,吉利给出的2022年经营成绩单,并没有太多可以指责的地方,甚至还有不少亮点。

财报显示,2022年全年,吉利累计总销量为1432988辆,较2021年上涨8%,其中吉利品牌(含几何)销量为1124780辆,

具体到动力形式,2022年吉利新能源汽车销量354471辆,较上年增加超过300%,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由2021年的6.2%上升到22.9%。

营收方面,吉利2022年营收规模达到1480亿元,同比增长45.6%,创下历史新高。

毛利率受到去年电池原材料价格的影响,吉利2022年毛利率为14.1%,较上年下降3个百分点,但单车毛利润有所增加,上涨11.1%至1.75万元。

单车毛利上涨的主要原因,主要是品牌向上带来的溢价所致,数据显示,去年吉利单车销售收入达到10.3万元,较上一年增加近3成。

2022年吉利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8.5%,达到52.6亿元;总水平上升20.4%至337亿元,同样创下历史新高。

以上,就是吉利2022年业绩的基本情况,无论是销量还是营收,抑或是盈利水平和新能源汽车渗透率,都呈现出正向增长的态势。

所以,财报发布之后,资本市场迅速给出了正面的回应,21日收盘时,吉利股价报9.5港元/股,较律师函提到,银河之光原型车等未经长安汽车许可,涉嫌大量抄袭长安汽车已经发布车型的外观,已经侵犯了长安汽车相关的汽车知识产权。前一日收盘价上涨3.8%,截止到22日收盘,吉利股价仍然维持走高态势,收盘价报9.76港元/股,累计增长幅度近7%。

所有的表象都给人一种皆大欢喜的局面,但显然,对于吉利本身来说,这一切好像并不那么美好,相反,在财报发布之后的业绩发布会上,吉利高层对2022年公司的表现,给出的定义是“不尽人意”。

多位吉利汽车高管参加业绩发布会

吉利汽车控股有限公司行政总裁及执行董事桂生悦在会上直接揭掉财报数据这块遮羞布,痛陈吉利2022年失去的一切:

所以他认为,吉利尽管去年取得了成绩,但现在更要做的是检讨过去的不足,在未来改正这些错误向正确的方向走。

而与桂生悦一同出席的安聪慧、淦家阅等其他高层,对于这样的反思有着同样的共识。

02

吉利增长背后,失去的更多

桂生悦所说的并非虚言,从市场地位到资本市场,吉利的2022年是灰色的。

从市场地位来说,2017年,吉利以124.722万辆的销量成为国内自主汽车品牌第1名,而当年,比亚迪的销量才刚刚突破40万辆,排在榜单的第7名。

自此之后,吉利便长期霸榜自主品牌龙头地位,到2021年,吉利的销量增长到132.8万辆,次超过上汽

但2022年的市场竞争态势,显然出乎所有人的意料,这其中的变数,就是比亚迪。数据显示,2022年比亚迪的销量猛增至186.35万辆,增长超过155%。

归根结底,比亚迪异军突起既合乎大势,也有自身战略的因素。

资料来源:中汽协

一方面,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增长态势在最近两年开启加速度,2020年国内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仅为5.8%,到了2021年,增长到13.4%,而去年,这个数据是27.6%;

另一方面,比亚迪自身因为在电池领域的先发投入,新能源汽车技术在长期的研发过程中有非常深厚的积累,再加上下游产业链的深度整合,技术和成本对比竞争对手,优势明显。

但显然,在过去的几年中,包括吉利在内的很多车企,对于市场这种快速的变化并未有充分的准备。

单就吉利来说,在新能源汽车转型规划上的动作起步并不晚,早在2015年,吉利系亲自拟定个“蓝色吉利”,目标是到2020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占到总体销量的90%。

但到了目标兑现之日,吉利当年的新能源汽车销量6.8万辆,渗透率为5.2%。

于是,到2021年,吉利又祭出”蓝色吉利“2.0,有了前车之鉴,这次的方案,相比之前也更为详细,简单来说,有两大抓手:

其一,是主攻新能源汽车,在长期的销售目标上,混型与传统节能小排量汽车的比例为9:1;

其二,在高端纯电智能汽车上,组建全新的纯电动汽车品牌,正面参与到智能电的市场竞争中去。

现在来看,极氪就是这个大战略下的产物。

目标清晰动作明确,但梳理吉利整个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布局,给人的印象始终是有点看不懂。

吉利

个看不懂,是产品和渠道不明晰。以吉利去年上市的帝豪L雷神混动为例,上市之初并未开辟单独的销售渠道,而是和燃油车摆在同一个店,互相形成倾轧,同样是这款车,都2022年了,还没有配置快充功能……

上面这个例子,也是业绩沟通会上桂生悦拿来反思的一个典型案例,我们也能从这款车上,对吉利在新能源系列产品思维窥一斑而知全豹。

第二个看不懂,主要体现在其相关领域尤其是智能化的布局上。单拿智能座舱来说,吉利布局也相当久,2016年,李书福与沈子瑜一同成立亿咖通,为吉利打造车机作系统,之后这家公司的研发业务还扩展到自动驾驶以及座舱芯片等领域。

但从结果来看,无论是哪个领域,亿咖通好像都没有做出太大成绩,极氪车机系统时至今日仍被人吐槽,自动驾驶也没有什么眉目,传出的消息反而是部门裁员,反倒是极氪智能驾驶抓紧Mobileye,

这零零总总,都应该且亟需成为吉利内部反思和调整的点。

03

吉利转型,怎么搞?

在业绩发布会的问答环节中,吉利后续的转型框架,逐渐清晰,我们分几大板块来阐述。

首先,在产品的市场划分上,吉利、领克和极氪,各司其职互不干扰。

分品牌看,吉利主要盯在20万元以下的大众化市场,其目标是依托于吉利目前的平台化优势,为这个市场提供“高价值”的产品,我们可以简单的理解为走性价比路继今年9月16日在重庆亮相吉利换电站之后,吉利与当地有关部门合作,推进换电站的铺设。线。

配合这一大的战略,吉利内部在组织架构上将分为3大相对的事业部,其中吉星事业部维持燃油车业务;几何事业部则主攻15万元以下的新能源汽车市场;新近成立的吉利银河,定位稍高端,主打15-20万元以上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同时开发混动和纯电市场。

银河系列将推出7款车

同时在渠道方面,参考过去的经验教训,3大事业部将拥有相互的渠道。其中银河未来将采用直营+的方式,在一二线城市成立直营店,建立品牌的用户中心,除了销售功能外,具备线下用户和品牌沟通的功能。

而在下沉的四五线城市,则采用经销的模式。无论还是直营,整个销售模式都将线上化,通过APP下单,以保证销售政策与价位的透明。

领克品牌主要面向20-30万元区间的市场,依托于已有的渠道,打造中高端新能源汽车产品。在领克转型的步伐上,淦家阅表示,要突出一个“快”字:

“未来领克品牌的研发,燃油板块将停止弹法投入,全面转入新能源”。

极氪方面,已有的渠道的团队已经建立起来,目前的势头正好,从现场吉利给出的信息来看,未来的重点将侧重在智能驾驶的研发上。

目前,极氪的智能驾驶系统主要还是采购Mobileye的软硬一体黑盒方案,自主性非常不足,今年一月才上线高速领航功能。

极氪即将推出第三款车极氪X

但在这之后,极氪将猛补智能驾驶功课。

安聪慧透露,现在极氪的研发团队有6387人,其中软件开发人才比例77%,工程设计23%(包含欧洲研发中心)。

在研发投入方面,吉利并未有明确的数字,但此前《电动汽车观察家》在去年广州车展上获悉,极氪在相关领域的研发投入,每年将达到百亿元级别。

这么大投入放在极氪身上,按照目前吉利品牌技术、平台共用的战略,未来极氪的智能驾驶研发成果,很大可能将平移到其他品牌。极氪自身的定位,除了作为吉利迈向豪华纯电市场的尖兵之外,也承担着其智能化转型试验田的角色。

另外,安聪慧还表示,极氪自研的智能驾驶方案,预计将在今年年底投入使用。

与此同时,极氪对于当下市场上的智能驾驶产品的态度比较明确:“智能驾驶还有很大的挑战,还要比较长的时间才能对用户负责”。

极氪自研的智能驾驶方案能否达到“为用户负责”的门槛,我们拭目以待。

一套组合拳下来,吉利转型的框架大体清晰,也能看出,吉利转型的改革,已经上探到组织架构和人事这样的“大脑中枢”,不可谓不深彻。

从具体的步骤来说,也是条条切中要害,也算是对过去的经验教训的深彻反思。

态度是诚恳的,步伐也是有的,能否奏效,我们现在不好说,毕竟的执行需要靠人,企业也要根据市场变化随时进行灵活调整。

,我们也看到,吉利过去的问题,其实也是所有传统车企面对的问题。所以在最近一段时间,包括吉利、

这个过程必然痛苦,这是为了在即将到来的新世界活下去所不得不付出的代价,但当新世界来临,进化成功的那部分玩家,总会在生态圈中找到优势位。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电动汽车观察家,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